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轮渡公司办公室主任张勇表示,希望百岁趸船能够作为文物继续留下来。 李珂 摄
原标题:南京百岁趸船“服役”90余年鲜为人知 曾见证孙中山灵柩运抵
中新网南京3月1日电 (记者 申冉 李珂)南京一艘104岁“高龄”的趸船,建造于1913年,1914年开始“服役”,直到2010年“退休”,百余年来“驻守”在滔滔长江沿岸,看尽了历史长河的“潮起潮落”,见证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一刻,如今却面临何去何从的命运。
轮船上的两个锚盘至今依然运转灵活,上面还刻有1914的制造年份和制造地上海。 李珂 摄
1日,记者来到南京中山码头,“退休”后安置在码头附近的这艘百岁趸船,早已历经沧桑、黯淡破旧,来来往往的民众鲜有知道原来踩在脚下的竟然是个百岁“老古董”。
南京轮渡公司办公室主任张勇告诉记者,趸船是一种非机动船舶,它是用于机动船舶停靠的“搭板”,“可以说没有趸船,一般的客渡船无法停靠码头,乘客也无法上下船,它的作用在早期轮渡运输中是不可或缺的。”
整艘船的钢架结构全是铆钉连接。 李珂 摄
据其介绍,这艘趸船名叫“浦龙”号,建造于1913年,1914年正式启用,从此在南京中山码头附近默默“工作”了90余年,一直到2010年12月28日,它才退出轮渡客运的舞台,“当时轮渡公司新建了一艘一百米长的浦口趸船,将‘浦龙’号趸船置换下来。”
这艘建造于百余年前、当时非常“先进”的“浦龙”号。从岸边看,整艘船更像是一个带顶的水上平台,在两头各有两个用来固定锚链的绞盘和四个锚柱。
钢制的绞盘上刻着“求新制造机器船厂”的字样,并注有甲寅1914的制造年份和制造地上海的拼音。据张勇介绍,作为缠绕锚链的“关节”,两个锚盘至今依然运转灵活,百年来尽管疏于保养,但用力一推还是推的动。
整艘“浦龙”号长约96.8米、宽9米、型深2.4米,总重633.28吨,船体分为两层,平台下的船舱被重物压的很实,站在船上很难感受到江水的起伏,稳如石座。
张勇告诉记者,整艘船的钢架结构全是铆钉连接,历经百年尽管表面上锈龟裂,但依然非常结实,“这种传统结构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现在已经不采用了。我们觉得这种工艺应该作为历史的见证保留下来,让后人看到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痕迹。”
来来往往的民众鲜有知道原来踩在脚下的竟然是个百岁“老古董”。 李珂 摄
更有意义的是,这艘百岁趸船曾经默默见证了历史上来来往往于南京中山码头的诸多重要时刻。张勇告诉记者,根据史料,“1929年,孙中山先生的灵柩通过津浦铁路从北京运抵南京,正是在这里稍作停靠后,前往中山陵安葬。”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浦龙”号目前面临无处可去的命运。据了解,随着南京长江滨江带的重建,很多老码头和老趸船都被拆除,近段时间,轮渡公司被要求将“浦龙号”也搬离中山码头,而这可能是南京长江边最后一个见证过历史的古董级趸船了。
轮船上的两个锚盘至今依然运转灵活,上面还刻有1914的制造年份和制造地 李珂 摄
记者从南京市鼓楼区文化局了解的情况是,这艘趸船从未申请过文保单位,所以文物部门也无法对其按照文物标准进行保护。
张勇告诉记者,“轮渡公司想寻找相关的专业机构就‘浦龙’号的建造工艺,以及它留存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咨询,也想请有关专业机构和专家对趸船进行评估,看能否作为历史文物和独特的历史风景保留在中山码头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