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书法大家谢稚柳与爱徒书信[图文]

时间 : 09-01 投稿人 : 珮儿 点击 : 1615 次

书法大家谢稚柳与爱徒书信 | 艺术品档案

右起:吴美美、陈佩秋、吴泰、谢稚柳、吴灏,1978年摄于广州。

谢稚柳先生的公子谢定伟一直希望将其父写给学生吴灏的书信公之于众,经过一段时间的商量,确定了大体的规模和框架,并且得到了吴灏先生的公子吴泰不遗余力的帮助,将诸多谢老写给吴灏的信件一一扫描、拍摄,并做了大部分的释文;郑重先生得知此事后,亦于百忙之中拨冗为之作序。通过大家的合力,在2013年岁末,这本《谢稚柳书信集》终于和读者见面了。

大家对谢稚柳先生是耳熟能详,对于吴灏先生恐怕会略显陌生,吴灏,1930年生于佛山,字子玉,号迟园、迟居士、退园词客等。其先祖为清湖广总督吴荣光,是著名学者、书画鉴藏家,亦善书画。吴灏的祖父吴赤云、父亲吴焕文都是中医,亦好书画,故吴灏也曾从父习医。祖父富收藏,见吴灏幼时便喜欢东涂西抹,即命其学书,并临《芥子园画谱》。七岁那年,吴灏就看了《高奇峰荣哀录》(里面收了高奇峰五十多幅作品);1942年,吴灏的父亲带着他拜访因香港沦陷而回到佛山的岭南画派著名画家黄少强,且欲从其学画,但因日寇入侵佛山而未果(吴灏1955年娶黄少强幼女画帘为妻,琴瑟和谐,岂料风云突变,黄氏在“文革”期间投荔湾湖自尽)。

1948年吴灏考入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为丁衍庸所器重;同年,从赵少昂游。也是在这一年,吴灏通过同班同学容璞的介绍,与容庚先生相识,并渐渐成为忘年之交,特别是遍观容庚颂斋所藏书画,这对吴灏的艺术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自身书画艺术有所长进,而且鉴赏的眼力也水涨船高。

至于谢与吴的师徒情份,说来也颇为曲折。根据吴灏的自述,虽说他自己和岭南画派有很深的渊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自己并不是非常喜好岭南一脉的画风,在20岁的时候,于故乡佛山认识了梁天眷先生,雅好文艺,能写得一手清雅媚秀的褚字,并能画工笔花草。梁天眷曾在南京与黄君璧同舍,抗战时一起入蜀,当时黄、梁在重庆也是同租一房,而且在公园旁边,有林木之胜。那个时候,许多画家如徐悲鸿、张大千等亦入蜀,不时到他那里清集,其中就有谢稚柳,是最年轻的一位。在雅集之时,大家不时乘兴挥毫作画,梁天眷由此得了不少的作品。而吴灏正是在认识了梁天眷之后,见到了当时那批名家的手迹,特别是谢稚柳的画,觉得潇洒清逸而柔媚可爱,让其一见倾心,非常向往谢之妙笔,按照吴灏自己的话讲:惟主人不肯割爱,从此心中怏悒,魂梦为劳者数岁。

不过,峰回路转,到了1953年,吴灏迁居广州仰忠街天马巷,恰与谢稚柳好友李天马比邻而居,李天马得知吴甚喜谢稚柳书画,遂热心为之介绍引荐。吴灏即将其所临陈老莲《隐居十六观》中之《嗽句》一图寄与谢稚柳,谢稚柳回函云:画笔清新而生动,可教也。吴灏遂忝列谢之门墙,执弟子礼,并寄去一幅石涛《兰石》斗方和一包海味聊表贽敬,惟一南一北相距甚远,不能时时会晤,故都以信件来往的形式请益于谢稚柳。而当吴灏与黄画帘结婚时,他给谢稚柳寄去一幅夫妇二人坐在越秀公园湖畔的照片,谢稚柳收到后即作双钩院体《荷花鸳鸯图》以为贺。自此,吴灏每有新作(包括书画乃至诗词),就寄给谢老,请其品评,开始了一段鸿雁穿起的师徒情谊。一直要到1957年,谢稚柳、陈佩秋夫妇来广东,吴灏才第一次与老师相见。

他们师徒这种书信“函授”的方式却因“文革”受到了影响,吴灏之妻于1970年投湖自尽,吴不仅要强忍丧妻之痛,更需独自抚养二子一女;谢稚柳也受到批斗,包括容庚先生,根据吴灏的回忆,也曾一度有自杀的想法,多亏被萧隽英劝住。吴灏自云:“十年动乱,荆妻逝去,生活困难尚要父兼母职。当时已离开了广东省博物馆,落在街道的服务站,当了学习、生产、救护的组长。生活靠写一些工艺品来维持。除了必要的工作外,一心一意还能陶醉在自己的爱好上,作画写字,篆刻诗词都列入我的功课,亲朋不来,也不寂寞。幸好中山大学的容庚丈、陈寂丈时来探访,得与容庚丈鉴评古代书画,与陈寂丈唱酬诗词。当日不时停电,晚上孩子们睡去,捡出谢师、陈寂丈与温州方介堪丈寄来的诗词,可和则和,可答则答,一灯如豆。隔邻有棵小榕树,枝叶在月色中斜映在我的窗下,推敲一字一句,不觉停电之苦,亦暂且忘却悼亡之悲矣。”所以在那段时间,师徒之间虽不曾断绝书信,但来往不是很密切,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谢稚柳将自己在上海公园里的一张照片题了字寄给吴灏,吴即将与二子一女的合家照回寄,谢稚柳收到后回函云:“弟一家照片已收……与弟十年不相见,已不是当年风度,年华又一程矣。”从此相互通信往来又密切起来。而《谢稚柳书信集》中所收信件也基本上是从那段时间开始的,直到九十年代。

在这批信件中,有部分内容是关于诗词的。吴灏的诗词相较于书画要晚,是得到了陈寂(字午堂,一字寂园,斋号枕秋阁。祖籍广西怀集,出生于广东广州。一生致力于诗歌创作,尤攻古典诗词。曾任《广东日报》文艺副刊《岭雅》主编,建国后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现有《枕秋阁诗文集》行世)的鼓励才学的,有一次吴灏写了两首题画诗放在画案边,陈寂见后,对其中一首《春日》颇为赞赏,遂鼓励其学诗,而学词则随广州的朱庸斋。特别是发妻辞世之后,吴灏心境凄凉,经常写词怀念亡妻,情由心生,故而谢稚柳在信中经常赞其诗词有凄婉之境。若1975年7月7日一信云:“细读诸作,情意特高,才思清发,读书为学,朋好交情,人生哀乐,在此十绝中,大多具备,并写出许多甘苦心得,诗境清澈如冰心玉壶,深足佩叹。《踏莎行》一词,末两句情致缠绵,词境亦高,饶北宋小令味,我平昔颇好小山,以为词格清峭而情谊真挚,使人心脾俱畅,以小令而论,他人不能及也。”

还有一些内容是非常小的琐碎之事,比如谢稚柳托吴灏在广州买一些青三角(一种嫁接的仙人球),由于各地的称呼有所不同,来回几封信还没有搞清楚,谢老遂直接在信中画了图形,让人读后不禁莞尔,虽说这些都是一些小事,但却体现了师徒之间的拳拳真意。

当然,关于书画方面的内容是最多的,谢老在多封信中以探讨的口吻从各个角度和吴灏谈论关于书画,建议吴灏多从唐、宋、元画入手,包括材料、用笔、设色等诸多方面,尤其是得知吴下大决心临摹《清明上河图》,对此大为赞赏鼓励,多次在信中表示在吴完成后一睹为快,“弟临就后,幸先示我,再还弟作处理如何?盖以先睹为快耳”,“闻写《清明图》进展迅速,至快,然我欲先睹之情,视弟作画时尤急耳”;另外,谢稚柳曾几次写信给吴灏,表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因《艺苑掇英》出版需要,希望可以到他那里拍摄其所藏八大山人《鸟石牡丹图》。其实这背后还有个故事,这张八大山人《鸟石牡丹图》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曾被广州文物总店的专家鉴定为赝品,收购价仅为区区十元,后被吴灏发现,凭着多年的经验,他断为真迹并提出购买,当时广州文物总店以六十一元的价格把《鸟石牡丹图》让给了吴灏。吴于1978年重新装裱后题跋:“寤歌堂上寤时歌,揎袖含毫画什么?笑之不成哭不是,忆来残梦写山坡。戊午春夜灯下展观八公画,因戏题一绝,梦帘香阁漫识。”1979年,谢稚柳到广州后见到此画,也在上面题跋:“八大山人高年晚成,其画笔方而刚者为前期。盖六十以后,凝重纵肆,风调独绝于当世。此图款作驴,犹是其前期画,然用笔已圆浑,当在其丹还九转之际。于以见其流派变易之迹,则此图尤足珍也。玉弟出示其所藏,因相与论其画派如此。己未春初,谢稚柳在广州。”对于题识“驴”与画面风格不符这一问题,谢稚柳借用了道教炼丹的反复提炼而称之为“丹还九转之际”来解释,得到了同行的认可。

这些谢稚柳写给吴灏的信件,不仅可以看到两人之间浓浓的师徒情份,更可以藉此信件中透露的点滴信息作为史料之补充。更有一点,谢稚柳一直是位大书法家,这些信件是在其非常随意的状态下书写的,有的还保留有涂抹和修改的痕迹,与正式创作时的状态完全不同,而历代流传至今的诸多名帖正是在这种“无意于书而书”的情况下产生的,诚如郑重先生在序中所言:“翰札亦可见壮暮翁于颠张狂素盘桓选择,最后近颠而远狂,洗尽老莲之余韵,巍巍大度,富贵而飘逸之气,郁盘楮墨间,腕臂驱遣,姿态横陈,生面别开,堪称当代草书第一。”

相关文章

  • 28岁入藏300多件艺术品,他说这个速度并不快[图文]
    28岁入藏300多件艺术品,他说这个速度并不快[图文]

    《第九号 没有我跟随地球自转的那一天 》 高清缩时摄影视频,圭多·范·德·维沃一天早晨,晚晚对丈夫林瀚说了这样一句话:“那些遥远的星星在爆炸,盛开的花朵在凋零,但我无能为力去改变什么。”在林瀚看来,妻子是在向他表达一种难以名状的孤独与无奈:“我的存在和这个世界又有什么关系?”在荷兰艺术家圭多·范·德·维沃(Guido Van Der Werve)的一件影像作品中,林瀚找到了这个问题的部分答案:...

    1743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 亚瑟·贾法作品将在线直播48小时[图文]
    亚瑟·贾法作品将在线直播48小时[图文]

    亚瑟·贾法(Arthur Jafa)的影像作品《爱是讯息,讯息是死亡》(Love is the Message, The Message is Death,2016)在美国引发关于种族关系的讨论,在赫希洪博物馆(Hirshhorn Museum)和史密森尼美国艺术博物馆的合作下,该作品将在全球14家博物馆和艺术机构的网站上直播48小时(美国东部时间6月26日下午2点开始)。贾法这部七分钟的影像蒙太...

    1919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张大千是国宝盗贼吗?[图文]
    张大千是国宝盗贼吗?[图文]

    张大千在历史上,张大千留下了很多“公案”,在大量的相关作品中,他也有很多面孔,也牵涉到了民国画家群的很多历史掌故。他曾面壁敦煌三载,将敦煌壁画传诸世界,但同时,又造成关于文物保护和国家文物外流的争议;他造伪画,发横财,但又毫不隐晦,自曝家丑;他被齐白石拒之门外,又被徐悲鸿称为“五百年来第一人”;他曾与毕加索论画拍照,颇受礼遇;1949年,他选择去台,但最终又远赴巴西。他挥金如土,情爱无数;他当土...

    1082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古画中的春节怎么过
    古画中的春节怎么过

    天寒地冻,围炉欢庆,家人团坐,灯火可亲。春节,明明是一年之中最为寒冷的时候,然而就人们的心理而言,却春意盎然。贴门神、放爆竹、吃饺子、饮屠苏酒、拜年、祭祖……春节沉淀下来的习俗丰富多彩,甚至衍生出为庆贺新年而绘制的节令画——“岁朝图”,承载着人们迎新祈福的美好愿望。历代画家作岁朝图,含有元旦开笔、预祝一年万事吉利之意。其中有一类可以归为风俗画,多以“岁朝欢庆”或“岁朝行乐”命名,充满浓郁的生活气...

    851 美术品鉴赏 艺术品百科 艺术品文摘
  • 摄影师拍到蝴蝶停在鳄鱼头上歇息 为摄取矿物质[图文]
    摄影师拍到蝴蝶停在鳄鱼头上歇息 为摄取矿物质[图文]

    摄影师拍到蝴蝶停在鳄鱼头上歇息 为摄取矿物质 据外媒报道,日前摄影师拍摄到一只色彩艳丽的蝴蝶,停在了一条鳄鱼的头上歇脚,这只鳄鱼很平静,它只是微微瞥了一眼蝴蝶。据称,这只蝴蝶降落在鳄鱼头上,其实是为了摄取从鳄鱼鼻孔中出来的一些矿物质。来源:扬州晚报...

    622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2015中国艺术考级论坛年会”在京举办[图文]
    “2015中国艺术考级论坛年会”在京举办[图文]

    2015中国艺术考级论坛年会合影留念为了推动和加强艺术考级的理论建设,促进艺术考级事业健康快速地发展,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于2015年12月26日在北京举办了“2015中国艺术考级论坛年会”。 本次年会以“普及艺术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以及考级机构的代表40多人参加了此次年会,并就“艺术考级理论建设的重要意义”、“艺术考级的责任与使命”以及“艺术考级科学发展的行业瓶...

    1316 艺术品报道 艺术品科普 美术品资讯
  • 拳拳赤子心,漫漫收藏路,浓浓红色情[图文]
    拳拳赤子心,漫漫收藏路,浓浓红色情[图文]

    ——记戴廷斌的红瓷收藏之路(姜强):戴廷斌,男,1957年6月生,原南昌卷烟厂正式员工,1983年下海创业开始收藏古玩并经营艺术品市场。走进戴廷斌的收藏室,简直就是一家博物馆,一排一排的陈列柜内,错落有致地放满了各种藏品,里面的宝贝琳琅满目、数不胜数,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在戴老师的所有藏品中,除了古玩和瓷板画以外,特别显眼且特别宝贵的当属于他收藏的各种艺术雕塑瓷,这些雕塑瓷品类繁多,样式...

    1740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纪念伟大的收藏家:萨马兰奇诞辰100周年[图文]
    纪念伟大的收藏家:萨马兰奇诞辰100周年[图文]

    7月17日是萨马兰奇先生诞辰100周年。2010年,我写过《奥林匹克收藏的教父——纪念萨马兰奇诞辰90周年》的文章,国家媒体及官方机构刊登,但可能是“教父”的用词原因,现在已多被删除。转眼十年已逝,我在萨马兰奇先生诞辰100周年来临之际,用自己收藏的与萨马兰奇先生相关的藏品来“纪念萨马兰奇先生诞辰100周年”,并在北京宋庄艺术区个人展厅举办展览。同样,我个人关于萨马兰奇先生致力于奥林匹克收藏,乃至...

    1621 艺术品鉴赏 美术品资料 美术品新闻
  • 河南农家现百年前晚清《物权法讲义》手稿[图文]
    河南农家现百年前晚清《物权法讲义》手稿[图文]

    9月6日,河南郑州上街区,市民魏书绍展示爷爷魏联奎生前所留下的遗物《物权法讲义》手稿。中新社发杨正华摄魏书绍介绍,该手稿是他爷爷魏联奎生前所留下的遗物,魏联奎光绪年间曾任刑部主事和法部左丞,书上还有不少魏联奎用铅笔批注字迹。该手稿为宣纸线装本,手工油印,字迹工整,现存58页,分章别类,包括“收入税”、“物权之性质”、“物权之种类&rd...

    1425 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欣赏 美术品档案
  • 在英国流行了200余年的“蓝柳”到底是啥?[图文]
    在英国流行了200余年的“蓝柳”到底是啥?[图文]

    布斯公司19世纪中叶生产的改良柳树图案青花茶壶英国艺术史家休·昂纳在《中国风》的序言中提到,在他小的时候就对中国是什么样有了清晰的概念:“我们每天用来进餐的带有白底蓝色柳树图案的瓷盘生动地呈现了中国的景色。不久我还知道关于一对恋人的故事,他们被一位怒气冲冲的父亲追赶到一座玉带桥上时,化作了两只鸟在云中飞翔,它们就画在盘子的顶部。”这种柳树图案,正是18世纪中后期出现在英国并流行了200余年的...

    1781 艺术品报道 艺术品科普 美术品资讯
  • 纸塑艺术家背后的数学逻辑[图文]
    纸塑艺术家背后的数学逻辑[图文]

    纸塑艺术家Matthew Shlian常常觉得称自己为“纸塑工程师”更加贴切。Shlian的最新系列作品更是展示了其作品的几何学魅力。这些纸塑大多以黑白两色单纯地表达其韵律美和动态美。其实,Matthew Shlian的工作领域在艺术与工程之间变得越来越模糊。身为一位艺术家,其工作往往根植于传统印刷媒体、图书插图以及商业设计等。然而最近却常常和与一些科学家、研究员合作,进行科学探索,源于这些研究人...

    1899 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欣赏 美术品档案
  • 梵高生前穷困潦倒被嘲笑为疯子[图文]
    梵高生前穷困潦倒被嘲笑为疯子[图文]

    (原标题:梵高的左耳)梵高有许多自画像,这些自画像展现了梵高的喜怒哀乐。但是有一张自画像,却让人看了满是心酸的泪水和惆怅:这张自画像,梵高面无表情,两眼有一种深深的空洞和无助,他戴着一顶有卷毛边的帽子,脸上缠着厚厚的纱布。他的左耳已被自己齐根剪掉了,他成了一个没有左耳的人。当年侨居法国的著名画家梵高。生前一直穷困潦倒,他几乎没有朋友、没有爱情。他画的画,一直无人问津,人们还嘲笑他是个疯子。...

    1514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唐朝女性服饰比现代人讲究:一件衣服常做上几年[图文]
    唐朝女性服饰比现代人讲究:一件衣服常做上几年[图文]

    唐代三彩女坐俑 洛阳博物馆供图唐朝女性服饰比电视剧里讲究记者闻向东核心提示 范冰冰版《武媚娘传奇》正在湖南卫视热播,众多唐朝宫廷美女的服饰引起了很多观众的关注和议论。唐朝的宫廷女装到底什么样儿?真实的唐朝服饰和电视剧中的区别大吗?大河报记者虽然不可能和大家一起“回到”唐朝去看个究竟,却可以求教专家给大家解释一二。  从达官贵人到普通百姓,都很讲究穿衣打扮河南博物院副院长、研究员李宏对古代服饰...

    1438 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欣赏 美术品档案
  • 著名蒙古族书画家思勤高娃受邀参加第55回韩国国际文化美术大展[图文]
    著名蒙古族书画家思勤高娃受邀参加第55回韩国国际文化美术大展[图文]

    2021年7月3日下午3时,由韩国ICA国际文化协会主催,韩国国际文化节执行委员会主管的第55回国际文化美术大展,在韩国首尔LA MER美术馆隆重开幕,中国著名蒙古族书画家思勤高娃的作品受邀参加此次大展,并获颁受邀作家荣誉证书。参加此次国际文化美术大展的还有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巴西、文莱、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越南、泰国等国的优秀书画家作品。韩国国际文化美术大展是每年一届的...

    444 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欣赏 美术品档案
  • 南越文物庞贝文物为何诸多相似[图文]
    南越文物庞贝文物为何诸多相似[图文]

    公元1世纪庞贝的半球链式金手镯1983年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焊珠工艺金花泡饰专家解读二者文物相似的历史渊源 印证广州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对外贸易历史的文明古城《庞贝:永恒的城市》正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热展,展出的120件来自意大利古罗马城市庞贝古城的珍贵文物中有多件文物造型或工艺与南越王墓出土的文物有着惊人的相似:鹿头造型的青铜“来通杯”与犀角形玉杯、半球链式金手镯与金花泡饰……这座1940年...

    728 美术品鉴赏 艺术品百科 艺术品文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