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唐代人磨镜也是技术活[图文]

时间 : 01-06 投稿人 : 琤琤 点击 :

唐代人磨镜也是技术活 | 艺术品资料

■ 唐代方形四瑞兽葡萄镜

◆ 沈嘉禄

有朋友看了电影《刺客聂隐娘》后问我:磨镜人在唐代算是怎样一种人?

还有人更直接地问:磨镜这个活,是不是跟今天的快递一样,没啥技术要求?

要说磨镜,先说镜子。中国铜镜历史可分为起始期(齐家文化与商周),流行期(春秋战国),鼎盛(汉代),中衰(三国、晋、魏、南北朝),繁荣(隋唐), 衰落(五代、十国、宋、金、元)等几个阶段。从其流行程度、铸造技术、艺术风格和其成就等几个方面来看,战国、两汉、唐代是三个最重要的发展时期。

铜在铸冶初期是非常昂贵的材料,镜子不是维持生活所必需的,故铸造的数量非常少。战国以后铁兵器出现并取代铜兵器,有多余的铜材可以用来铸镜,数量就多 起来了。大的铜镜要放在木质镜架上使用,在明清两代的仕女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对镜梳妆的暧昧场景。小型的镜子可供美眉随身携带。我在一藏友那里看到一枚唐代 的微型铜镜,造型为一片枫叶,直径不超过4厘米,设计思想和时尚精神远超LV,令人叹为观止。

铜镜艺术至聂隐娘所处的大唐盛世,在工艺上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国力强盛,市场繁荣,贵族与民众对它的要求不断提高,作坊也舍得用料,镜面厚,边 缘厚,轮廓造型上打破了前朝的旧格式,出现了八棱、八弧、四方委角等花式,背面图案常通过深浮雕、局部透雕、金银平脱、罗钿镶嵌、捶金银、彩漆绘嵌等工艺 来表现,比如海兽葡萄镜,看上去就像裱花蛋糕上的奶油,一层层地呈现出土豪感。而且融入了外来文化元素,比如拍鼓弄狮子镜、骑士玩波罗球镜、飞天频伽镜、 黑昆仑舞镜等。

唐代人磨镜也是技术活 | 艺术品资料

■ 唐代七瑞兽葡萄镜

与汉代铜镜多为“黑漆古”大异其趣的是,唐代铜镜中银锡成分增多,颜色净白如银,人称“水银古”。

铜镜一般呈圆形,正面磨砺光洁,背面有纽可以穿系,便于掌握。“磨砺光洁”,不就是磨镜吗?所以磨镜这一行当就应运而生了,因为处于产业链的下游,磨镜人的地位就不可以超过刻模人和铸镜人,更不可能超过设计图案的画师。

像《聂隐娘》里的磨镜少年,“但能淬镜,余无他能”,武功不如美娇娘是他的软肋,不过能将一面脱模时其外形比较接近一张葱油饼的铜镜研磨到“鬓眉微毫可 得而察”的最佳状态,可以最大限度地反映美人的面容,差不多也算一时之技了。在古代典籍或传奇小说中,对磨镜人的描写几乎为零,谢谢导演侯爷,他让我们感 性地看到了一个据说从东瀛来到中土,像中了六合彩似地交上桃花运的“磨镜人”。

磨镜之难,难在将镜面磨到光可鉴人的程度,更难在磨出一定的凸度,使一面镜子可以反映出比实际影像更大一点的信息。这原理就像汽车的反光镜,恰当的凸度 可以扩大视野。镜子越小,凸度也相应增大。当然,过分夸张的凸度也会让人的面容失真,脸盘大,鼻子大,额头低,嘴巴扁扁的。但在那个时候,能将眉毛画清 楚,额头上的花钿贴到位,就相当不错啦。

所以,磨镜人要将平整的镜面磨出一定的凸度,就需要技术和经验啦。

再说说靠工具什么打磨铜镜。古代没有砂轮和砂纸,难道要在石板上研磨?据沈从文考证,一开始是用细细的毛呢使劲摩擦,使镜面产生反光。到了西汉以后是用 水银和锡粉调和而成的研磨粉,劳作现场就比较脏,而且水银与锡粉都是有毒的,弄不好这种粉尘就往磨镜人鼻孔里钻。想想聂隐娘的老公是在没有任何劳防措施的 情况下挣饭钱,回家后再去污染美娇娘,真要为她掬一把伤心泪了。

来源:新民晚报

相关文章

  • 假如无铁壶日本茶道将黯然失色(组图)
    假如无铁壶日本茶道将黯然失色(组图)

    短短两年赴日本达五次之多,先后购得五十余把老铁壶。这样的“战绩”在藏界巨子看来,或许称不上太华丽,但对弘麒堂主周立波来说,已经是一个如痴如醉的经历,留下了太多让其难以忘记的故事、难以割舍的情结。在他看来,收藏日本老铁壶,其实就是在打捞一种日渐弥散的文人情怀与文化回声。京都是日本老铁壶集散地此周立波非手持话筒的荧屏明星,而是时常带队遨游世界的旅游公司掌柜,其经营的品牌旅易已成业界翘楚。访谈地点是他在...

    1744 艺术品 美术作品欣赏 艺术品欣赏
  • 给生活加点珠宝 意式趣味珠宝大片[图文]
    给生活加点珠宝 意式趣味珠宝大片[图文]

    生活中有些司空见惯的东西,一直出现在眼前却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你有没有想过,如果物品有性格,或许它们也想让自己更闪耀一点、更引人注意一点?意大利版VOGUE珠宝编辑近日拍摄了一组兼具创意与趣味的珠宝大片,将平常之物以珠宝点缀或诠释。给生活加点珠宝意式趣味珠宝大片...

    1929 艺术品 美术作品图片 艺术品文章
  • 山西平遥双林寺的雕塑艺术[图文]
    山西平遥双林寺的雕塑艺术[图文]

    双林寺“千手观音”雕塑山西省是古代寺观遗存最多、保存较好的地区,而双林寺则是古代佛教雕塑极为精美、类型极为多样的佛寺。双林寺在山西省平遥县城西南七公里的桥头村北 侧,建筑历遭千年的风雨兵燹之患。到元末,殿楹损坏、庑廓倾颓。因此,明景泰、天顺、弘治、正德、隆庆年间以及清道光、宣统年间都曾大规模地重建或重修, 现存庙宇主要为明代和清代修建。双林寺坐北朝南,寺院南墙有券拱门,即山门。除山门外,中轴线垂直...

    1299 艺术品 美术作品科普 艺术品鉴赏
  • 盘点避暑山庄精美绝伦的皇家文物[图文]
  • 国外经典纸张作品欣赏[图文]
  • 流失海外的清代《圆明园四十景图》 2[图文]
  • 为你的生活加点料[图文]
    为你的生活加点料[图文]

    AJORí调味瓶是西班牙工业设计师photoAlquimia的一款创意设计作品。整套调味瓶的外观设计灵感来源于大蒜这种被人们拿来调味的草本植物造型,不但每个“蒜瓣”的单体造型流畅而且使用方便,整体看上去也与餐桌和用餐环境很和谐。在这里设计师将宝贵的手绘和产品制作过程都毫无保留的展现给大家,让我们可以完整、清晰的领略一款创意产品的诞生过程,了解AJOR&iacu...

    349 艺术品 美术作品图片 艺术品文章
  • 仕女图所画美女为何都是单眼皮[图文]
    仕女图所画美女为何都是单眼皮[图文]

    (原标题:仕女图所画美女为何都是单眼皮?)从《诗经》的“美目盼兮”到《红楼梦》的“眼颦秋水”古人从不吝啬对美女眼睛的描绘。仕女图中人人都有细长的凤眼和单眼皮,这是因为当时美人就长那样。从唐代之后,双眼皮慢慢变多。不过,中国人尚古,在画中将美人画成单眼皮是一种必要。唐代以后的双眼皮增多,可能和西域胡人(属高加索人种)的混入和南方开发有关,唐代大批西域胡人来到中国,不可能不和汉人通婚。另一方面,南方的...

    807 艺术品 美术作品图片 艺术品文章
  • 法国艺术家Gilbert Legrand的趣味用品[图文]
    法国艺术家Gilbert Legrand的趣味用品[图文]

    谁说生活中用到的工具总是冷冰冰?法国艺术家GilbertLegran施展了魔法创意进入生活用品的身体里,让这些无时无刻会用到的小玩意全都活了起来,就像小刷子化身成印第安酋长、浇花喷雾器变成大门牙小老鼠、旧旧的马桶刷头就像是毛躁的狮子一股想睡觉的样子,GilbertLegrand总是擅长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赋予对象独特的性格,也创造出好多种俏皮的卡通感人物在生活用品上,每当用起这些就让人会心一笑,原来...

    1429 艺术品 美术作品图片 艺术品文章
  • 明代时琉球王国一直使用中国的年号[图文]
    明代时琉球王国一直使用中国的年号[图文]

    琉球通宝背半朱世高通宝琉球王国是中国明清王朝的藩属国,历史上与我国交往密切。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朱元璋赐闽人三十六姓入琉球。此后,不断有华人迁徙进入琉球地区,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逐渐在琉球传播,对古代琉球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琉球古代钱币同样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一脉相承,深受中国古代货币文化的影响。琉球群岛位于东中国海上,包括大隅诸岛、吐噶喇列岛、奄美诸岛、冲...

    1151 艺术品 美术作品科普 艺术品鉴赏
  • 特种邮票上的诸葛亮[图文]
    特种邮票上的诸葛亮[图文]

    书海遨“邮”中国邮政于2014年8月28日发行《诸葛亮》特种邮票1套2枚(右图为其中一枚),小型张1枚,邮票内容分别为卧龙出山、鞠躬尽瘁,小型张内容为诸葛亮像。全套邮票面值为8.40元。邮票采用传统工笔表现手法,“卧龙出山”表现了诸葛亮运筹帷幄、刘备求贤若渴的神态;“鞠躬尽瘁”展现诸葛亮胸怀统一大志,上表出师北伐的情景;小型张邮票图案表现了诸葛亮成竹在胸、雄才伟略的气度。由姜爱林编译、新华出版社出...

    1834 艺术品 美术作品 艺术品鉴赏
  • 湖南出土部分青铜器赏析[图文]
    湖南出土部分青铜器赏析[图文]

    师古寨湘博虎鼓兽面纹大铙1959年宁乡老粮仓师古寨山顶上出土,现藏湖南省博物馆。通高68、舞部36.6*26.6、于部46.8*34.6、正鼓厚2.1~2.3厘米,重55.8千克。三羊纹鬲1958年湖南省博物馆在株洲废铜仓库中拣选入藏。通高22.8、口径14.7厘米,折沿、分档、柱足。颈部饰斜三角状纹组成的变形纹饰,从眼与变形线 条组合情形分析,似为蝉纹;腹部饰及有表现力的羊首,突出羊角,嘴、耳、...

    341 艺术品 美术作品 艺术品鉴赏
  • 贡墨华丽精美 体现治国思想[图文]
    贡墨华丽精美 体现治国思想[图文]

    《御题画诗墨》 采写 \ 信息时报记者 徐毅儿“《棉花图》集锦墨的出现与当时《耕织图》集锦墨的流行有着重要的渊源关系,而《耕织图》集锦墨 又是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治国思想的一种艺术体现……”专门从事徽墨研究的北京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林欢介绍,重农抑商的传统,注重男耕女织,发展农桑生 产,是农业社会统治者根深蒂固的经济思想,而作为进呈给皇帝的墨品——贡墨,必然具有这种思想属性,成为普世宣教的工艺美术载...

    310 艺术品 美术作品资料 艺术品鉴赏
  • 从西周蚕丝考古发现看丝路文化传播[图文]
    从西周蚕丝考古发现看丝路文化传播[图文]

    从西周蚕丝的考古发现看古代丝绸之路文化的传播从西周蚕丝的考古发现看古代丝绸之路文化的传播 现在一般的都认为,古丝绸之路开辟于西汉,昌盛于隋唐。然而,早在商周时期,养蚕、缫丝和织绸的生产,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生产与加工已经相当成熟。如《夏小正》中说:“三月……摄桑,……妾子始蚕。”还有《诗经》中也有许多诗篇提到蚕桑。例如《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

    617 艺术品 美术作品科普 艺术品鉴赏
  • 永不过时的藏品:橄榄核[图文]
    永不过时的藏品:橄榄核[图文]

    撰稿:李业 摄影:程新伟近来的市场真可谓是风云变色,铺天盖地都是星月价格跳水的新闻和古玩城人去楼空的消息。叫人忍不住的要问一句,下一个跳水的会是谁?小编心里也在嘀咕,但是有一种东西,是永远不会跳水的,那就是橄榄核。为什么呢?橄榄核收藏历史比较悠久,市场相对也比较规范,而消费者对待核雕作品的态度,也比较理性。这一次,我们先来说说橄榄核雕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在明代时,我国的核雕艺术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

    779 艺术品 美术作品知识 艺术品科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