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釉里红地白花暗刻云龙纹四系扁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11-06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釉里红地白花暗刻云龙纹四系扁壶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釉里红地白花暗刻云龙纹四系扁壶
时代
门类 陶瓷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143110)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釉里红地白花暗刻云龙纹四系扁壶❖图片

釉里红地白花暗刻云龙纹四系扁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釉里红地白花暗刻云龙纹四系扁壶

釉里红地白花暗刻云龙纹四系扁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釉里红地白花暗刻云龙纹四系扁壶底部

釉里红地白花暗刻云龙纹四系扁壶❖简介

地白花暗刻云龙纹四系扁壶,元,高34厘米,口径8.5厘米,足横26.5厘米,足纵8.2厘米。

壶圆唇,短直颈,弧肩,肩两侧各置双系扁方腹,方圈足。底露胎,胎细白。釉色白中透青灰,介于和之间。壶两面均刻龙纹、形云纹、火珠纹、如意云头纹和纹,花纹以外釉里红填地。

此壶的造型别致,带有北方游牧民族的特征。工艺方面则体现出元代釉里红瓷器初创时期的制作水平和艺术风格。


相关知识科普


釉里红

釉下彩品种之一,系以氧化铜为呈色剂在胎上彩绘,然后施釉,经高温一次烧成。因其在釉下彩绘,故称釉里红。釉里红的白地红花,色彩鲜艳,给人以热烈喜庆的感受,自元代创烧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由于铜对窑室内的气氛要求严格,高温下易挥发,因此烧成难度大。元与明初的制品有些呈色不稳定。明、清时烧制的釉里红色彩稳定,且更加艳丽,尤其是清雍正朝的釉里红,不仅色泽鲜红,而且成品率高。

龙纹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

双系

系即器耳,以双系形式为常见。其技法为采用双泥条平行排列的形式贴塑在瓷器表面,并在双系上刻划锦纹。

扁方

清代贵族妇女插发用的头饰。宫廷中所用扁方多为玉制,也有珊瑚、翡翠、金镶玉和玉嵌宝石等制品。

青白釉

其为景德镇窑在北宋初中期独创的品种。青白釉釉质含铁量低,釉色白中泛青,青中闪白,介于青、白二色之间,故称青白釉。除景德镇外,安徽、福建、湖北等地都有烧青白釉瓷器的窑场。

卵白釉

卵白釉瓷是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的一种白釉瓷的统称。其胎体一般比较厚重,釉呈失透状,色白微泛青,恰似鸭蛋壳色泽,故称“卵白釉”。其主要装饰手法是模印,题材比较简单,常见的有云龙纹、芦雁纹、缠枝花纹等。因卵白釉瓷器的花纹中间常模印“枢府”两字,故又称“枢府釉瓷”。“枢府”是元代掌管国家军队大权的重要机构“枢密院”的简称。在元代白瓷上模印“枢府”字样的瓷器一般被认为是景德镇为“枢密院”烧制的专用瓷器。除“枢府”字样外,在元代卵白釉瓷上还见有“太禧”、“东卫”、“福禄”、“白王”等铭文,更多的则不带铭文。 元代景德镇窑卵白釉瓷器的创烧,为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甜白釉的发明奠定了基础。元代卵白釉瓷器在元代墓葬、窖藏、沉船及元大都遗址中均有发现。1984年安徽歙县元代瓷器窖藏曾出土109件卵白釉瓷器,而且均带有“枢府”铭文,是一次性出土“枢府”铭卵白釉瓷器最多的一次。经综合排比研究后得知,卵白釉瓷约在元代大德年间(14世纪初)就已经烧造,并且终元一代盛烧不衰,一直到明代早期还在烧造,时间长达一个世纪左右。

灵芝

蕈的一种。食用灵芝,有强筋骨、益精气的滋补作用。灵芝在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具有吉祥长寿的寓意。灵芝的出现,预兆着国泰民安,世事昌达,所谓“圣人休祥,有五色神芝含秀而吐荣”(《神农本草》)。《瑞应图》也称:“芝英者,王者德仁而生。”灵芝图案多出现于各种材质的古代艺术品和建筑彩画中。

折枝

花卉画的一种。画花卉不写全株,只画从树干上折下来的部分花枝,故名。有折枝梅、折枝莲、折枝牡丹、折枝果实等。

相关文章

  • 白地黑花猴鹿纹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白地黑花猴鹿纹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猴鹿纹瓶,金,高63厘米,口径7.8厘米,足径13厘米。瓶唇口外撇,短颈,丰肩,直腹,宽圈足,沙底。肩部绘一周黑彩花瓣纹,两组下垂的卷叶纹自肩部蜿蜒至腹,如垂幔一般把瓶腹分为两组画面:一侧泛着涟漪的水边,芦苇点点,直立前行的小猴似在张口呼唤,小鹿驻足;另一侧飞翔觅食的双雁在水面上俯冲欲落。此瓶造型比例恰当,瓶身的黑彩绘画将猴子的顽皮、小鹿的警觉、双雁的动势刻...

    915 白地黑花
  • 白釉花式高足杯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白釉花式高足杯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白釉花式高足杯,宋,口径9.8厘米,足径4.5厘米,高6.3厘米。杯呈五瓣花式,敞口,深弧腹,高足微外撇。通体施白釉。此杯造型仿金银器,釉色洁白,釉质光润,精致细巧,体现了宋代白瓷的烧制水平。...

    668 白瓷
  • 宜兴窑杨彭年款紫砂描金山水诗句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宜兴窑杨彭年款紫砂描金山水诗句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宜兴窑 杨彭年款紫砂描金山水诗句壶,清道光,高9厘米,口径7.3厘米,底径9.9厘米。壶身呈筒式、平盖、高钮、短流、曲柄、圈足。紫红色砂泥,质感细润。壶身一面描金行书“平台留小啜,饮味待回春。”落款“乙未冬日,松岑先生大人清玩。介峰。”另一面描金彩绘山水楼阁。底镌刻篆书“杨彭年制”四字印章款。乙未年为道光十五年(1835年)。以金彩装饰紫砂茗壶是清初以来为满...

    1207 宜兴窑 杨彭年 描金
  • 吉州窑剪纸贴花小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吉州窑剪纸贴花小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吉州窑 剪纸贴花小碗,宋,高5.3厘米,口径10.5厘米,足径3.5厘米。碗敞口,深弧壁,浅圈足。内外施两种釉,内壁为窑变花釉,饰3组酱色菱形开光式剪纸纹样;外壁为酱釉,点以浅黄色斑点。将民间剪纸贴花艺术直接运用到瓷器的装饰上是吉州窑匠师的创举。...

    1709 吉州窑 剪纸贴花 花釉 菱形开光 开光
  • 吉州窑绿釉刻花枕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吉州窑绿釉刻花枕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吉州窑 绿釉刻花枕,宋,高9厘米,面横26.5厘米,面纵22厘米,底横24厘米,底纵19厘米。枕如意形,底中心有长方形通气孔。通体施绿釉,底素胎无釉。枕面依枕形外周划复线开光,开光内刻叶纹4片,枕侧戳印朵花纹。绿釉枕是宋金时期比较流行的瓷器品种,尤以北方瓷窑烧造较多,如河北定窑、磁州窑,河南鲁山窑、宝丰窑、禹县窑等均有制作。此枕纹饰与在吉州窑遗址中采集到的标...

    1055 吉州窑 绿釉刻花枕 刻花 开光 定窑 磁州窑 鲁山窑
  • 德化窑白釉达摩像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德化窑白釉达摩像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德化窑白釉达摩像,高43厘米。达摩身披袈裟,前额宽大,鬓发卷曲,双眉紧锁,二目俯视,双手合抱于袖中,赤足立于汹涌的波涛之上,衣袂飘荡。通体施象牙白釉,釉质肥厚滋润。雕工深入锐利,衣纹飘逸流畅,浪花翻卷自如,颇富动感。人像背后刻“何朝宗制”四字阴纹印。明代德化窑烧造的瓷雕久负盛名,尤以“何朝宗”款最为著名。此像雕刻精湛细腻,线条流畅,更兼以洁白如玉的瓷质,表现...

    1082 德化窑 达摩 雕工 何朝宗
  • 蓝釉刻麒麟纹执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蓝釉刻麒麟纹执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蓝釉刻麒麟纹执壶,明嘉靖,口径5.5厘米,足径7厘米,高19.5厘米。壶盘口,细颈,扁圆腹,弧形流,曲柄,圈足。壶内壁施白釉,外壁施蓝釉,蓝釉色泽沉稳幽暗。颈部刻朵云纹,腹部桃形开光内刻麒麟云纹,蓝色釉地衬托出褐色的纹饰,颇具立体效果。此壶造型纤巧轻盈,为明嘉靖时期较为流行的一种壶式。...

    760 蓝釉 麒麟 执壶 开光
  • 三彩舍利塔 - 河南博物院陶器
    三彩舍利塔 - 河南博物院陶器

    北宋(公元961年-1127年) 1966年河南省密县法海寺塔基出土 高98.5厘米,基边长30.5厘米   塔形为方形密檐式,由基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基座为叠涩须弥座,其上饰间柱、角柱、宝塔、伏鹿、仰...

    1285 陶器 三彩舍利塔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青釉镂空双系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釉镂空双系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釉 镂空 双系罐,西晋,通高17.7㎝,口径12.3㎝,足径14㎝。罐直口,鼓腹,足外撇。口两端贴半环形绳系。通体施青釉,腹上部满饰镂孔。南方的青瓷制作水平到西晋时有了很大提高,掌握了还原焰的烧制技术,青釉色彩较稳定,胎质细腻,胎色灰白。除印贴、镂孔等装饰手法外,西晋的壶、罐、尊、洗类器物的肩部和口沿多饰装饰带,以细密的几何图案为主。此器釉厚处色调较深,釉...

    688 青釉 镂空 双系 青瓷 还原焰
  • 粉彩“二甲传胪”图鼻烟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粉彩“二甲传胪”图鼻烟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粉彩“二甲传胪”图鼻烟壶,清道光,高5.8厘米,口径1.8厘米,足横2.8厘米,足纵1.7厘米。鼻烟壶小口、椭圆形扁圆腹、椭圆形圈足。腹部两面均以粉彩描绘两只螃蟹和芦苇、水藻。外底自右向左署矾红彩篆体“道光年制”四字横排款。乍看这件鼻烟壶上的图案,似为常见的池塘小景,其实它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案——“二甲传胪”,亦称“黄甲传胪”。我国古代科举甲科及第者...

    1392 粉彩 矾红 吉祥图案 黄纸 乡试 会试 殿试 传胪
  • 珐琅彩山石花卉纹小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珐琅彩山石花卉纹小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珐琅彩山石花卉纹小瓶,清乾隆,高9.1厘米,口径1.6厘米,足径2厘米。瓶小口、短直颈、溜肩、肩部凸起三乳钉、瓶身细长、上腹圆鼓、下腹斜收、卧足。瓶内外及底部均施白釉,釉面细腻莹润。瓶身绘山石、桃花和长春花等,寓意群芳祝寿。上题“长日香风细细吹”,下落“金成”、“旭日”两方红印。外底署蓝料彩楷书“乾隆年制”四字款。此瓶在似绢般的釉面上作画,设色淡雅,构图简洁...

    1226 珐琅彩 珐琅 花卉 蓝料彩 雍正珐琅彩
  • 蛋黄釉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蛋黄釉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蛋黄釉盘,清雍正,口径13.3厘米,底径8厘米,高2.8厘米,捐献自孙瀛洲。 盘敞口、弧腹、圈足,通体施黄釉,素面无纹饰。外底施白釉,署青花楷体“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外围双方框款。该素面黄釉盘是雍正御窑大量生产的器型,当是宫廷常用之物。...

    890 黄釉
  • 花釉瓷蒜头壶 - 河南博物院瓷器
    花釉瓷蒜头壶 - 河南博物院瓷器

    花釉瓷蒜头壶唐代(公元618-907年) 高34.5厘米,口径10厘米,底径11.5厘米 河南新野出土 蒜头形花口,短颈,圆腹,实足。肩部饰对称双系。通体施黑釉,饰有月白釉彩斑。花釉瓷是唐代瓷器的新品种,主产地在河南省鲁山县段店,采用洒彩或立粉堆线法在釉上加施带色的釉料,经高温焙烧后形成块状彩斑,常见器形有瓶、罐、盘、碗、壶、腰鼓等。花釉瓷器在我国陶瓷发展史...

    1515 瓷器 花釉瓷蒜头壶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磁州窑仿定窑白釉水丞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磁州窑仿定窑白釉水丞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磁州窑仿定窑白釉水丞,元,高4.5厘米,口径2.6厘米,足距4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水丞敛口,鼓腹,下承以三足。胎体较薄,内外施白釉,釉色莹白。定窑瓷器以精湛的工艺和优美的装饰带动众多瓷窑烧造风格相似的产品。考古发掘所获得的资料证明,今日的河北、河南、四川、江西等地窑场在宋、金、元时期均曾烧造过与定窑风格相似的产品。其影响不仅表现在造型和纹样上,在薄胎器成型、...

    1135 磁州窑 定窑 水丞 覆烧
  • 黄地蓝寿字纹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地蓝寿字纹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地蓝寿字纹碗,清同治,高7.5厘米,口径14.7厘米,足径5.9厘米。碗敞口,弧壁,深腹,圈足。里施白釉,外施黄釉为地,上饰蓝彩篆书寿字纹。足内施白釉书红彩“同治年制”四字楷书款。碗造型敦厚稳重,黄釉呈娇嫩的明黄色,釉面莹润。“寿”字纹装饰,每周排列20字,上下由疏至密。该碗是同治时期御窑厂为慈禧太后祝寿所订烧的瓷器之一。...

    1111 黄釉 御窑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