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封泥的艺术魅力(篆刻资料)

时间 : 11-06 投稿人 : 柚子 点击 :

封泥的艺术魅力(篆刻资料) | 篆刻资料

封泥,始于东周,盛于秦汉。封泥不仅具有非同寻常的考古价值,更具有令人心旷神怡的艺术魅力。

秦汉时的信件不是纸质的,而是竹简,封泥就是盛放竹简的木盒上,印有字样,用于表明寄信人身份的泥质凭证,多用青泥。封泥的正面是印文,背面有绳迹,形状不定,大多是不规则圆形,少数呈方形。它不是印章,而是最早用印的痕迹——保留了大量秦汉官印的钤痕的珍贵实物。

封泥的艺术价值首先在于它是图章之源,其外部形状和篆刻形式,到现在基本上还在沿用。由于当时封泥基本上是官府用于公文往来,所以刻得很规整,字的密度差不多,必须四平八稳,正正规规,为后世的印章树立了典范。其次,封泥的价值还在文字方面。封泥上的字体多用篆书。秦统一六国,文字上通用篆书,汉承秦制,官府的封泥上使用的也是篆书。在改用隶书的汉朝,篆书是普通百姓看不懂的,这样做就显示出了官府印章的神秘与威严。其三,封泥盛于秦汉,隋唐以后,纸张盛行,替代了简牍,印色取代了泥,封泥丧失了它的社会功能而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其历史之悠久,使其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且封泥出土较晚,直至清末,才开始被篆刻家借鉴,当时只出土了500多枚。

封泥的边缘很有意趣,是当时钤印时无意形成,加上年代久远,泥质干燥变形而成,并非有意的艺术创作,却形态各异、姿态万千,更给人一种率真、稚拙的美感。细细品味封泥上的篆刻,秦风汉韵,顾盼呼应,偶有只言片语相识,便令人浮想联翩,会心一笑。与人们想象的不同,封泥出土的并不多,很多封泥出自边远的地域。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