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瑛(1585—约1666)是一个浙江籍画家。这个身份让他在清中期至民国的几百年间饱受非议。
雍正年间,一个叫张庚的人首先PO出一条八卦:
“蓝瑛是浙江人,所以肯定是浙派的画家。浙派的画……呵呵,也就那么回事啦。我小时候听绘画圈里的人讲画,一说到蓝瑛,大家都嗤之以鼻。”
不仅如此,张庚还把这条八卦写进了他的著作《国朝画征录》,并在他的另一部著作《图画精意识》里指出蓝瑛画作有四大缺点:硬、板、秃、拙,继续黑蓝瑛。
蓝瑛: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张庚距离蓝瑛生活的时代比较近,所以后来的许多人都选择相信或部分相信张庚对蓝瑛的评价,将蓝瑛归为浙派画家,认为他的画“甜庸”,懂画的人都看不上。
民国时期美术史家对蓝瑛的评价稍有好转,但仍有很多人坚信“蓝瑛是浙江人所以是浙派画家”这个完全不能成立的推理。哀叹他站错了队。
俞剑华在《中国绘画史》中写道:“蓝瑛后起,稍振颓风,惟浙派已臻末运,狂澜难挽,难复旧观。”
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在评论浙派时也说:“最后蓝瑛出,稍能振起,为时名家,然已强弩之末矣。”
概括起来一句话:浙派在明末清初已经是夕阳门派,蓝瑛入错门了啊!
那么,浙派究竟是怎样一个神奇的存在,能让美术史家谈之色变呢?浙江人蓝瑛到底属不属于浙派呢?
壹
事情还要从明代一个叫戴进的画家说起。
戴进是明代宣德年间的宫廷画家,师法南宋的马远、夏圭。
戴进的画就像他的名字一样,笔笔刚猛,酣畅淋漓,十分带劲,与当时人熟悉的工笔花鸟画,还有元代那种清润秀丽的山水画很不相同。
明 戴进《风雨归舟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因此,戴进在画坛赢得了不少粉丝。
粉丝中最出名的一个叫吴伟,号小仙。
吴伟的画作和性格,也像他的号一样狂放不羁。而这种狂放不羁,正好与戴进那种生猛的画风非常合拍。
明 吴伟《长江万里图》局部
无意间,一个以豪放洒脱为特色的新绘画流派诞生了。
由于最先尝试这种画风的戴进是浙江人,所以这个门派被称作“浙派”。一时间,戴进、吴伟两根顶梁柱,撑起了浙派一片天。
但是此后,浙派的粉丝群体中出现了不少脑残粉。他们不注重绘画的基本功,也没有专心探索属于自己的风格,只是一味模仿戴进的刚猛、吴伟的狂放,结果……
明 蒋嵩《庐州泛艇图》
狂放变成了马虎草率,刚猛变成了乱涂乱画。
而这时,简称“吴派”的吴门画派正在江南悄然兴起。吴门画派的代表画家沈周、文征明等人,接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和绘画熏陶,画中透出的那股文化气息,与浙派的粗犷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种自带书卷气的画作,瞬间迷倒了一大批已经吃饱浙派安利的画家、评论家。
而且,吴派画家们内部联系密切,是一个团结的群体。比如说,沈周的姐姐嫁给了刘珏的儿子,而刘珏曾经是沈周的绘画老师;文征明与子侄辈的文彭、文嘉、文伯仁等同属吴门画派……他们交流频繁,总是互相应援,吴门画派的声望,因此蹭蹭地往上涨。
相比之下,浙派还在放飞自我的道路上奔跑。大批画家对浙派粉转路人,路人转黑……
不小心投胎到浙江的蓝瑛,也被后人扣上了“浙派”的帽子,被说成一个拼命为过气网红刷存在感的悲情角色。
董其昌《昼锦堂图》,吉林博物院藏
贰
如果蓝瑛不是浙江人,那么他的画家履历几乎是无可挑剔的。
8岁,蓝瑛初露绘画天分。那一年,他用炉灰在地上画了一幅山水,居然画出了群山连绵的感觉。
不知道蓝瑛的家长对此作何反应,但小蓝瑛显然在绘画中发现了真我。加之后来科举失败,蓝瑛决定从此走上职业画家的道路。
有人认为:职业画家社会地位低下,况且“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蓝瑛的天分显露得这么早,将来在绘画上真的会有成就吗?
对此,蓝瑛以《河图洛书》的例子霸气回怼:“远古时代就是先有图,后有书。你又怎么能认为绘画不重要,人不能靠绘画成名呢?”
20岁左右,蓝瑛离开杭州家乡在江南地区游历,拜访收藏家,观摩藏品,结交画坛中人,提升绘画技能。
他最先追随的,是以董其昌为首的“松江画派”,并在董其昌、陈继儒等人的指点下,开始临习宋元名作。
他最喜欢临摹的,是元代画家黄公望的作品。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剩山图》
据说,蓝瑛曾将一幅自己仿黄公望风格的画作送给朋友观看。朋友在展开画卷时十分惊讶:“黄公望什么时候画过这么巨幅的画?”直到看到其他人的题跋,才知道是蓝瑛之作。
对宋元画作的细心揣摩、各位师长的教导与评价,加上蓝瑛对绘画超乎寻常的领悟力,让蓝瑛的作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欣赏。
江浙一带有不少文人画家,他们的画作长于精神气韵,但在造型、色彩等技巧方面始终有欠缺。而蓝瑛不同。作为职业画家,他受过扎实的绘画技法训练;而与文人画家的不断交往,又让他的画多了“雅”的气息。
蓝瑛仿古屏《红树青山图》
在此基础上,蓝瑛不断探索,经过几十年的积累揣摩,终于在晚年形成了自己的山水画style:用笔疏放、苍老雄奇,既能准确把握自然景物的造型,也体现出当时画家们追捧的“文人气韵”。
蓝涛《寒香幽鸟图》,蓝涛虽为蓝瑛的孙子,但更擅长画花鸟画,而且画风受常州画派恽寿平的影响很深
最后,雍正年间出现的张庚,成为了“压垮蓝瑛的最后一根稻草”。
考察蓝瑛去世后的时代特征,可以发现:对蓝瑛评价由赞美转向批评的这个时期,正好是明清时期书画市场竞争逐渐白热化的时段。
在明代中后期,吴派绘画已经显露了占领画坛的苗头;而在吴地学习绘画、精进绘画技术的蓝瑛,创立武林画派,本来是想将自己的风格继续传下去,没想到他的传人却在市场的大潮中无暇理会绘画的真谛,辜负了蓝瑛的一番苦心。
于是,蓝瑛生前耗费数十年心血树立的画史地位,就被一条查无实据的“我小时候听说”以及一发瞄准浙江的地图炮击倒。
不知九泉之下的蓝瑛,会作何感想呢?
蓝瑛还喜欢在山水画中安排一些瀑布,为画面增加动感:
蓝瑛《松岳高秋图》局部
或者连山也不画了,直接画水:
蓝瑛《仿马远水图》扇面
65岁以后,蓝瑛的山水画技艺已达炉火纯青的程度,在画坛上的声望日益凸显。有人甚至用更简单的三个字概括他的山水画风格——
蓝家样
当时崇拜蓝瑛的画家众多,比如蓝瑛的儿子蓝孟,孙子蓝深、蓝涛。
蓝孟《洞天春霭图》
除了亲生粉之外,蓝瑛还有不少学生:刘度、洪都、陈璇、王奂……
这些人聚集在蓝瑛周围,形成了不同于浙派、吴派,也不同于松江画派的一个新画派——武林画派。
叁
蓝瑛本为武林画派的开山祖师,去世后却被人视为浙派发展末期的代表人物,得到不公正的评判,不禁令人为他掬一把同情之泪。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呢?
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乱开地图炮的张庚,肯定难辞其咎。
张庚在《图画精意识》里,完全以画家的出生地为依据,将清代画坛分为浙派、松江派、金陵派、新安派、西江派、闽人、北地等七派,又承袭明代后期的看法,以浙派为最恶劣者。
不幸出生在浙江又有些名望的蓝瑛,自然成为张庚的攻击对象(蓝瑛:早知道这样我就重新投胎了)。
除此之外,蓝瑛的子孙和学生们,也就是“武林画派”成员,同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武林派”虽然由活动于杭州地区的画家构成,并有共同的祖师爷蓝瑛,但画派内的大多是成员和蓝瑛一样,都是职业画家。
职业画家最看重的是什么?市场!自己的画能不能卖出去!
他们之所以拜蓝瑛为师,学习绘画技巧只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原因是借着“蓝瑛的徒弟”这个身份,提高自己的身价。
因此,在武林画派内部,蓝瑛画风的影响其实相对有限。而职业画家们忙于应付市场需求进行创作,大概很少有人能做到像文人画家一样沉下心来,欣赏、学习古画,用几十年的时间琢磨出属于自己的风格。
本应由武林画派来传承和发展的蓝瑛画风,在蓝瑛去世后却日益衰落,相反,吴派画风的发展势头越来越猛,得到了评论家们的青睐,也渐渐占领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