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剔红杜甫诗意图圆盒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剔红杜甫诗意图圆盒 |
时代 | |
门类 | 漆器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107803)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剔红杜甫诗意图圆盒❖图片
剔红杜甫诗意图圆盒
剔红杜甫诗意图圆盒打开状
剔红杜甫诗意图圆盒盖面图案
剔红杜甫诗意图圆盒底部边沿刻款
剔红杜甫诗意图圆盒❖简介
剔红 杜甫诗意图圆盒,明永乐,高7.5厘米,口径22厘米。清宫旧藏。
盒蔗段式。通体雕红漆花纹。盖面在天、地、水三种锦纹之上雕杜甫七言绝句诗意图景。盒立壁在黄漆素地上雕牡丹、茶花、 石榴、菊花、蔷薇等花卉。底为后髹黑漆,边沿有后人仿刻的填金“大明永乐年制”款。
杜甫为唐代著名诗人,被后世尊为“诗圣”。此盒上刻画的是杜甫于广德二年(764年)春初回成都草堂时所作的《绝句四首》中的第三首写景佳作:“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相关知识科普
剔红
雕漆品种之一,又名“雕红漆”或“红雕漆”。此技法成熟于宋元时期,发展于明清两代。明黄成《髹饰录·坤集·雕镂第十·剔红》中写道:“剔红,即雕红漆也。……宋元之制,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纤细精致。”其法常以木灰、金属为胎,在胎骨上层层髹红漆,少则八九十层,多达一二百层,至相当的厚度,待半干时描上画稿,然后再雕刻花纹。一般以锦纹为地,花纹隐起,华美富丽。根据漆色的不同,有剔红、剔黄、剔绿、剔黑、剔彩、剔犀之分,其中以剔红器最多见。
杜甫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唐朝诗人,有“诗圣”之名。其诗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倾向 。《三吏》、《三别》、《秋兴》、《春望》等诗篇广为传颂。
蔗段式
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果园厂所制雕漆的典型器形之一。蔗段式盒主要特征为圆形、平顶、直壁、矮卧足或无足。器物口径大多在15-30cm,高在10cm以内,也有大于30cm以上者。清初高士奇在《金鳌退食笔记》中记载:“明永乐年制漆器……剔红盒有蔗段、蒸饼、河西、三撞、两撞等式。”与现存永乐漆器正相印证。
黄漆素地
明早期果园厂漆器的一种雕饰做法,常见于花卉题材的作品中。即以黄漆为底色,不刻锦纹,素地上压朱漆花纹,与山水人物题材的雕漆作品刻锦纹地的做法完全不同。这种黄漆素地的效果极佳,一方面可以突出表面的花纹,另一方面可以使漆地平滑整齐。
花卉
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
黄鹂
亦称“黄莺”、“黄鸟”、“鸧鹒”。鸟纲,黄鹂科。中国常见的为黑枕黄鹂,体长约25cm。雄鸟羽色金黄而有光泽,头部有通过眼周直达枕部的黑纹,翼和尾的中央黑色。雌鸟羽色黄中带绿。幼鸟头部无黑纹,腹部有黑色条纹,直至第三年才逐渐消失。栖树上,营建悬巢于高树枝端。鸣声婉转,常被饲作观赏鸟。主食林中有害昆虫。夏季分布于中国、日本,冬迁马来西亚、印度、斯里兰卡等地。
千秋
皇后、皇贵妃、贵妃、妃的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