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石涛搜尽奇峰图卷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石涛搜尽奇峰图卷 |
时代 | |
门类 | 绘画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010499)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石涛搜尽奇峰图卷❖图片
石涛搜尽奇峰图卷❖简介
《搜尽奇峰图》卷,清,石涛作,纸本,墨笔,纵42.8厘米,横285.5厘米。
画卷迎首处,石涛自题:“搜尽奇峰打草稿”,钤“老涛”。画尾的空白处,有石涛于画兴之余所题写的长篇画论:“郭河阳论画,山有可望者、可游者、可居者。余曰:江南江北,水陆平川,新沙古岸,是可居者。浅则赤壁苍横,湖桥断岸,深则林峦翠滴,瀑水悬争,是可游者。峰峰入云,飞岩堕日,山无凡土,石长无根,木不妄有,是可望者。今之游于笔墨者,总是名山大川未览,幽岩独屋何居?出郭何曾百里入室,那容半年交泛滥之酒杯,货簇新之古董,道眼未明,纵横习气安可辩焉?自之曰:此某家笔墨,此某家法派,犹盲人之示盲人、丑妇之评丑妇尔,赏鉴云乎哉。不立一法,是吾宗也,不舍一法,是吾旨也,学者知之乎。时辛未二月,余将南还客且憨斋,宫纸余案,主人慎庵先生索画并识请教,清湘枝下人石涛元济。”钤“苦瓜和尚”、“冰雪悟前身”、“石涛”。
后隔水及尾纸,有墨香堂、陈奕禧、徐云、叶河音布等家题诗和题记。全幅钤鉴藏印数十方。
此图是他50岁云游京师所作。图中有一段对长城的描绘,这不仅是长城图像首次在山水画中出现,同时,也印证了此画的写实性以及作者所提倡的师法造化“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美学观。该画在表现上,于奇险中见雄浑,严谨处寓虚空。虽看似笔墨豪放,皴擦点染尽在无意,而在整体上却把握了峰峦层次,云气走向及林木隐现的神韵。特别是,它的构图虽然充塞满纸,却丝毫不失疏朗空灵,这的确是只有搜尽奇峰才能炼就出的本领。
《听帆楼书画记》著录。
相关知识科普
石涛
石涛 (1642—约1718年),俗姓朱,明宗室靖江王朱赞仪十世孙,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明灭亡后,出家为僧,法名原济,字石涛,号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等。工于诗文,擅绘山水、兰竹、花草及人物。其笔情纵恣凝炼,独具创新,对扬州画派和近、现代中国画的影响极大。与清初画坛朱耷、髡残、弘仁合称“四僧”,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针对画坛时弊提出诸多精辟见解。
后隔水
后隔水是本幅后面一段绫裱,与前隔水相对称,是书画手卷装裱形式的一部分。
隔水
或称“隔界”,是为了使“天头”、“引首”与“画心”不致紧接在一起而相隔的镶条,亦增加了美观之效果。
尾纸
又名“拖尾”,是书画手卷的一部分,位于后隔水之后。用镶料纸接成,主要用以加大手卷的轴心圆周,以适于在手中把玩并起到保护画心的作用,同时可供鉴赏者题写跋语。
陈奕禧
陈奕禧(1648—1709年),字六谦,又字子文,号香泉,晚号葑叟,海宁(今属浙江省)人。贡生。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官江西南安知府,卒于官。工诗,富收藏,尤以书法著名当代。晚年重著述,有《隐绿轩题识》、《金石遗文录》、《春霭堂集》等,刻有《予宁堂帖》、《梦墨楼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