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赵孟頫幽篁戴胜图卷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赵孟頫幽篁戴胜图卷 |
时代 | |
门类 | 绘画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147133)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赵孟頫幽篁戴胜图卷❖图片
赵孟頫幽篁戴胜图卷❖简介
《幽篁戴胜图》卷,元,赵孟頫绘,绢本,淡设色,纵25.4厘米,横36.2厘米。
此幅绘一只戴胜鸟栖于竹枝之上,回首顾盼,神情警惕。竹枝采用双勾法,戴胜采用没骨法绘出并淡设赭黄色。画面敷色明净,笔法谨细。工致的画风秉承了北宋画院的画法,但“幽篁”的画法采用了书法用笔,显示了画家对文人情趣的追求。在赵孟頫的流传作品中花鸟画最为少见,此幅应为其早年之作。
此件作品曾经清初大收藏家梁清标和乾隆内府收藏,《石渠宝笈续编·御书房》著录。
相关知识科普
赵孟頫
赵孟頫(音fǔ)(1254—1322年),元代画家、书法家,字子昂,号松雪、水精宫道人,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宋宗室,14岁时以父荫补真州司户参军,入元出仕,历任翰林侍读学士、荣禄大夫等职,卒赠魏国公,谥文敏。他对诗文音律无所不通,书画造诣极为精深,“元之冠冕”。其绘画取材广泛,技法全面,山水、人物、花鸟无不擅长。书法钟繇、“二王”、李邕、宋高宗赵构以及历代诸家,篆、隶、真、草各臻神妙。倡导师法古人,强调“书画同源“。其绘画、书法和画学思想对后代影响深远。
双勾
此处指中国古代复制法帖的技法。由于没有印刷术,为使名家法帖得以流布,乃按作品的原样,勾勒出轮廓,再按照原作墨色浓淡与笔划轻重填墨,以使观者得到近似真迹的作品,也称双钩廓填法。许多法书名迹因此得以保存并流传后世。此法盛于唐代,宋代亦多见用。
没骨
中国画技法名。不用墨笔为骨,直接以彩色描绘物象。相传为南朝梁张僧繇所创,唐代杨昇擅此法。明代董其昌、蓝瑛等仿之。
画院
五代时西蜀、南唐在宫廷中设立的绘画机构,全称“翰林图画院”,北宋、南宋延置此机构,容纳画家进行创作。
梁清标
梁清标(1620—1691年),字玉立,号棠村、蕉林,别号苍岩子,斋号秋碧堂,河北正定人。中国清代书画鉴藏家。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清顺治元年(1644年)授编修。官至户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精鉴赏,享誉一时。其蕉林书屋,贮图书、书画之属,有富甲海内之誉。刻《秋碧堂法帖》。另有《蕉林诗集》《蕉林文稿》《棠村词》等行世。
内府
职官名,见《周礼·天官》,执掌贡赋货藏,以供邦国之用。后泛指皇家府库或宫廷。
石渠宝笈
清乾隆、嘉庆间宫廷书画著录书,共有三编,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共四十四卷;续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共四十卷;三编成书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共二十八函,一百二十册。书中收录了清朝宫廷所藏五帝御笔、历朝书画、本朝书画以及少量的碑帖和织绣作品近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