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韩希孟宋元名迹册·花溪渔隐图》 - 故宫织绣类藏品

11-24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韩希孟宋元名迹册·花溪渔隐图》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韩希孟宋元名迹册·花溪渔隐图》
时代
门类 织绣品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133455-1/8)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韩希孟宋元名迹册·花溪渔隐图》❖图片

《韩希孟宋元名迹册·花溪渔隐图》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韩希孟宋元名迹册·花溪渔隐图》❖简介

韩希孟绣宋元名迹册·花溪渔隐》,明崇祯,纵33.4厘米,宽24.5厘米。

此图为《韩希孟绣宋元名迹册》之第八幅,在白色绫地上绣成。绣品画面由远山、江水和岸滩构成,空间处理繁简有致。起伏绵延的远山以其低矮之势而显旷远之意。江水浩渺,一渔者驾孤舟独钓寒江,在宽阔的江面衬映下备显孤单落寞。近处滩岸详加描绘,一草一木,细密清晰,犹现眼前,深得王蒙画树点勾渲染、一树一法之精髓。尤为醒目之处是在低矮的草木中一株老松拔地而起,遒劲卓立,在幽淡空寂的氛围中平添突兀勃兴之昂然意韵。

此幅绣品中使用了多种针法,用擞和针抢针绣山石树干,以齐针绣柳树枝叶并勾路石边线,用松针绣松叶,用网针绣船篷。湖石和坡地以淡彩渲染敷色,绣、画并用。绣工精细而不板滞,以细如毫发的丝线充分表现了原作笔墨的枯润、笔锋的藏露和线条的圆折等绘画技法。然而,针线毕竟无法尽然替代笔墨,原作层峦叠嶂、繁复苍逸、“望之郁然深秀”的墨韵尚不能在绣品中充分展现,这是不同艺术领域和艺术手法的局限性使然,不可苛求。

对页为董其昌题诗:“何必熒熒,山高水空。心轻似叶,松老成龙。经纶无尽,草碧花红。一竿在手,万叠清风。”


相关知识科普


韩希孟

韩希孟,名媛,武陵(湖南)人,顾名世孙顾寿潜之妻,明末著名的刺绣家。她擅长刺绣,工画花卉,却不以临摹形似为满足,而以追求“画绣”的神韵为目标,因此所绣人物、山水、花鸟均能达到静中寓动、神韵逼真的境界,备受世人欣赏,世称“韩媛绣”。

花溪渔隐图

《花溪渔隐图》为纸本设色,元代王蒙作,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渔隐

“渔隐”作为绘画题材始于唐代。唐代诗人张志和隐而不仕,以一叶扁舟垂纶捕鱼为乐,自号“烟波钓徒”。他创作了《渔父词》和《渔隐图》,从此这一题材便经久不衰。各个时代所追求的归隐意味是不同的。在元代,面对蒙古政权的高压统治,没有政治出路的汉族文人纷纷避世隐遁,所以在他们创作的《渔隐图》中“隐逸”的意味强烈。到了明代,文人可通过科举制度走上仕途,他们所描绘的《渔隐图》中出世隐逸的思想被大大淡化,却加强了对现实社会的描写,这是时代变迁的必然结果。

王蒙

王蒙(1308—1385年),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赵孟頫外孙。曾作过元朝小官,元末弃官归隐黄鹤山(今浙江余杭县临平镇)。入明,曾任泰安知州,后因胡惟庸案牵连被捕,死于狱中。工诗文书法,善画山水,为“元四家”之一。《明史》卷二八五有传。

渲染

中国画技法之一,属辅助性用笔,为突出形象之用。“渲”是在皴擦处略敷水墨或色彩,“染”是用大面积的湿笔在形象的外围着色或着墨,烘托画面形象。

擞和针

我国传统刺绣基本技法之一,又称长短针、羼针,针法组织与套针类似。其法先由内向外分皮绣制,第一皮用长短线条参差排列,第二皮用等长线条上下参差间隔,嵌入第一皮线条空隙中,第三皮线条与第一皮线条尾端衔接,以后各皮依此类推。针线较平铺、细薄、显露,不受色彩层次限制,镶色和顺,适于绣制花鸟、人物、树石、书法。

抢针

传统刺绣针法之一,又称“戗针”。按纹样形状分层刺绣,其针法有三类:从纹样外缘向内刺绣称“正抢”,从内向外并将绣线扣压成弧形者称“反抢”,绣一层空白一层称“迭抢”。抢针主要用于表现物象色彩的深浅变化,具有晕色效果,纹样层次分明,装饰性强。

齐针

即“平针”、“直针”。以针线平行或斜向地刺绣在织物上,起针和落针均位于纹样边缘,针脚排列紧密,绣面匀称平整,不重叠,不露地。

松针

刺绣技法之一。采用直细绒线条绣,绣时先从外向内起针绣,在中心落针,按顺序绣成圆形,绣线要参差错落,似风车形。

网针

苏绣针法之一。针法组织有横、直、斜三种,用不同方向的绣法组成三角形、菱形、六角形等连续几何形格式,然后再用相扣的方法在几何形格式内绣出各式花纹。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精于书画鉴赏,富收藏。在书画理论方面主张“南北宗”,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工书法,自谓于率易中得之,其董派书风对当时及清初书坛有极大影响。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但并不泥古,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并以其为代表,形成著名山水画派“松江派”。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

相关文章

  • 红色纱地满绣回纹平金云龙袷褂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红色纱地满绣回纹平金云龙袷褂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红色纱地满绣回纹 平金云龙袷褂,清早期,身长107厘米,两袖通长117厘米,袖口宽18厘米,下摆宽96厘米,左右开裾长45厘米,后开裾长50厘米。清宫旧藏。褂圆领,对襟,平袖,左右及后开裾。此袷褂以二至四色晕在红色纱地上用明黄色加捻衣线满纳回纹地,其上再用平针、缠针、钉线、套针、平金等针法加绣彩云金龙及海水江崖纹饰。褂内衬月白色暗云纹实地纱里,襟缀铜鎏金 錾...

    472 回纹 平金 对襟 衣线 平针 缠针 钉线 套针
  • 沈子蕃缂丝梅鹊图轴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沈子蕃缂丝梅鹊图轴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沈子蕃 缂丝梅鹊图轴,南宋,沈子蕃,纵104厘米,宽36厘米。清宫旧藏。此图轴丝质,依画稿缂织。以十五六种色丝装的小梭代笔,巧妙搭配,画面色泽和谐。以“通经断纬”的手法缂织,并娴熟地运用了多种缂丝技法。所用丝线之经密度20根/厘米,纬密度44-46根/厘米,精工细密。此缂丝图很好地体现了原画稿疏朗古朴的意趣,画面生动,清丽,典雅,是沈子蕃为数不多的存世作品之...

    1441 沈子蕃 缂丝 通经断纬 玉池 亲王 宸翰 三希堂 三希
  • 明黄色八团彩云金龙妆花纱单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明黄色八团彩云金龙妆花纱单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明黄色八团彩云金龙妆花纱单袍,清顺治,身长140厘米, 两袖通长180厘米,袖口15厘米,下摆136厘米,开裾长87厘米,前胸后背团直径32厘米,两肩团直径29厘米,下摆前后团直径30厘米。清宫旧藏。袍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裾左右开。袍在明黄色暗团云龙纹 实地纱地上以妆花手法织八团彩云金龙纹,领、袖边饰蓝色彩云金龙纹妆花缎,外沿蓝色片金及二色平金边各一。领...

    1482 妆花 妆花纱 大襟 龙纹 实地纱 片金 平金 珊瑚
  • 绿地缎海棠菊狗衣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绿地缎海棠菊狗衣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清,长60厘米,宽43厘米清宫内务府设有养狗处,专门管理养狗的事务。据《日下旧闻考》记载,“内养狗处在东华门内东三所前路东房,十有九楹。外养狗处在东安门内南池子之南房,十有五楹。”养狗处由事务大臣监管,狗的用具极为豪华奢侈。这件狗衣色彩素雅,做工考究,为晚清时期的宫廷狗衣。...

    1454 内务府 东华门
  • 浅绿色缎绣博古花卉纹袷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浅绿色缎绣博古花卉纹袷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浅绿色缎绣博古花卉纹袷袍,清乾隆,苏州绣制,袍身长147厘米,两袖通长173厘米。清宫旧藏。袷袍裾左右开,捻襟,马蹄式袖,衬粉红地暗花绸里。袷袍面料为浅绿缎,地为八枚三飞缎纹组织。所绣为博古纹饰,有各式插花古瓷瓶共8组:前胸绣白地彩云龙敞口瓶,插牡丹花一束;两肩各绣蒜头瓶和龙穿花贯耳瓶,分别插月季花和暑葵花一束;前襟下幅左绣青花宝月瓶,分别插菊花和芙蓉一束,...

    984 花卉 八枚三飞 博古纹 蒜头瓶 贯耳瓶 青花 罂粟 兽耳衔环
  • 皇太极皂靴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皇太极皂靴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皇太极皂靴,清皇太极,长32厘米,高60厘米。清宫旧藏。清代满族男子多穿靴,这是为了适应北方严寒的气候及游猎骑射之需。此靴是清入关前皇太极穿用过的靴子,以乌皮制成,厚底,高靿,方头。其形制简单,装饰质朴,但十分坚硬结实,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靴上系黄条,墨书:“太宗文皇帝撒林皮皂靴一双”,表明是皇太极所用之靴。此靴年代久远,纪年明确,是故宫博物院藏品中极为稀少的...

    1558 皇太极 满族
  • 石青色四团龙织金缎袷衮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石青色四团龙织金缎袷衮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石青色四团龙纹 织金缎袷衮服,清早期,身长87厘米,两袖通长110厘米,袖口宽20厘米,下摆宽85厘米,左右开裾长39厘米,后开裾长30厘米,前后团花直径25厘米,两肩团花直径24厘米。清宫旧藏。衮服圆领,对襟,平袖,左右及后开裾。采取二色金线的装饰方法在石青色缎地上织四团金云龙纹样。衮服内衬月白色水纹暗花绫里,襟缀铜鎏金 錾花扣四。此为清代早期皇帝穿用的礼...

    1726 团龙纹 龙纹 织金缎 织金 衮服 团花 对襟 月白
  • 油绿色云龙暗花缎绵行服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油绿色云龙暗花缎绵行服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油绿色云龙暗花缎绵行服袍,清康熙,身长139厘米,两袖通长196厘米,袖口宽15厘米,下摆宽136厘米,前后裾长54厘米。清宫旧藏。袍立领,大襟右衽,马蹄袖,裾前后开,正面右襟下短一尺。领为紫貂,袖口银鼠皮出锋。月白色暗花绸衬里。袍面油绿色缎地,通身织四合如意云龙纹,一个花纹单位横73厘米,纹样较大。其四合如意云方正大气,表现出清代早期纹样的特点。皇帝出行骑...

    1702 行服 大襟 出锋 月白 龙纹
  • 香色缎妆花八团喜相逢绵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香色缎妆花八团喜相逢绵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香色缎妆花八团喜相逢绵袍,清乾隆,身长139厘米,两袖通长182厘米,袖口宽20厘米,下摆宽129厘米,左右裾长78厘米。清宫旧藏。袍圆领,右衽,马蹄袖端,裾左右开。石青缎绣五彩 花卉领、襟边及接袖,石青缎缘,石青素缎绵袖,湖色万字曲水小团龙暗花绫里,絮薄绵。银镀金光素扣5枚。绵袍面料为香色素缎地,饰妆花八团喜相逢图案,间饰五彩翔凤、鹿驮宝瓶、折枝花卉以及楼...

    332 妆花 喜相逢 五彩 花卉 折枝 织造 平金
  • 黄色纱绣四团金龙夹衮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黄色纱绣四团金龙夹衮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黄色纱绣四团金龙夹衮服,清顺治,身长92厘米,两袖通长87厘米,袖口宽24厘米,下摆宽85厘米,左右裾长32厘米,后裾长27厘米。清宫旧藏。衮服圆领,对襟,短平袖口,裾左右及后开。领镶石青缎边,明黄色暗缠枝莲直径纱衬里。衣面在明黄色暗云龙实地纱地上,绣正面金龙头顶寿字四团。团龙纹以圆金线绣成,其前胸和后背的团龙略大于两肩的团龙,纹饰以红、蓝、绿三晕色为主色调...

    775 衮服 对襟 缠枝 缠枝莲 直径纱 实地纱 团龙纹 龙纹
  • 广绣竹石双凤图轴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广绣竹石双凤图轴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广绣竹石双凤图轴,清光绪,纵50厘米,横88厘米。此图轴在本色缎地上彩绣太阳、凤凰、竹林、湖石、灵芝、小草等纹样。作品采取二至六色间晕与退晕相结合的装饰方法,施以平针、套针、缠针、滚针、钉线等多种针法绣制。纹样生动写实,其中尤以凤凰的尾羽和湖石的刻画最为成功。刺绣者运用了广绣设色鲜艳富丽、工于鸟兽的长技,精雕细琢,凤凰的羽脉使用马尾缠丝作勒线,使得纹样轮廓既...

    1349 广绣 灵芝 退晕 平针 套针 缠针 滚针 钉线
  • 明黄色八团云龙寿字妆花缎女夹龙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明黄色八团云龙寿字妆花缎女夹龙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明黄色八团云龙寿字妆花缎女夹龙袍,清康熙,身长148厘米,两袖通长180厘米,袖口宽16厘米,下摆宽140厘米,左右开裾长53厘米。清宫旧藏。此为清康熙皇帝祖母孝庄太皇太后御用之物,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裾左右开,石青缎素接袖,领、袖边及接袖饰团龙朵云妆花缎,湖色素纺绸里,絮薄绵。缀铜鎏金 錾花扣四枚。领口系墨书黄纸签二,其一正书“香色缎织八团龙有水夹袍一...

    923 妆花 大襟 鎏金 錾花 黄纸 敬事房 织造 造工
  • 绿松石朝珠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绿松石朝珠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绿松石朝珠,清,周长162厘米,清宫旧藏。 朝珠由佛头、背云、记念和珠身组成,三颗碧玺结珠将朝珠四等份,每份二十七颗,共一百零八颗,记念由十颗小珠组成,共三串,分饰于两侧,佩挂时,珠身及记念挂于胸前,佛头、背云垂于身后。 根据典制规定,皇帝在月坛祭月佩挂绿松石朝珠。...

    1837 背云 记念 碧玺 典制
  • 金银线地“玉堂富贵”栽绒壁毯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金银线地“玉堂富贵”栽绒壁毯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金银线地“玉堂富贵”栽绒壁毯,清乾隆,纵278厘米,宽647厘米,穗长11厘米。清宫旧藏。此毯产于北京,图案依据乾隆时期宫廷画稿设计,编织方法采用新疆维吾尔族传统的编织技法“8字扣”、“抽绞过纬”,以匀细的金银线和丝绒线手工编织而成。其手法精巧细腻,风格独特。毯心以合股的金线编织成横向人字纹,背部以丝绒线编织成横向人字纹,正面主体部分用丝绒线组成玉兰、海棠、...

    1423 金银线 玉堂富贵 栽绒 绒线 海棠 灵芝 卐字纹 二方连续
  • 绿色缎海棠菊花纹狗衣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绿色缎海棠菊花纹狗衣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绿色缎海棠 菊花纹狗衣,清晚期,长60厘米,宽43厘米。养狗是清代后妃休闲玩乐的重要方式之一,宫廷内设有养狗处,专门管理养狗的事务,狗的数量多达数百只。晚清时慈禧太后酷爱玩狗,对狗宠爱备至,常常在出游时携爱犬数十只同行。端康皇贵妃也喜养狗,曾命宫廷画师为其驯养的9只名贵的哈巴犬作画留念。清宫中的这些犬大都出身名贵,毛色光洁柔美,活泼灵敏,聪明伶俐,极为招人喜...

    1655 海棠 菊花纹 织金缎 织金 花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