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韩希孟宋元名迹册·花溪渔隐图》 - 故宫织绣类藏品

11-24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韩希孟宋元名迹册·花溪渔隐图》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韩希孟宋元名迹册·花溪渔隐图》
时代
门类 织绣品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133455-1/8)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韩希孟宋元名迹册·花溪渔隐图》❖图片

《韩希孟宋元名迹册·花溪渔隐图》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韩希孟宋元名迹册·花溪渔隐图》❖简介

韩希孟绣宋元名迹册·花溪渔隐》,明崇祯,纵33.4厘米,宽24.5厘米。

此图为《韩希孟绣宋元名迹册》之第八幅,在白色绫地上绣成。绣品画面由远山、江水和岸滩构成,空间处理繁简有致。起伏绵延的远山以其低矮之势而显旷远之意。江水浩渺,一渔者驾孤舟独钓寒江,在宽阔的江面衬映下备显孤单落寞。近处滩岸详加描绘,一草一木,细密清晰,犹现眼前,深得王蒙画树点勾渲染、一树一法之精髓。尤为醒目之处是在低矮的草木中一株老松拔地而起,遒劲卓立,在幽淡空寂的氛围中平添突兀勃兴之昂然意韵。

此幅绣品中使用了多种针法,用擞和针抢针绣山石树干,以齐针绣柳树枝叶并勾路石边线,用松针绣松叶,用网针绣船篷。湖石和坡地以淡彩渲染敷色,绣、画并用。绣工精细而不板滞,以细如毫发的丝线充分表现了原作笔墨的枯润、笔锋的藏露和线条的圆折等绘画技法。然而,针线毕竟无法尽然替代笔墨,原作层峦叠嶂、繁复苍逸、“望之郁然深秀”的墨韵尚不能在绣品中充分展现,这是不同艺术领域和艺术手法的局限性使然,不可苛求。

对页为董其昌题诗:“何必熒熒,山高水空。心轻似叶,松老成龙。经纶无尽,草碧花红。一竿在手,万叠清风。”


相关知识科普


韩希孟

韩希孟,名媛,武陵(湖南)人,顾名世孙顾寿潜之妻,明末著名的刺绣家。她擅长刺绣,工画花卉,却不以临摹形似为满足,而以追求“画绣”的神韵为目标,因此所绣人物、山水、花鸟均能达到静中寓动、神韵逼真的境界,备受世人欣赏,世称“韩媛绣”。

花溪渔隐图

《花溪渔隐图》为纸本设色,元代王蒙作,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渔隐

“渔隐”作为绘画题材始于唐代。唐代诗人张志和隐而不仕,以一叶扁舟垂纶捕鱼为乐,自号“烟波钓徒”。他创作了《渔父词》和《渔隐图》,从此这一题材便经久不衰。各个时代所追求的归隐意味是不同的。在元代,面对蒙古政权的高压统治,没有政治出路的汉族文人纷纷避世隐遁,所以在他们创作的《渔隐图》中“隐逸”的意味强烈。到了明代,文人可通过科举制度走上仕途,他们所描绘的《渔隐图》中出世隐逸的思想被大大淡化,却加强了对现实社会的描写,这是时代变迁的必然结果。

王蒙

王蒙(1308—1385年),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赵孟頫外孙。曾作过元朝小官,元末弃官归隐黄鹤山(今浙江余杭县临平镇)。入明,曾任泰安知州,后因胡惟庸案牵连被捕,死于狱中。工诗文书法,善画山水,为“元四家”之一。《明史》卷二八五有传。

渲染

中国画技法之一,属辅助性用笔,为突出形象之用。“渲”是在皴擦处略敷水墨或色彩,“染”是用大面积的湿笔在形象的外围着色或着墨,烘托画面形象。

擞和针

我国传统刺绣基本技法之一,又称长短针、羼针,针法组织与套针类似。其法先由内向外分皮绣制,第一皮用长短线条参差排列,第二皮用等长线条上下参差间隔,嵌入第一皮线条空隙中,第三皮线条与第一皮线条尾端衔接,以后各皮依此类推。针线较平铺、细薄、显露,不受色彩层次限制,镶色和顺,适于绣制花鸟、人物、树石、书法。

抢针

传统刺绣针法之一,又称“戗针”。按纹样形状分层刺绣,其针法有三类:从纹样外缘向内刺绣称“正抢”,从内向外并将绣线扣压成弧形者称“反抢”,绣一层空白一层称“迭抢”。抢针主要用于表现物象色彩的深浅变化,具有晕色效果,纹样层次分明,装饰性强。

齐针

即“平针”、“直针”。以针线平行或斜向地刺绣在织物上,起针和落针均位于纹样边缘,针脚排列紧密,绣面匀称平整,不重叠,不露地。

松针

刺绣技法之一。采用直细绒线条绣,绣时先从外向内起针绣,在中心落针,按顺序绣成圆形,绣线要参差错落,似风车形。

网针

苏绣针法之一。针法组织有横、直、斜三种,用不同方向的绣法组成三角形、菱形、六角形等连续几何形格式,然后再用相扣的方法在几何形格式内绣出各式花纹。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精于书画鉴赏,富收藏。在书画理论方面主张“南北宗”,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工书法,自谓于率易中得之,其董派书风对当时及清初书坛有极大影响。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但并不泥古,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并以其为代表,形成著名山水画派“松江派”。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

相关文章

  • 缂丝乾隆御笔泮池济宁行宫诗册(第十册)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缂丝乾隆御笔泮池济宁行宫诗册(第十册)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缂丝乾隆御笔泮池济宁行宫诗册(第十册),清乾隆,纵42厘米,横48厘米。清宫旧藏。作品在本色地上用平缂、搭缂、长短戗等技法墨缂乾隆御笔行书诗、谣各一首。此为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清高宗巡幸济宁(今山东济宁市)时,在泮池行宫接到河南巡抚徐绩(?-1811年)晴雨奏折后有感而发所作的《晓云诗》和《布疋谣》。《晓云诗》:晓云暗远天,庶几作甘雨。行行散以轻,失望...

    630 缂丝 行宫 平缂 搭缂 长短戗 南巡 巡抚 飞白
  • 蓝色缂丝云龙纹单朝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蓝色缂丝云龙纹单朝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蓝色缂丝云龙纹单朝袍,清乾隆,身长144厘米,两袖通长194厘米,袖口17厘米,下摆160厘米,开裾长18厘米。清宫旧藏。朝袍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披领为石青色,明黄色绦带背云,上衣下裳相连。袍以蓝色缂丝为地,用二色圆金线缂织金龙纹如制,五彩丝线织祥云、八宝平水及海水江崖等纹饰,衣身列十二章。此朝袍缂工细密,正反两面缂织均平齐匀整,不露线头。颜色以红、深绿...

    1780 缂丝 龙纹 大襟 背云 圆金线 织金 五彩 八宝
  • 明黄色缎地缉米珠绣龙袍料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明黄色缎地缉米珠绣龙袍料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明黄色缎地缉米珠绣龙袍料,清乾隆,衣长147厘米,两袖通长106厘米,下摆宽123厘米。清宫旧藏。 成衣料为大襟右衽式,在明黄色八枚缎地上釆用五彩绒丝、米珠在其前后胸、两肩处绣正龙纹四,下襟绣升龙纹五,前后下摆及两袖端绣五彩海水江崖纹,通身间饰五彩缠枝莲纹及团形图案,团内添绣“五蝠捧寿”、“万福万寿”等纹样。作品绣工精细,串珠匀齐平整,图案设计严谨,主...

    1298 缉米珠 大襟 五彩 龙纹 升龙 缠枝 缠枝莲 五蝠
  • 黄色缎绣云龙狐皮龙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黄色缎绣云龙狐皮龙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黄色缎绣云龙狐皮龙袍,清雍正,身长142厘米,两袖通长194厘米,袖口宽18厘米,下摆宽130厘米,左右开裾长23厘米,前后开裾长40厘米。清宫旧藏。龙袍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裾四开。袍以二至四色晕的装饰手法,在明黄色缎地上用缉线、平金、平针、缠针、套针、打籽、正戗等针法彩绣祥云金龙及七章纹样(日、月、星辰、黼、黻、华虫、宗彝),局部作淡彩着笔装饰。领、襟...

    659 大襟 缉线 平金 平针 缠针 套针 打籽 宗彝
  • 黄熏皮行裳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黄熏皮行裳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黄熏皮行裳,清,长96厘米,腰围宽90厘米,下摆宽102厘米。清宫旧藏。行裳是下裳,围系于腰际而垂下,是行服的一部分。行服是清代皇帝的服装种类之一,包括行褂、行袍和行裳三种,主要穿用于巡幸和狩猎等出行之时。其中行褂和行袍是上衣,行褂长与坐齐,袖长及肘,行袍衣长过膝,行褂穿于行袍之外。此行裳黄色兽皮面,月白色素纺丝绸里,以正中开裾而分为左右两幅。两幅的上方用一...

    1813 行服 月白 素面 大清会典 会典
  • 浅杏黄缎绣五谷丰登绵袜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浅杏黄缎绣五谷丰登绵袜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浅杏黄缎绣五谷丰登绵袜,清康熙,长24厘米,高47厘米。清宫旧藏。绵袜高袎式。袜帮用绿色暗花绫做成,袜筒以浅杏黄色缎为面料,袜口镶石青色勾莲云纹织金缎边,袜内絮丝绵。袜筒部位用五彩丝线和金线刺绣由五株稻禾、蜜蜂和灯笼构成的“五谷丰登”纹,寄寓了人们希求风调雨顺和丰收吉庆的美好愿望。此为康熙时期后妃冬季穿用之袜。...

    1285 勾莲 织金缎 织金 五彩
  • 嵌料石万寿字花盆底女鞋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嵌料石万寿字花盆底女鞋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嵌料石万寿字花盆底女鞋,清光绪,高20.5厘米,长23厘米,宽9厘米。此鞋为花盆底鞋,是后妃鞋的一种。它用明黄色缎和黑色素缎拼接而成,并镶饰蓝色白花绦带。鞋面上的蝙蝠、花卉纹以堆绫手法制成。堆绫是将彩色绸缎按事先设计好的图案剪裁成形,粘贴于地料上后进行缝缀。这种工艺具有较强的立体感。后妃鞋依木底形状分为元宝底鞋、高底鞋和花盆底鞋。此花盆底女棉鞋,高跟、木底,...

    1606 花盆 花卉 堆绫
  • 刺绣御制题桐荫玩鹤图挂屏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刺绣御制题桐荫玩鹤图挂屏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刺绣御制题桐荫玩鹤图挂屏,清乾隆,画心纵70厘米,横38厘米。清宫旧藏。画幅以白色缎为地,运用平套、散套、戗针、施毛针、滚针、斜缠针和打籽等针法绣坡上高士与板桥旁的一只丹顶仙鹤相向而戏,周围清溪环绕,桐荫浓翳。画面右上方以蓝色丝绣画名:“御制题桐荫玩鹤图”。其左绣诗一首:“过乳乔梧弗待洗,嘉荫高士立苍苔。步桥羽客自成蒙,不是邻翁问字来。”诗末绣署款“臣谢墉敬...

    984 画心 戗针 滚针 斜缠针 缠针 打籽 谢墉
  • 石青色缎串珠绣四团龙褂料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石青色缎串珠绣四团龙褂料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石青色缎串珠绣四团龙褂料,清乾隆,长242厘米 ,宽155厘米。清宫旧藏。 褂料为八枚三飞缎纹地,上绣四团正龙,无章。主要针法有打籽绣、缉线绣、串米珠绣等,用色丰富并用圆金线钩边,缉线精工,串珠整齐,设色沉静秀丽,构图严谨丰富,为清中期缉线与串珠绣之典型。...

    265 八枚三飞 打籽 缉线 缉线绣 圆金线
  • 金龙形帽顶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金龙形帽顶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金龙形帽顶,清,长6.5厘米,宽3.4厘米。帽顶椭圆形。镂空錾一龙纹,龙回首,口衔东珠一颗,四足立于云中,尾部高高翘起,身前及两侧各嵌东珠一颗。座及边沿均錾云纹。...

    1383 镂空 龙纹 东珠
  • 银灰色暗花缎常服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银灰色暗花缎常服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银灰色暗花缎常服袍,清道光,身长139厘米,两袖通长200厘米,袖口宽26.40厘米,下摆宽119厘米 ,左右裾72厘米。清宫旧藏。 此为皇后春秋服饰,圆领,大襟右衽,左右开裾,马蹄袖端。坠铜镀金錾花扣五枚,绿色素纺丝绸里,领口镶滚元青素缎边。面料为江山万代纹暗花缎,图案设计和谐,提花清晰,织造水平较高。...

    1060 大襟 錾花 织造
  • 红色寸蟒妆花缎棉行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红色寸蟒妆花缎棉行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红色寸蟒妆花缎棉行服袍,清康熙,身长124厘米,两袖通长168厘米,袖口宽17厘米,下摆宽120厘米。清宫旧藏。袍圆领,右衽,大襟,马蹄袖,右襟下裾短缺一幅。以大红色寸蟒彩云花卉 织金妆花缎为面,月白色素绸作里。此袍年代属康熙时期,其色用大红,饰寸蟒彩云花卉纹,鲜艳醒目,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较之清代皇帝通常所用的暗色素面行服袍别具一格。这种色彩和纹样的行服袍...

    662 妆花 行服 大襟 花卉 织金 月白 素面
  • 东珠朝珠 - 故宫织绣类藏品
    东珠朝珠 - 故宫织绣类藏品

    东珠朝珠,清顺治,周长137厘米。朝珠由108颗东珠穿成,以四个珊瑚结珠(亦称分镶)等分,结珠两侧穿有青金石结珠共8粒。其中一珊瑚结珠连接绿松石佛头,以黄绦与背云相连,背云上嵌金镶猫眼石一颗,并将珊瑚雕成蝙蝠形状制成结牌,有东珠结珠四粒,坠角以金累丝为托,下坠红宝石一颗。朝珠有纪念三串,每串穿绿松石10颗,坠角为红宝石,上系东珠结珠各一。清朝典章制度规定,东...

    1309 东珠 珊瑚 背云 累丝 红宝石 松花 镶嵌
  • 黄色缎绣太狮少狮百鸟朝凤活计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黄色缎绣太狮少狮百鸟朝凤活计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黄色缎绣太狮少狮百鸟朝凤活计,清光绪皇帝御用佩饰。全套八件,包括荷包、褡裢、表套、扇套、靴掖、搬指套、名姓片夹和眼镜套。活计黄色素缎面,两面分别绣太狮少狮、百鸟朝凤图案。装饰明黄色绦带,缀金线盘花结。 “太狮少狮”是绣一大一小两只狮子,与古代皇太子师傅“太师”、“少师”谐音,“百鸟朝凤”是绣仙鹤、百灵等瑞鸟与凤凰同翔共舞。这种传统的吉祥图案,是清代针黹...

    775 吉祥图案 广绣 直针 扭针 撕针 洒插针 插针 圆子针
  • 点翠嵌珠石金龙凤冠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点翠嵌珠石金龙凤冠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凤冠,明万历,高35.5厘米,径20厘米,重2.95千克。1956年北京市昌平区定陵出土。凤冠主人是明神宗孝靖皇后。孝靖皇后生前的身份为皇贵妃,死后被追尊为皇后。凤冠是皇后的礼帽,是皇后在接受册命、拜谒宗庙祭祀祖先、参加朝会时所佩戴的。据明永乐三年(1405年)的《明会要》记载,当时规定皇后的凤冠为“九龙四凤冠,漆竹丝为圆框,冒以翡翠,上饰翠龙九金凤四,正中...

    1554 翠鸟 点翠 镶嵌 红宝石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