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蔡梓源 吴昌硕先生与豫园书画善会[图文]

时间 : 06-26 投稿人 : 小晴 点击 :

豫园书画善会是近代海派画坛第一个以书画义卖、慈善赈灾为主旨的大型书画团体组织,作为主要发起者之一的吴昌硕先生,他在善会中的书画活动和人际交游是先生艺术生涯中相当重要的一段经历,不仅对先生本人,并且对此后的海派乃至南北艺坛都影响巨大。

蔡梓源 吴昌硕先生与豫园书画善会 | 美术品知识吴昌硕现场挥毫泼墨(旧照片)

蔡梓源 吴昌硕先生与豫园书画善会 | 美术品知识

蔡梓源 吴昌硕先生与豫园书画善会 | 美术品知识豫园

豫园书画善会由姚伯鸿、汪仲山、黄克明首倡,在宣统元年(1909年)三月,由钱慧安、吴昌硕、高邕、杨逸、蒲华、王一亭、程瑶笙、张善孖等人发起成立。书画善会以上海老城厢豫园为活动基地,设址于豫园九曲桥边得月楼上。书画善会收取会费,为会员代订润格、组织书画展销及推介书画家作品等。润金半归书画作者,半归书画善会存钱庄,凡遇有慈善赈灾之事,则开会公议赈济灾民,并且长此以往,岁以为常。与传统雅集相比,善会有着相对严密的会员制组织形式和明细的章程,已具备了近代意义上的公益慈善机构的职能。书画善会不仅赈灾救济过甘浙鲁豫等省的水旱之灾,而且实行每年冬令施米、夏季送药的常规解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广泛的艺术影响。

蔡梓源 吴昌硕先生与豫园书画善会 | 美术品知识钱慧安 桃园问津图

蔡梓源 吴昌硕先生与豫园书画善会 | 美术品知识吴昌硕、王一亭 松芝佛寿

蔡梓源 吴昌硕先生与豫园书画善会 | 美术品知识高邕 行书七言联

善会初起时会员有近百人,后增至二百多人,会中有钱慧安、吴昌硕、高邕之、王一亭、杨逸、黄克明、杨佩父、黄宾虹、蔡守、马瑞熙、黄旭初、蒲作英、顾翔生、沈心海、冯梦华、潘雅西、潘叔和、金巩伯、杨古醖、杨了公、郁屏翰、马企周、朱紫翔、何诗孙、程瑶笙、张善孖、沙辅卿、徐讷甫、洪庶安、汪仲山等,几乎汇集了当时海派书画的全部名家,前后活动时间近四十年。1937年起抗日战争时期,因上海沦陷,一度停顿活动;抗战胜利后,又恢复活动了一个时期。善会首任会长由当时画坛耆宿钱慧安出任,继任会长者分别为高邕之、杨葆光、马瑞熙、沈心海、王一亭、汪仲山。

蔡梓源 吴昌硕先生与豫园书画善会 | 美术品知识王一亭 无量寿佛

蔡梓源 吴昌硕先生与豫园书画善会 | 美术品知识王一亭,黄山寿等 秋菊十屏

豫园书画善会成立之时,吴昌硕先生艺术正步入高度成熟期,虽长住苏州,但声名远播江浙沪渎,且先生与海上名贤任薰、周闲、任伯年、张子祥、胡公寿、蒲作英、陆廉夫、施旭臣、诸贞壮、沈石友等人交谊甚笃。是故善会之发起虽自海上,但尤看重昌硕先生的艺坛影响和地位,力邀先生共襄盛举。吴昌硕先生早年即遭遇战乱,多位亲人因饥病而殁,此后又半生逆旅,屡历穷途困境,对当日民间疾苦天灾人祸感同身受,因此对善会定下义卖书画赈灾这一主旨当有建言并乐于参与实行。在广施善举的同时,先生在善会中广扩交游,与诸多旧雨新知切磋艺事,相互砥砺,海上画坛由此益重先生。不数年后,除了少数前清的遗老寓公外、绝大部分也是豫园书画善会成员参加的另一大型书画金石艺术团体海上题襟馆,一致推举吴昌硕先生出任第二任会长。这正能佐证加入豫园书画善会是先生在海上艺坛影响日广逐渐领袖群伦的嚆矢。

蔡梓源 吴昌硕先生与豫园书画善会 | 美术品知识任伯年 竹林双鸡

蔡梓源 吴昌硕先生与豫园书画善会 | 美术品知识程瑶笙 墨龙图

可以看到通过豫园书画善会这个平台,诸多海上画家汇集在一起,在内则交流画艺、互相提携;在外则义卖赈灾,扩大社会影响,获取了书画受众的好评和青睐。这也是让缶翁决心把艺事重心从苏州转至上海的原因之一。在进入善会之前,先生与会中钱慧安、高邕之、蒲作英、何研北等已是交谊深厚,其中与高邕之更是壮年即已定交。而与会诸子画艺风领一时、各擅胜场者多矣,当日声望不下缶翁者亦不鲜见,并且善会中还有以后成为先生挚友、据推介大功的王一亭先生。道不同不相为谋,志不同不相为友,有诸多同道如此,先生如龙游入海,拳脚大舒,酬唱几无虚日,画艺日臻化境。当然,也是因为当年这一辈艺术家高超的画艺和广阔的胸襟,才能开海派此后繁荣鼎盛雄视南北之势。

蔡梓源 吴昌硕先生与豫园书画善会 | 美术品知识周闲 长生富贵图四屏

蔡梓源 吴昌硕先生与豫园书画善会 | 美术品知识张善孖 猛虎图

在善会成立两年之后,随着先期的艺术开拓以及此后各种书画艺术展览及书画同仁的雅集活动,加上王一亭的大力宣传推荐,吴昌硕先生成为了海上艺术圈的中流砥柱。民国初年,先生移家上海,其艺术成就遂享誉海内外,并对近百年来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蔡梓源 吴昌硕先生与豫园书画善会 | 美术品知识王一亭 春夏秋冬四屏

相关文章

  • 瓷绣花,这珐琅彩装饰是剔出来的[图文]
    瓷绣花,这珐琅彩装饰是剔出来的[图文]

    清 乾隆 珐琅彩蓝地剔花番莲茶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乾隆朝珐琅彩瓷的装饰纹样特色不少,如细致精密的锦地纹,无论彩绘、锥刻与贴彩,在东风与西潮百卉的衬托下,益发彰显锦上添花的意象。其中有一种“瓷绣花”,颇为不同。所谓瓷绣花,它有别于使用珐琅彩料挥洒装饰纹样的作法,而是剔出来的。比如下面这两件珐琅彩碗。清 乾隆 珐琅彩洋红地剔花团花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它们是在红色或蓝色的单一釉彩上,逐一剔除不必...

    1759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 百元大钞水印上毛主席在微笑[图文]
    百元大钞水印上毛主席在微笑[图文]

    .secondaryHeader{height:33px;overflow:hidden;background:url(http://i0.sinaimg.cn/dy/images/header/2008/standardl2nav_bg.gif)repeat-x#fff;color:#000;font-size:12px;}.secondaryHeadera,.secondaryHeader...

    311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 埃及法老雕像"搬家" 移动400米花了1小时[图文]
    埃及法老雕像"搬家" 移动400米花了1小时[图文]

    当地时间2018年1月25日,有着3200多年历史的、重达83吨的埃及国宝级文物拉美西斯二世巨型雕像的迁址仪式在埃及吉萨的金字塔景区举行。此次搬迁全程虽仅有400米,却历时一个多小时。图为迁移过程中沿途围观的民众。这是近15年来第二次迁移这座高达11米的古埃及雕像。搬迁后的拉美西斯二世巨像将被安置在大埃及博物馆入口的主厅内。...

    973 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欣赏 美术品档案
  • 《移动的画案》漂移在千岛湖上[图文]
    《移动的画案》漂移在千岛湖上[图文]

    2016年4月春暖花开之际,著名画家叶岚的行为艺术《移动的画案》从安徽的黄山顶上移至浙江的千岛湖上,途经美丽的富春江、新安江并邀请了数位江南才女共同漂流在如影如幻的青山绿水之间,吟诗作画、抚琴吹箫,共同完成了古意风雅,绿色环保的行为艺术。画家叶岚早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少年时代起跟随叶浅予大师学画十余年,现为专业画家、客座教授。曾在30余个国家进行旅行写生、学术交流、巡回展览等。知命之年不满...

    1702 美术品鉴赏 艺术品百科 艺术品文摘
  • 流失国外博物馆的中国瓷器之法国吉美博物馆藏[图文]
    流失国外博物馆的中国瓷器之法国吉美博物馆藏[图文]

    茧形双耳瓶 仰韶文化半坡时期法国吉美博物馆实质上为卢浮宫的亚洲部。该馆收藏中国珍贵文物之多,全世界博物馆无出其右,其中中国历代陶瓷器1.2万余件,居海外博物馆中国瓷器收藏之首。吉美馆藏瓷器从中国最早的原始瓷器一直到明清的青花、五彩瓷,各个朝代各大名窑的名品应有尽有,且多为精品,几乎组成了中国瓷器的整个体系。弹筝陶俑 彩色陶 汉代陶立马 东汉时期骆驼及牵骆驼的人 晚唐时期 彩绘陶俑高髻...

    526 艺术品鉴赏 美术品资料 美术品新闻
  • 回顾才女林徽因与景泰蓝的不解情缘[图文]
    回顾才女林徽因与景泰蓝的不解情缘[图文]

    1920年林徽因于伦敦(资料图)编者按:今天是一代传奇才女林徽因诞辰111周年。不曾被时光淹没和遗忘的林徽因,是江南才女、绝代佳人。除了与文学、诗意和美难分难舍之外,她还是中国景泰蓝的一代尊师。中国首位从事景泰蓝专业设计的工艺美术大师钱美华,便是师从林徽因。在第10个文化遗产日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一同回顾林徽因与景泰蓝的不解情缘,欣赏她的精美作品。林徽因设计夔龙纹对罐(资料图)缘起:在古玩...

    453 美术品欣赏 美术品市场 艺术品杂谈
  • 小彼得·勃鲁盖尔17世纪原作险些被盗[图文]
    小彼得·勃鲁盖尔17世纪原作险些被盗[图文]

    小彼得·勃鲁盖尔《耶稣受难图》(The Crucifixion),小彼得·勃鲁盖尔,原作藏于意大利北部某教堂。近日,一伙盗贼窃走了意大利北部一座教堂里佛兰德画家小彼得·勃鲁盖尔(1564 - 1637/1638)的画《耶稣受难图》(Crucifixion)。窃贼趁神父不在,迅速实施了盗窃,用锤子击碎了17世纪画作的保护罩,然后跳进预先准备的汽车,呼啸出城。超速的车辆引起了一个当地居民的注意,他...

    1656 美术品鉴赏 艺术品百科 艺术品文摘
  • 北京设计周:一场无包装朴实无华的趣事正在大栅栏上演[图文]
    北京设计周:一场无包装朴实无华的趣事正在大栅栏上演[图文]

    工作室隐藏在残垣破瓦中作为2012年北京国际设计周活动之一,活跃而繁忙的视觉艺术创意工作室Lumalu正与Lomography摄影合作举办电影短片竞赛及电影节,竞赛主题为24小时大栅栏。活动进行中,已经有很多感兴趣的爱好者前往参与。拍摄主题,围绕大栅栏,捕捉隐藏在大栅栏里融合的现代与历史痕迹。目前,LumaLu工作室所处的杨梅斜街胡同正在修路,胡同里的地面凹凸不平,空气曼沙飞尘。而Lum...

    1955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 王爱国 周丽娟紫砂壶作品参展第十届北京文博会[图文]
    王爱国 周丽娟紫砂壶作品参展第十届北京文博会[图文]

    周丽娟 王爱国2015年10月29日,由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北京市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在北京开幕。宜兴制壶名家王爱国、周丽娟二人紫砂壶作品再次入展北京文博会,这次展览不仅有王爱国、周丽娟的紫砂精品,同时还展出爱徒张箫和张成红的力作。王爱国、周丽娟生活在被公认为"中国陶都"的宜兴市丁蜀镇,从小就对紫砂壶耳濡目染,练就了扎实的紫砂造型基本功。二人目前主要的研究...

    1526 美术品欣赏 美术品市场 艺术品杂谈
  • 英国艺术家创作人体彩绘鸟类造型图 栩栩如生[图文]
    英国艺术家创作人体彩绘鸟类造型图 栩栩如生[图文]

    英国人体彩绘艺术家凯特·迪恩创造的人体彩绘鸟类造型图之一,展现嗷嗷待哺的婴儿。(网页截图)国际在线专稿:据英国《每日邮报》1月13日报道,来自英国西部港口城市布里斯托尔的32岁人体彩绘艺术家凯特·迪恩(Kate Dean)通过在裸体模特身上彩绘作画,创作了6幅栩栩如生的鸟类造型图,展现了人们生活中一些重要阶段。在这6幅作品中,人们生活中结婚、生子、抚养孩子到孩子离家独立生活等重要阶段都被一一展...

    883 美术品欣赏 美术品市场 艺术品杂谈
  • “书画中国·华艺光彩”全国联展 有奖征集活动正式启动[图文]
    “书画中国·华艺光彩”全国联展 有奖征集活动正式启动[图文]

    9月26日,由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主办,北京华艺光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主题为“书画中国·华艺光彩”全国联展有奖征集活动正式启动。本次活动学术指导单位有中国水墨画院、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支持单位有中国收藏家协会书画收藏委员会、华夏城乡文化书画研究院。主办方还联合数十名知名书画家共同成立活动组委会,和多家媒体共同参与发起。此次活动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国书画艺...

    1014 艺术品鉴赏 美术品资料 美术品新闻
  • 数字革命席卷各行各业 艺术创作也不例外[图文]
    数字革命席卷各行各业 艺术创作也不例外[图文]

    外媒称,数字革命为艺术表达和展示提供了无限可能,而艺术家在数字革命的驱动之下,也在不断改变艺术创造的方式。据西班牙《国家报》8月26日报道,美国艾奥瓦州的切罗基是一个仅有5000居民的小镇,这里的桑福德博物馆也算不上世界知名博物馆,但却展出了世界上首个电脑制作的艺术品。早在1953年,当地数学家、艺术家本·F·拉波斯基利用示波器的电子信号营造出一场视觉盛宴。黑白交织的电子信号充满了现代感,拉...

    1048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记录时光的铜墨盒[图文]
    记录时光的铜墨盒[图文]

    【民国时期】姚茫父刻铜墨盒据齐如山《北京三百六十行》中记载:“刻墨盒始于陈寅生。”陈寅生的刻铜墨盒代表了明清时期乃至近代刻铜工艺的最高水平,带有“寅生刻”落款的铜墨盒更成为收藏家追求的对象。作为一种文房收藏品,正是这种稀缺性,刺激、促使了市场中出现大量仿制的陈寅生作品,晚清民国时期被标注为“寅生刻”的赝品铜墨盒大约就占到80%,当代就更难见真品。事实上,收藏铜墨盒无需一头扎进“寅生刻”的“海洋...

    1931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大学教授创作奥巴马夫妇雕像:被白宫永久收藏[图文]
    大学教授创作奥巴马夫妇雕像:被白宫永久收藏[图文]

    被美国白宫永久收藏的《奥巴马夫妇像》。仅依据网络照片,创作耗时5个月,被白宫永久收藏凭着网上下载的数十张奥巴马夫妇的照片,安徽建筑大学教授、雕塑家程连昆就创作出了《奥巴马夫妇像》的雕塑作品,还被美国白宫永久收藏。2月17日,程连昆首度对外展示了雕塑作品的原稿模型。昨日,他还讲述了雕塑被美国白宫收藏的经过。雕塑带到美国后被赞雕得很像昨天下午,位于市区南部的安徽建筑大学校园中一栋深灰色建筑里...

    1376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 马戛尔尼使团随团画家笔下的乾隆盛世[图文]
    马戛尔尼使团随团画家笔下的乾隆盛世[图文]

    乾隆皇帝1792年9月26日,英国派出以马戛尔尼勋爵为代表的庞大使团,以向乾隆帝贺寿为名,由朴茨茅斯起程,前往中国,英政府想通过与清王朝最高当局谈判,开拓中国市场。历经十个多月的航行,1793年7月3日,使团到达舟山。8月11日,抵达天津。8月21日抵达北京。9月2日,马戛尔尼带领使团大部分成员,赶往热河行宫。9月14日,马戛尔尼使团在热河第一次觐见乾隆皇帝。滞留热河期间,马戛尔尼曾经四次觐见...

    252 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欣赏 美术品档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