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石男女拥抱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12-17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石男女拥抱像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石男女拥抱像
时代
门类 雕塑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053800)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石男女拥抱像❖图片

石男女拥抱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石男女拥抱像❖简介

石男女拥抱像,东汉,高51.5厘米,宽43厘米。

男女各一人。男子头戴冠,右臂环女子肩,右手搭女子右乳。女子左手搭于男子左肩上。两人并坐相拥,作接吻状。此墓为夫妻合葬双室墓,男女相拥接吻是墓主人夫妻生活的表现。

这类被称为“秘戏图”的形象在山东画像石与四川泸州陶俑中屡有出现,是祈求夫妻恩爱、生死与共,还是祈求多子多孙、香火绵延,或者含有其他意义,尚待进一步研究。

此男女拥抱像原置放于四川彭山砦子山550号墓墓门第三层门楣上。墓葬是在1941年由“川康古迹考察团”发掘的。拥抱像的发现在当时引起不小的轰动,也使得发掘者感到了不安。按照通常的惯例,它将被原地保存,但当时来观看者众多,周围田地的麦苗都被严重踩踏,引起了地主的不满;维护伦理道德的人们也意欲毁坏这“有伤风化”的不雅之物。迫于无奈,吴金鼎不得不写信给时任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主任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组长的李济,提出将图像凿下的建议。李济同意了这一建议。经考古学家与石匠的共同努力,这件拥抱像终于被完整无损地切割下来,移运到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库房保存。抗战胜利后运至南京博物院,后移交北京故宫博物院。


相关知识科普


“川康古迹考察团”

1940年,当时的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由云南昆明迁往四川南溪县李庄。两单位联合成立“川康古迹考察团”,开始对四川、西康进行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考察团的规划决策者是著名考古学家李济,吴金鼎任团长,负责具体工作计划和考古现场主持。“川康古迹考察团”原拟在四川进行六个区域的考古发掘工作,其中彭山、金堂、灌县被规划为第二区。受条件、环境的限制,实际考古发掘只在第二区进行。1941至1942年,考察团成员吴金鼎、夏鼐、曾昭燏、高去寻、陈明达、王介忱等先后在四川彭山寂照庵、石龙沟、丁家坡、王家沱、豆芽坊沟、砦子山等处发掘崖墓77座,砖室墓2座。发掘品大部分为陶俑、陶器。其后“川康古迹考察团”又发掘了牧马山等处,至1942年12月工作全部结束。文物出土后即运往南溪县李庄保存整理,整理工作由曾昭燏负责。这批文物在抗战胜利后被运往中央博物院(今南京博物院前身)。1991年《四川彭山汉代崖墓》考古报告正式出版。

李济

李济(1896--1979年),字济之,湖北钟祥人。1918年毕业于清华学堂,随后赴美国麻省克拉克大学、哈佛大学学习心理学、人类学,获博士学位。归国后开始从事田野考古发掘工作。1926年发掘的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为中国学者第一次主持的科学考古发掘,其对殷墟的发掘则奠定了中国考古学在世界考古学界的地位。李济曾任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主任。1949年以后任台湾大学教授,创办了考古人类学系,为中国现代著名考古学家。主要著作有:《殷墟器物甲编:陶器》、《西阴村史前遗址》、《李济考古学论文集》、《中国民族的起源》(英文)、《中国文明的起源》(英文)、《安阳》(英文)。

考古学

考古学属于社会科学,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在各种活动中所遗留下来的遗迹、遗物来研究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

南京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 欣闻贵院网站即将开通,我谨代表南京博物院表示热烈的祝贺! 我国的文博事业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形成了蓬勃发展的局面,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博物馆事业更是开始了大踏步地向前发展,肩负起了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宣传爱国主义、普及科学技术、建设精神文明的重任。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博物馆也将借助这一现代化的手段而翻开崭新的发展篇章。时值新世纪的开端,贵院网站的揭幕和其他博物馆网站的建设标志着我国博物馆事业开始步入了信息时代。我们相信随着我国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藏品的保管和研究、文物保护、展示等手段都将出现根本性的转变;博物馆局域网接入国际互联网后,将带入大量的文物资源,由此将促生大量的虚拟博物馆,使博物馆真正地走入千家万户。因此我们有理由展望信息技术为博物馆带来的美好前景。 最后,我衷心祝愿故宫博物院网站欣欣向荣,成为我国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楷模! 恭祝安祈 南京博物院院长 徐湖平 2001年7月12日

相关文章

  • 石武士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石武士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石武士像,隋,高134厘米,宽52厘米。此石像与故宫博物院所藏一件石文吏像为一对,推测是墓室的门柱。武士头戴鹖冠,身穿裲裆,双手笼袖相交,拄剑直立。足下刻有虎形兽。采用剔地浅浮雕方法,人物轮廓更加清晰。此种题材多出现在隋至初唐时期,以山东考古发现最多,起守护墓室的作用。...

    1797 鹖冠 裲裆 浮雕
  • 周府造铜鎏金佛坐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周府造铜鎏金佛坐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周府造铜鎏金佛坐像,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高6厘米。释迦像发作螺髻,手施禅定、与愿印,身著袈裟,结跏趺坐于莲台上。莲台下为六角束腰 须弥座,须弥座束腰间刻发愿文云:“周府欲报四恩,命工铸造佛相,一样五千四十八尊,俱用黄金镀之,所以广陈供养,崇敬如来,吉祥如意者。洪武丙子四月吉日施。”周府可能是周王府简称。《明史·卷一百十六》载,朱元璋第5子朱橚,初封...

    1230 鎏金 与愿印 结跏趺坐 束腰 须弥座 发愿文 四恩 丙子
  • 瓷塑送子观音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瓷塑送子观音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瓷塑 送子观音像,高33厘米。观音头束螺式发髻,披斗篷式袈裟,胸间饰缨络,手腕饰玉镯,赤双足呈半跏趺坐姿坐于高座上。神情娴淑,姿态端庄。其怀中抱一小儿,小儿呈立姿,左手执元宝,右手扬掌偏外作与人状(即满愿状)。在观音右侧饰有经函卷,下设紫檀木雕底座(后配)。瓷塑胎质略显粗糙,釉料乳白中微泛青。此像将人物雕塑的生动传神,在衣饰和手势的处理上颇具匠心。送子观音题...

    891 瓷塑 送子观音 观音 半跏趺坐 紫檀木 造像 菩萨 德化窑
  • 惠照造石思惟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惠照造石思惟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惠照造石思惟像,东魏元象二年(539年),高48厘米。圆形头光,头戴三叶冠,冠叶较高,呈柱状,宝缯上扬飞翘。面形略长,修眉细目,眼角有笑意。向前略倾,胸前有项饰。手持长颈莲蕾,莲蕾刻在头光之上。思惟半跏趺坐于筌蹄之上,下为厚重的双覆莲瓣。长方形素面 基座。基座背面刻发愿文:“元象二年正月一日,佛弟子比丘尼惠照造思惟玉像一区(躯)。上为国主、先亡父母、巳(己)...

    1990 宝缯 背光 半跏趺坐 筌蹄 素面 基座 发愿文 比丘尼
  • 三彩骆驼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三彩骆驼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三彩骆驼,唐,高86厘米,宽61厘米。骆驼双峰,峰一左倾,一右倾。通体以褐色釉为主,间施绿、白、黄诸色,深浅变化不同。骆驼昂首,颈部鬃毛浓密,两峰之间搭挂驮囊,上饰兽头,囊袋两侧挂有丝束、水壶、扁平壶、水囊等物。从造型与装饰手法分析,可能为盛唐开元、天宝年间洛阳地区的作品。...

    965 开元 天宝
  • 陶男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男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男俑,西晋,高32厘米,宽12厘米。陶俑发髻上梳,呈螺旋状,眼角上翘,尖鼻,口微闭,颏下蓄须,颧骨突出,面部表情轻松。穿紧身短袍,下着裤,右手抬起向后,左手前举,鼓腹,屈腿,脚分前后,似在行走。...

    1590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雕塑类藏品
  • “玉璇”款寿山石雕罗汉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玉璇”款寿山石雕罗汉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玉璇”款寿山石雕罗汉像,宽5.5厘米,高7厘米。罗汉内著交领衣,外披袈裟,双手端捧宝塔,神态安详。发式、衣饰雕刻精美,背后镌有“玉璇”款,为清代雕刻名家杨玉璇的代表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278 寿山石 罗汉 杨玉璇
  • 陶戏弄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戏弄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戏弄俑,唐,高27.3厘米。俑头戴幞头,身穿圆领窄袖长袍,腰系带,足穿靴。双手相交于胸前,作表演状。从形象上分析,应是参军戏俑。“戏弄”是唐代对戏剧的一种称呼。它是通过音乐、舞蹈、演唱、对白等手段表达人物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唐戏弄源自汉、魏以降的歌舞百戏与说唱,主要包括参军戏、踏摇娘、兰陵王、钵头等数种。唐戏弄是唐朝文化娱乐生活的组成部分,尤值一提的是,它...

    795 幞头 参军戏 踏摇娘 兰陵王 钵头
  • 陶画彩男立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画彩男立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画彩男立俑,唐开元二年(714年),高76.5厘米。男立俑头戴幞头,身穿圆领右衽衣,腰中系带,足穿高筒靴直立于方板上。双臂弯曲,双手握拳,从姿态上看似牵马或骆驼的形象。此俑衣饰简洁,表情含蓄,形神兼备。在唐代,上自皇室贵戚,下至平民百姓,无论男女贵贱,皆以头戴幞头为时尚。此俑于20世纪30年代左右出土于洛阳戴令言墓。该墓共出土文官俑、天王俑、男立俑各1件,...

    643 开元 幞头 戴令言
  • 陶男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男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男俑,元,高29厘米,宽9.7厘米。陶俑面形饱满。穿斜襟长衫,腰系带。右手握于腰间,立于长方形踏板上。元代陶俑较为少见,这与蒙古族丧葬习俗有关。目前所见元代陶俑以陕西西安与延安地区居多,多以黑色泥胎为主,鲜见釉色。此俑造型与延安地区贺氏墓出土陶俑基本一致,面形、发式、衣着均具有蒙古男性特征。...

    1953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雕塑类藏品
  • 木雕罗汉坐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木雕罗汉坐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木雕罗汉坐像,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像高54.5㎝。罗汉髡首,高额圆脸,著右衽僧衣,内服长裙(下摆露出裙褶)。跣足,右足翘搭于左腿,左手扶住右足,右手支撑于座后。身首向右侧,坐于须弥山座。双目凝视,若有所思。此像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是宋代佛教造像汉化的典型作品。罗汉像用整块木材雕造,座前留出一方平面,上刻“连州弟子吴世质,为男盘会保平安,丁亥。”铭文。“...

    1695 罗汉 跣足 须弥山 造像 吴世 南华寺 大雄宝殿 五百罗汉
  • 泥制兔儿爷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泥制兔儿爷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泥制兔儿爷,清晚期,高30厘米,长21厘米,宽9厘米。清宫旧藏。兔儿爷泥塑,粉底彩绘,头戴绿色头巾,身披红袍,手持捣药杵,端坐在莲花堆上,模拟了关公的形象,英姿飒爽。莲花为中国传统纹样之一,是高洁雅致的代称,底座通体的绿色有勃勃生机之意,莲花反复缠绕,寓意“连绵不断”。此兔儿爷通体色彩艳丽明快,造型别致,表现了人们世代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兔儿爷为中秋节的传统...

    1351 玉兔
  • 霍黑造石双佛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霍黑造石双佛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霍黑造石双佛像,北齐河清四年(565年),残高28.5厘米,宽26.3厘米。背屏双坐佛二弟子四身像。双佛姿势一致。佛像长圆脸,扁平光素肉髻,右佛首残。穿露胸通肩式袈裟,内着僧祇支。单线刻衣纹。结跏趺坐,露右足,袈裟下摆呈半圆形只一层平铺在座面。右手施无畏印,左手抚右足。二佛外侧各立一身弟子,左侧弟子残,仅存双足;右侧弟子着通肩袈裟,双手端于腹前,袈裟几无衣纹...

    472 肉髻 通肩 僧祇支 结跏趺坐 无畏印 施无畏印 基座 博山炉
  • 陶文吏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文吏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文吏俑,唐开元二年(714年),高130厘米,宽31厘米。文吏俑头戴冠,身穿右衽宽袖衣,足登云履,双手相交,直立于台座上。此俑为戴令言墓出土。据墓志记载,戴令言字应之,少年时便慷慨慕古,手不释卷,历览群书,尤好异书,味老庄道流,蓄长往之愿。初拜左台御史,再为水陆运使,遥授给事中,以开元二年终于洛阳审教里之私第,享年五十六。戴令言墓20世纪初发现于洛阳,目前...

    785 开元 戴令言 明器
  • 石菩萨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石菩萨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石菩萨像,北齐,高388厘米,宽98厘米。菩萨头戴三叶宝冠,正中饰圭形物,宝缯折叠下垂至耳侧。圆形脸,双目微睁俯视,嘴角内收,一幅悲天悯人的神态。双肩圆形饰物垂下两条飘带,帔帛挎肩在腹前穿璧,垂至膝部上折绕臂。佩项饰,内着僧衹支。右手残缺,左手持桃形玉环。下身着长裙,裙腰前后正中各垂两条长带。赤足,立覆莲座上。...

    1297 菩萨 宝缯 玉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