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维钊和丰子恺是两位大师级的书画艺术家,同是嘉兴市的文化名人。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石门人,散文家、翻译家、艺术教育家、著名漫画家,上海中国画院首任院长。陆维钊(1899~1980)浙江平湖新仓人,曾任北京清华研究院王国维助教,上海圣约翰大学副教授,先后在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大学任教。1960年调入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任教授。我国高等书法教育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他俩有着半个多世纪之交,情深谊厚,有诗为证:
茶甘饭软已心宽,
酒美烟香更自欢。
一室生春天地阔,
百年为客去来安。
移山未觉愚公老,
改造应看蜀道难。
回首淞滨灯火夜,
黄垆凄绝赋江南。
这首诗是1975年,陆维钊先生在回复好友丰子恺先生给他的信中“茶甘饭软酒美烟香”句拟成一律,来表达两人之间的情谊。遗憾的是丰子恺先生没有看到。
图一:丰子恺信原件
1974年初,病魔袭侵陆维钊先生。4月30日入住浙江医大附属第一医院,经医生检查,诊断为前列腺增生。这实际是1970年的病根复发,且有癌变的可能,医生建议尽快手术切除。手术很顺利,但术后第二天,病理报告发现有癌变病灶。经过专家会诊,考虑到病人年事已高,难以承受二次手术,采用保守治疗。经过一段时间治疗,病情基本稳定,于6月中旬出院回家调养。不料,陆维钊先生在调养不到两个月,感冒发烧,只好再次住院治疗,在病中,陆维钊先生接到好友丰子恺先生的来信:(图一)
维钊吾兄惠鉴:李医生带来大札,藉悉手术经过顺利,至为快慰。李医生年少多才前程远大,属字画定当寄与,勿念。弟行年七七,而茶甘饭软,酒美烟香,不知老之将至也。吴颖住处甚近,常来闲谈。不尽,即请
文安
弟丰子恺顿首
甲寅冬至前十日
这是前一封丰子恺先生给陆维钊先生的复信,陆维钊先生手术出院后在家调养,把手术顺利的情况写信告诉好友丰子恺先生。信是托在上海的亲友李医生带去的。丰子恺先生接信后,于是年12月12日,即甲寅冬至前十日,写信回复陆维钊先生。但此时的陆维钊,再次住院,接信后无法给子恺复信。直至数月后,按信中“茶甘饭软酒美烟香”句拟成一律,万万没有想到,信未写就,上海中国画院追悼丰子恺先生的讣告已经到达。好友的突然离去,使陆维钊先生万分悲痛,潸然泪下。后他将这封没有寄出的信,给丰子恺先生的小女丰一吟女士寄去,作为与其父深厚交谊之纪念。
笔者于2000年10月12日,与时任平湖文化局长、陆维钊书画院院长马其中先生一起去杭州西湖美术馆,参加岳飞廿八世孙岳石尘先生百岁画展时,碰到海宁“家庭书画收藏馆”馆主周熙华先生。我们同在一桌用餐,在交谈时他告诉我他收藏一封陆维钊先生的亲笔信,非常好,让我们去他那里参观。后因杂事太多,一直没有去成。去年4月25日下午,周熙华先生拿着当时拍摄的照片到陆维钊书画院来找我。13年后突然来访,我还真的记不起来。后他拿出照片,我才记起在西湖美术馆的情景。周先生告诉我,他这次专程从海宁到平湖,一是来李叔同纪念馆参观“丰一吟画展”,二来看看我。于是,我问他当时讲起过收藏的一封陆维钊亲笔信还在否?他说:“在,今天我就是来给您讲这封信。”我说:“好呀!你是怎么得到这封信的。”周先生说:“十数年前,我在丰一吟处看到的,因为我们是亲戚,我叫她婶婶。这封信是陆维钊先生写给丰一吟的。盖着数枚印章,非常好,我看了爱不释手。婶婶丰一吟女士看到我喜欢,又知我在搞‘家庭收藏’,她就送给了我。当时还有几封其他信也送给我,我一直保存着。”我一边在与周先生交谈,一边在想:这会不会是38年前,陆维钊先生写给丰子恺先生那封没有寄出的信?如果是,那真是太好了。因为丰子恺先生写给陆维钊先生的这封信原件,在陆先生子女作第二批捐赠给平湖市人民政府物件91封名人信札中,现已在陆维钊书画院,如能找到陆维钊先生的这一复信,两信合在一起,不是可以进一步了解两位名人深厚情谊的交往吗?对研究这两位名人具有很好的史料价值。于是,我对周熙华先生说:你能不能把信的原件先复印一份给我。他答应回去后即办,把复印件邮我,并再次邀我去他那里参观,这次我答应一定会去的。4月28日,我就收到周先生邮来的复印件。故然是这封没有寄出的信,只是转寄给丰子恺先生的女儿丰一吟女士。(图二)
图二:陆维钊信原件
信的全文如下:
子恺春间来书,有茶甘饭软、酒美烟香之语,适余大病几殆未能作复。今幸可缓步庭园,即用来书语成一律,呈政。
茶甘饭软已心宽,酒美烟香更自欢。一室生春天地阔,百年为客去来安。移山未觉愚公老,改造应看蜀道难。回首淞滨灯火夜,黄垆凄绝赋江南。
此诗甫就,未及作书,而上海中国画院为子恺兄开会追悼之讣告至,哀痛之余录寄一吟世讲,作为吾两人交谊之纪念,并希善慰慈亲,化悲痛为力量,为国家为人民努力服务,幸甚盼甚。
陆维钊
从这两封信札中,看出两人情谊之深厚,从时间上看,两封信相隔近一年。丰子恺先生复陆维钊先生的信是甲寅冬至前十日,即1974年12月12日。陆维钊先生寄给丰一吟女士的信,没有具体时间。据笔者查考,从信中可以看出:一定是在1975年9月20日以后,因为丰子恺先生是在1975年9月15日12时在华山医院急诊室逝世。9月19日,由上海画院发讣告。陆维钊先生在信中讲“此诗甫就未及作书……讣告至。”两信之间相隔10个月之久,为什么?这段时间,两位老人其实都在病中过日,只是没有把自己的病痛和不幸告诉对方罢了。1974年正是“文革”近后期,但丰子恺先生在上海还在接受批判,他的画“再次被陈列在‘黑画展’上。是年在劳动剧场(即天蟾舞台)参加大会,接受批判。”他写给陆维钊先生的信中“茶甘饭软酒美烟香”之语,实是慰藉病中的好友,其实自己身患气喘症,还要接受批判。对一个77岁高龄的老人来讲,不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生理上,压力负担是可想而知的。然而,他且将“茶甘饭软酒美烟香”这诙谐乐观之语转达好友,丰子恺先生是一位豁达、开朗、乐观,处处为他人着想的慈善老人。
陆维钊先生接到此信是1975年春天,因复信中有“春间有书来”之语,而复信又相隔半年之久。这是因为病魔缠身,无力写信。但老友的信一直记在心中,如何复信?一直在心中打着腹稿,从复信中“今幸可缓步庭园即用来书语成一律”可以看出。丰子恺先生1975年9月在华山医院胸片检查诊断为右叶尖肺癌,已转移至脑部,陆维钊先生更无从知道,丰子恺先生“15日12时08分即病逝”。陆维钊先生又怎么能想到?而陆维钊先生用诗律来表述他们之间的交谊情感,丰子恺先生就更无从知晓了!
1927年,陆维钊在江苏松江女中任国文教员时,丰子恺先生任图画教员。那时,他们作为画友,常在一起评点,吟诗作对。复信中有诗句“回首淞滨灯火夜,黄垆凄绝赋江南”句。那时,他们两位都是热爱祖国的热血青年,对当时外敌侵我国土,政府的腐败的不满,他们在淞江醉白池边的灯火之夜,手举小酒杯,赋诗感叹的情景。
丰子恺先生对陆维钊先生的书法很是欣赏与赞美,1930年,丰子恺母亲病故,特地请陆维钊先生为其母亲题写墓碑。丰一吟女士在接到陆维钊先生这封信后,请陆维钊先生为她父亲遗像题字。当时陆维钊先生触景生情,他写道:“回忆四十八年前,我母亲去世遗像题签为子恺兄,今我又题子恺兄之像,不胜感慨万分矣。”
这种情谊之深,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前辈的这种做人与为人是我们后辈学习的榜样。
今年是丰子恺先生诞生115周年,也以此短文作纪念。
201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