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唐伯虎为什么要画这么多春宫图[图文]

时间 : 07-26 投稿人 : 小可 点击 :

古代文人常因仕途不达而专职绘画者为多,所以才会有大量的文人画家出现,明代的唐寅就是其中之一,他自号为“江南第一风流才子”,风流多情的他画的春宫图十分了得。但是他画春宫图不仅是因他风流,实际上还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来看看这其中的实情吧。

明中叶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社会的繁荣,同时也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绘画交易现象由此开始普遍,方式亦多样,艺术市场得以逐步繁荣,使 得大多数画家不可避免地参与到市场中来。作为苏州地区的画家唐寅,自然也加入了这一行列。他的卖画方式也多种多样,主要有友情赠送、订购、延请、直接现金 交易等。

依靠鬻画维持经济收入

唐寅与师友朋辈间的交往异常密切,因此少不了以画作为祝寿的礼物而友情赠送。张丑《清河书画舫·亥集》中有言:“启南、子畏二公,往往题他人画为应酬之具。”可知唐寅有相当的画是为应酬之作。

唐寅的卖画状况如何呢?卖文鬻画毕竟是一种市场行为,其收益是不稳定的,这可能意味着唐寅从此将过上一种物质相对匮乏的生活。而当时的市场上的画价 又很便宜,因此大部分时候唐寅的经济状况始终不尽如人意。某一时期的书画收益欠稳定之时,而家中又没有一定的积蓄,唐寅甚至会陷入无米下炊的生活窘境。

唐伯虎为什么要画这么多春宫图 | 美术品杂谈

然而,纵观唐伯虎的后半生,他的物质生活也偶有宽松之时。弘治十八年(1505),36岁的唐伯虎在苏州城西北建造了桃花庵别业,至正德二年 (1507)始建成。唐寅的后半生基本上在桃坞别业中度过。好友祝允明、黄云、沈周等人经常来饮酒作诗。他购地建桃坞的经费,也主要来自于个人的卖画。由 此可见,唐寅的诗画谋生之路至少给他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生存环境。尤其是当他生意好的时候,求画者渐多致使忙不过来,便请老师周臣代笔。因此,后人在辨别唐 寅画作的真伪时就说:“及六如以画名世,或懒于酬应,每请东村(周臣)代为之。今伯虎流传之画,每多用笔,在具眼者辨之。”可见唐寅的名声。于是一些贪图 私利的人,不惜作伪以牟取暴利。

唐伯虎为什么要画这么多春宫图 | 美术品杂谈

唐伯虎为什么要画这么多春宫图 | 美术品杂谈唐寅《鸳鸯秘谱》中春宫图作品

以卖画为生使唐寅取得了经济上的自给,由此决定了他人格上的独立。对他后半生的诗画文艺创作亦产生了深刻的作用,甚至直接影响到其艺术观和创作风格。

民间流传最广的宫妓作品

在民间流传最广的是唐寅的人物仕女画。他的人物画多感慨世情之作,表现出愤世嫉俗的心态。他兼取诸家之法,特别是吸收了院派和文人画的长处,独树一 帜,开创了一条能表现自我精神的画路,行笔秀劲缜密,有着潇洒清逸的气韵。这一类作品多取材于历史与民间故事,尤其以描写欢场女子为多。唐寅的人物画可大 致分为工笔和写意两类。前者典型的有《王蜀宫妓图》,画中精心描绘了四位盛妆等待君王召唤的宫妓形象,工笔重彩,体现了画家在造型用笔及设色等方面的高超 技艺。后者以《秋风纨扇图》(上海博物馆藏)为例,唐寅把李公麟的行云流水措和颜辉的折芦描法掺和起来,挥洒自如,富有韵律感。

唐伯虎为什么要画这么多春宫图 | 美术品杂谈

唐伯虎为什么要画这么多春宫图 | 美术品杂谈唐寅《鸳鸯秘谱》中春宫图作品

明徐渤对他的仕女画亦十分推崇,在其《红雨楼题跋》中说:“画家人物最难,而美人为尤难。绮罗珠翠,写人丹青易俗,故鲜有此技名家者。吴中惟仇实 父、唐子畏擅长。”他的大多仕女画是表现宫妓、妓女等下层女性生活的青楼题材,如《王蜀宫妓图》、《陶谷赠词图》、《鸳鸯秘谱》(即《风流绝畅图》)等, 这与他科场舞弊案后颓废自弃,终日寄情于声色不无关系。

唐伯虎为什么要画这么多春宫图 | 美术品杂谈

唐伯虎为什么要画这么多春宫图 | 美术品杂谈唐寅《鸳鸯秘谱》中春宫图作品

商品经济影响与自己卖画所需

那么,这种风格的产生与他卖画为生又有怎样的关系呢?这时期在繁华的江南城市,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娼妓越来越盛。在苏州这样经济发达的城市,此业 就显得尤为兴盛。唐寅作为一个命运曲折而又多情重义的文人,面对那些“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女性,自有惺惺相惜之意,于是便以这种题材来表现自己的性情。同 时,更深层的原因是,他的这种题材源于当时绘画商品化及自己卖画的需要。唐寅生活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此时的商人和地主大都喜交名士,吸收了众多的 文人和画家与之交往,而这些富豪往往把自己装扮成好文知画的风雅人士。面对特殊的消费群体,唐寅在创作人物画作品时,就不能不考虑接受者的审美趣味和心理需要。

唐伯虎为什么要画这么多春宫图 | 美术品杂谈唐寅《鸳鸯秘谱》中春宫图作品

来源:中国美术

相关文章

  • “火”出国门 河南“考古盲盒”出海加拿大[图文]
    “火”出国门 河南“考古盲盒”出海加拿大[图文]

    在中国市场一上架就脱销的河南博物院文创产品“考古盲盒”已“火”出国门。记者23日从河南博物院获悉,一批藏着众多“国宝级微缩文物”的“考古盲盒”已出海加拿大。图为6月22日,在位于河南郑州的河南博物院文创区,一名买家正在研究“考古盲盒”。中新社记者 阚力 摄“考古盲盒”是河南博物院推出的文创产品,它把时下流行的“盲盒”概念和文物结合,将青铜器、元宝、铜佛、铜鉴、银牌等“微缩文物”藏进土中,需要...

    743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 杨树森丨一心品悟忠与义,两袖妙藏春与秋[图文]
    杨树森丨一心品悟忠与义,两袖妙藏春与秋[图文]

    君子爱玉,特立独行,皆因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能够大义观世界,从容过生活。这话说的就是80后青年才俊、颇有盛名的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杨树森。他很小就与艺术结缘,而且表现出惊人的审美天赋和超乎寻常的想象力。敏感和敏锐成了他艺术的双翼,后来他进入玉雕行业,便痴心不悔。十余载孜孜以求,终有所成,其擅长人物雕刻和俏色巧雕,能够将写实和写意相结合,从而在细节中捕捉韵味和传递感情,使作品更有生命力。因...

    347 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欣赏 美术品档案
  • 木雕师诚信比木中黄金更加贵重[图文]
    木雕师诚信比木中黄金更加贵重[图文]

    福建物主从广丰木雕师手上接过贵重木料。“一两花梨一两金”,收藏界这样形容黄花梨木的珍贵。而一名普通的广丰木雕师却说,诚信比“木中黄金”更加贵重。“消失”5年后,3月15日上午,福建仙游红木客商吴国栋现身广丰县,找到了自家那块贵重的木头越南黄花梨樱榴。这都得感谢广丰木雕师黄族雯5年来诚信相守。接受委托物主却不见了&ld...

    1275 艺术品报道 艺术品科普 美术品资讯
  • 英7岁男孩将卧室打造成空军博物馆[图文]
    英7岁男孩将卧室打造成空军博物馆[图文]

    英国诺福克的7岁男孩萨姆·博尔将自己的卧室打造成一个“英国皇家空军博物馆”。据英国《快报》3月22日报道,近日,英国诺福克的7岁男孩萨姆·博尔将自己的卧室打造成一个“英国皇家空军博物馆”。该博物馆藏有各种与空军有关的纪念品。目前,该博物馆已被一所“儿童”大学认可,并将向公众开放。据悉,博尔的叔...

    941 艺术品鉴赏 美术品资料 美术品新闻
  • 古人高考最牛“落榜生”一幅画卖几千万[图文]
    古人高考最牛“落榜生”一幅画卖几千万[图文]

    高考,虽然是现代名词,但在中国古代已有悠久的历史。科举制度就是中国古代的“高考”。本期“藏宝图”,宝图君就聊聊古代的“高考”。【古人如何“高考”?】考棚是古代科举考试的考场,上图奎文阁考棚就是童试的考场。在古代,科举考试分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历史研究专家解释,童试是最低级别的考试,相当于现在的中考。经过童试选拔后,才能参加乡试,乡试就相当于现在的高考了。科举考试是考生每人一个单间叫“号...

    804 艺术品鉴赏 美术品资料 美术品新闻
  • 人民美术馆长刘永贵带您 “一路向北·向北欧出发” 走进艺术的世界:莫斯科(一)
    人民美术馆长刘永贵带您 “一路向北·向北欧出发” 走进艺术的世界:莫斯科(一)

    深夜花园里四处静悄悄。在我心里一句歌词把苏联、把俄罗斯、把莫斯科唱进了黑夜里,几十年来我一直感觉那里的天就没亮过,苏联人民一直都在漫漫长夜中谈情说爱,真的是迷人的晚上。带着此种激情、带着此种向往,从美丽的贝加尔湖畔启程,向着温柔浪漫之乡莫斯科郊外进发。刚一动身,还未离开贝加尔湖畔,晴朗的天空很配合地飘起了漫天雪花,给美好的莫斯科之旅带来一分诗意。然而,现实与梦想之间总会隔着万水千山,好景总是不...

    1837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 明代著名玉杯一捧雪的故事你听过吗[图文]
    明代著名玉杯一捧雪的故事你听过吗[图文]

    明代著名玉杯一捧雪“一捧雪”玉雕就被玲珑剔透,造型奇特,巧夺天工酒斟盏中,夏日无冰自凉,冬日无火自温。更为出奇的是,无论是在春夏秋冬,只要杯中斟上美酒,就会有雪花飞舞的奇观,因而,这个玉杯就有了“一捧雪”的美名。早在400年前,明末书画大家范允临、明末清初戏剧大家李玉就以《一捧雪传奇》话本、《一捧雪》剧本告诫世人莫要收藏、莫要怀古——在传奇与戏剧中,莫怀古因收藏“一捧雪”古物,落得个丢官...

    358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 因集邮与蝴蝶结缘:西安72岁老人的蝴蝶梦[图文]
    因集邮与蝴蝶结缘:西安72岁老人的蝴蝶梦[图文]

    小时候从集邮中爱上蝴蝶之美,从此大半个人生都在追逐“蝴蝶梦”。西安七旬老人寿建新近期再出蝴蝶专著。生病也不忘“蝴蝶梦”昨日,西安电子城一家属楼里,72岁的寿建新在老伴的搀扶下蹒跚行走,他的卧室兼书房墙壁、屋角随处可见悬挂的蝴蝶标本。2004年夏天他突发脑溢血,从学说“1、2、3”开始,他重拾“蝴蝶梦”,坚持至今。今年9月,科技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世界蝴蝶名录图鉴》,书中收录世界蝴蝶15337种,...

    664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法国艺术家JR巨型艺术装置“飞跃”香港维港[图文]
    法国艺术家JR巨型艺术装置“飞跃”香港维港[图文]

    市民与巨型艺术装置。 李志华 摄“运动员”飞跃维港。 李志华 摄市民拍摄巨型艺术装置。 李志华 摄3月13日,法国艺术家JR于香港海港城海运观点展出巨型系列艺术作品“GIANTS: Rising Up”。该艺术装置作品免费开放予公众参观,以巨型“跳高运动员”为创作蓝本,捕捉运动员跳起动作的瞬间,“飞跃”香港维港,彷如飘浮在半空中,向后仰望壮丽的维多利亚港。12米高的艺术装置融入香港传统“竹棚”...

    1695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 著名画家王晓作品被首都机场贵宾厅收藏[图文]
    著名画家王晓作品被首都机场贵宾厅收藏[图文]

    首都机场贵宾厅为打造国内最具体验式机场,丰富机场的文化内涵,首都机场方面精心筹划,与当代著名书画家和艺术机构开展合作,收藏高端艺术品,致力于创建机场国粹文化品牌。其中画家王晓的数幅佳作被首都机场收藏,并在首都机场贵宾厅展示。王晓出生于山清水秀的三清山下,幼年得益于三清山的山水滋养,身在如此环境之下,山水自然融入心中。师传统者,或在绘画语言上直承古人笔墨,或在画面氛围上营造古人意境,而王晓先生...

    304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 男子裸体铜像展出 艺术还是低俗引争议[图文]
    男子裸体铜像展出 艺术还是低俗引争议[图文]

    近日,有网友反映宝鸡一家建材城出口新建起了一座古铜色的成年健壮男子的雕塑,从网友上传的图片看,该雕塑浑身赤裸,引来部分路人的指责。对此,该雕塑的主办方表示该雕塑为著名艺术作品,近期将为其建立解释牌。路人:新奇但不能接受随后,记者前往该雕塑所在地实地查看,发现这座雕塑的具体位置其实是在离宝鸡会展中心不远的一家建材城东部出口处,这座古铜色全裸人型雕塑确为没有经过后期处理的实物照片。但与网上不同的...

    1695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 王爱国 周丽娟紫砂壶作品参展第十届北京文博会[图文]
    王爱国 周丽娟紫砂壶作品参展第十届北京文博会[图文]

    周丽娟 王爱国2015年10月29日,由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北京市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在北京开幕。宜兴制壶名家王爱国、周丽娟二人紫砂壶作品再次入展北京文博会,这次展览不仅有王爱国、周丽娟的紫砂精品,同时还展出爱徒张箫和张成红的力作。王爱国、周丽娟生活在被公认为"中国陶都"的宜兴市丁蜀镇,从小就对紫砂壶耳濡目染,练就了扎实的紫砂造型基本功。二人目前主要的研究...

    1526 美术品欣赏 美术品市场 艺术品杂谈
  • 吶 这是腐国人民的新护照[图文]
    吶 这是腐国人民的新护照[图文]

    英国人民把自己玩脱了之后,不得不硬着头皮面对接下来要收拾的烂摊子。至今仍赫然印着European Union的英国护照,真的到了该换的时候了。官方还没有发布更替护照的正式公告,但是民间已经开始玩了。网站Dezeen最近就举办了一次后脱欧时代英国护照设计大赛,为获胜者提供1000英镑的奖金。护照设计大赛的初衷是想让英国人思考脱欧后的身份认同。主办方Dezeen总共收到了来自34个国家的200多份...

    1659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 画家张大千破坏敦煌壁画是真的吗[图文]
    画家张大千破坏敦煌壁画是真的吗[图文]

    当时,关于张大千如何“破坏了敦煌壁画”的种种流言蜚语,曾多次见诸报端。官方也曾一再地对张大千进行“查办”,甘肃省政府主席谷正伦就曾给张大千打去措辞严厉的紧急电报:“对于壁画,勿稍污损,免滋误会”,以示“严重警告”。接着,大批的国民党军统特务“奉命”对张大千实施“严密搜查”,结果一无所获。张大千破坏敦煌壁画是真的吗?后来,甘肃省参议会立案控告张大千,说他借名网利,破坏敦煌古迹。而且,他们还要求甘...

    907 艺术品报道 艺术品科普 美术品资讯
  • 女子自拍引发骨牌效应 价值135万艺术品毁于一旦[图文]
    女子自拍引发骨牌效应 价值135万艺术品毁于一旦[图文]

    美国洛杉矶一个展览场地近日发生一场意外,一名女子为了自拍,不小心损毁价值20万美元(约人民币135万)的艺术品。香港东网7月14日报道称,意外发生在洛杉矶的The14thFactory美术馆,当时该处正展出一艺术家的作品。从视频片段可见,房间摆满许多四方柱,柱上摆放许多艺术品,观众走过时都小心翼翼。环球网记者注意到,随后有2名女子来到展区一角并开始拍照。其中一人靠着一根柱子,并蹲下自拍。谁料...

    1111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