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图2
银作为贵金属,不但具有亮丽的天然色彩,同时硬度适中,延展性强,因此在历代都是作为工艺品、装饰品的良好材料。我国银器制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在时代更迭中保留了特有的文化脉络和文化符号,拥有丰富的银器式样和纹饰。
这件清代广东外销银器——牡丹梅花纹提梁盘(图1),直径约18厘米,提梁展开后高约15厘米,重约140克。此提梁盘工艺精湛,采用捶打工艺,牡丹与梅花纹样分列两端,且盘口为梅花随形(图2)。提梁盘底部(图3)铭刻有“广记”“盛”及“SILVER”字样,品相完好。从铭刻字样来看,“广记”和“盛”是清代广州外销银器商户常用标记,用以体现对工艺品技术的保障;而富有西方特色的“SILVER”则是标记银器用料和成色信誉背书。
图3
晚清时期,广东外销银器已经达到了顶峰,概因广东银器工艺精湛却价格低廉,同时“十三行”行会组织具有高质高效的特点,能够快速吸引西方消费者的需求。大体而言,广东银器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完全西方样式,包括纹饰和造型借鉴和模仿西方日常银器而定制,或者按照西方客人的要求而制作,这类主要包括西方日常使用的实用器和陈设器等;其二则是具有东方特色的铭文和纹饰,整体上按照中国传统银器工艺而制作,主要满足西方客人纪念之用。明清时期,我国银器工艺品是单向流动的,并非是西方银器没有进入到中国,而是西方银器风格和纹饰并不符合中国士绅阶层的口味,同时价格昂贵,因此并不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即便是受到西方风气影响的开明家庭,在银器的使用和陈设中,也是选择广东各大商行和银楼仿制的西方银器。
晚清时期广东之所以成为银器外销的重镇,是因在历史上岭南地区便是中国银器制作工艺上比较突出的一个地域。从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上百件金银器物可以看出,这些具有岭南特色的银盒、银杯等,采用了铸、压、锤打、抽丝、镶嵌等工艺,技法精湛,工艺精美,体现了西汉南越国时期广东金银器制造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从唐代起,广东金银器制作开始独领风骚,进入迅速发展时期,此地制作的金银器皿成为岭南地方官员向皇宫大内进贡的重要代表性物品。这个时期的广东银器带有鲜明的波斯风格,因为唐代有大量的波斯商人活跃在广州,因此岭南的本土文化加上外来文化的交融碰撞,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这为后来广州金银器制作工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到了明清时期,因为银器作为比较名贵的工艺品,比瓷器更为稀缺,同时在实际应用上,使用银器是西方贵族体现自身阶层和文化的传统,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外国商人通过行商乃至银器铺订购的银器,纪念品均多于日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