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质地坚实,出土与传世皆有相当数量,成为今人研究文房四宝中的重点。民国至现代,古砚收藏者众多,以机构收藏为主为精。上海博物馆古砚的收藏亦有特色,自上世纪50年代建馆初期至今,通过征集、捐赠、移交、考古出土等不同方法,已有数百方收藏。
嵌端石连盖长方形蓬莱仙岛澄泥砚
嵌端石连盖长方形蓬莱仙岛澄泥砚
1952年上海市青浦重固镇高家台元代晚期任氏家族墓出土
长18.2厘米、宽11.6厘米、连盖高4.2厘米
略呈长方形,带盖。盖上小下大,呈梯形;盖里内凹,上端又琢出长方形凹带。长方形的砚身下部外凸,正方形的砚堂是一块嵌入的端石,砚堂的左、右、底边刻横竖 条几何纹。砚堂的上方是一简约的楼阁,分为两层:一层为长方形墨池,较深陷,二层铭“蓬莱仙岛”。楼阁的左右侧分铭“朱明曜真”和“醴泉华池”,周围刻山 水纹。砚背琢出宽大的覆手。背篆书铭“凙之”。该砚无使用痕迹。“朱明曜真”是十大洞天第七,号“朱明曜真”天,亦为仙人统治之所。而《史记·大宛列传》 引《禹本纪》言群仙聚居的昆仑山有“醴泉、华池”。四周的山水纹是对铭文的图解,砚上的铭文与纹样,反映了古人追求永生仙界的理想。
砚背的“凙之”铭可能是使用者的铭记。
此砚砚堂是一块嵌入的端石,色呈紫红,有翡翠斑,质地上佳。以端石嵌入砚中,或者是以一种砚材嵌入另一种砚材,在砚史上十分罕见。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端石,特别是优质的端石在元代已是比较珍稀的。
古桃州风雨抄手端砚
古桃州风雨抄手端砚 明
长18厘米、宽10.2厘米、高5.6厘米
砚面平坦,墨池呈“一”字式,砚背石柱有七,其中三柱顶有眼,另四柱石眼可能已损。砚的右侧刻有砚名:“古桃州风雨研”,下有一篇清计楠的题 铭,述说了得到此砚的由来,行书铭曰:“甲子岁予在古桃州,五月暑后,旧石墙为大风雨所坏,乱石中得此研,寿乔识。”下有“计楠”长方篆书印。该砚的来源 如同古遗址采集。古桃州,即今浙江安吉。砚的左侧续铭:“复为之铭曰:‘研兮,研兮,尔何不为凤池之染翰,徒沦落乎草蔓,又何不匿迹韬光,乃不潜而见,殆 欲伴我之穷愁著书兮,此心依恋。研兮,研兮,我与尔终老乎严涧兮。’辛未五月李聘为寿乔学博勒铭辞。”下有“李聘”篆书方印。甲子为嘉庆九年(1804 年),辛未为嘉庆十六年(1811年)。此行书铭结体疏朗,用笔从容,线条清劲挺拔,有雅逸之趣。
李聘,清人,字一征,善隶书,得汉体器诸碑法。精赏鉴,兼工篆刻。
此砚著录于民国年间刊行的《广仓研录》。
陈洪绶铭抄手端砚
陈洪绶铭抄手端砚明
长16.5厘米、宽10厘米、高5厘米 蒋震如、蒋祖同先生捐赠
长方形抄手式。砚面呈门字形,砚堂淌池式,砚心微凹,墨池下陷,砚尾有拦水线。砚上侧行书铭:“香光主者砚”;左侧有行草书铭:“吾身与子惜如玉,慁之金谷 则取辱。”款落“老莲”。右侧隶书铭:“尔惟坚,劘之亦久;尔惟默,携之何咎;尔惟不炎,翼文明而雅,与孤清绝俗者相友。似。”有“龙媒文题”和“易斋老 人”款。下有“蒋氏谨旃”和“陈从周臧”收藏印。砚背楷书铭:“己未,予候补寓都门,客挟是砚来,阅其题识,乃于越陈章侯故物。噫!畸人异好,赏鉴必精, 亟宜珍之,以抵韩陵片石。”有“龙媒”款。
此砚上最为重要的是陈洪绶的题铭,书法骨气洞达,遒劲有力而又流畅自然。抒发了陈洪绶视金银钱谷、高官厚禄为耻辱的清风亮节。
陈洪绶(1598-1652年),明代杰出画家。字章侯,号老莲、莲子,晚号悔迟,更号弗迟、老迟,又号云门僧、九品莲台主等。浙江诸暨人。曾师兰瑛,长于 花鸟、山水,尤精人物,亦善书法,能诗文。个性傲兀,生活放纵,不拘礼法。与北方人物画家崔子忠齐名,时称“南陈北崔”。此砚砚身有局部缺损,或许更能彰 显其人孤傲不羁的性格。
袁褧端砚
袁褧端砚
袁褧端砚 明
长10厘米、宽9.8厘米、高2.5厘米
随形,半雕半璞,砚面门字形,砚堂平坦,墨池下陷,砚堂有一绿眼,背有五眼。砚上侧刻隶书 “五砚之三”;砚背隶书铭:“形如断圭,质比良玉,君子居之,归真返朴。”落款“袁枚”,下有“谢湖”篆文方印。右侧楷书铭:“此吾家先世尚之公谢湖草堂 之砚,十世孙又恺购得之,而属余为铭。枚再书。”左侧下镌篆书:“子子孙孙永宝用。”楷书“廷梼”款。
袁褧,明苏州府吴县人,字尚之,自号谢湖居士,工诗善画。
袁枚(1716-1797年),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号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 “乾隆三大家”。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外调做官,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县。着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等。
袁廷梼(1764-1810年),字寿阶,号又恺,清长洲(苏州)人,为袁褧十世孙,精于考据,富收藏,室名“五砚楼”。
此砚为袁氏所藏五砚之第三砚,始为明袁褧所有,后被其十世孙袁廷梼购得,袁枚亦是袁褧之后,故为此砚两次作铭,堪称传奇。附漆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