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乾隆款天蓝釉出戟花觚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乾隆款天蓝釉出戟花觚 |
时代 | |
门类 | 陶瓷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153362)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乾隆款天蓝釉出戟花觚❖图片
乾隆款天蓝釉出戟花觚
乾隆款天蓝釉出戟花觚底款
乾隆款天蓝釉出戟花觚❖简介
乾隆款天蓝釉 出戟 花觚,清乾隆,高16.5厘米,口径12.2厘米,足径6厘米。
花觚撇口、长颈、圈足。腹部束腰,束腰上下各出戟四道。器内外均施天蓝釉。外底署青花篆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瓷花觚源于商周时期的青铜觚,宋、元、明、清均有烧制。天蓝釉是清康熙时景德镇窑创烧的一种高温颜色釉,因其色如天空而得名。此件花觚从瓷器工艺到器形都是仿照前代的品种而制作,造型端庄古朴,釉色匀净淡雅,釉质滋润柔和,是清乾隆朝官窑精美的陈设品。相关知识科普
天蓝釉
属于高温颜色釉,从天青釉演变而来,创烧于清康熙年间,色调似天空之蔚蓝色,故称“天蓝釉”。天蓝釉含钴量在1%以下,釉里的铜、铁、钛等金属元素对呈色均有影响。
蓝釉
蓝釉属高温石灰碱釉,呈色剂为氧化钴,最早出现于元代,但传世品不多。明、清两代在元代蓝釉的基础上相继创烧出霁蓝、洒蓝、回青、天青、宝石蓝等各色釉。
出戟
器身凸起扉棱谓之出戟。
花觚
原为商周时期流行的酒器。宋代各窑按其形进行烧制,仍保留着早期的特点。元、明、清各时期尽管也有烧制,但结合瓷器的特点有所变化。
束腰
束腰,明清家具部件名称。原是须弥座上枭与下枭之间的部分,在家具上指面框和牙条之间缩进的部。束腰是我国传统家具造型的典型式样之一。
青花
瓷器釉彩之一,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因蓝花在釉下,所以青花属釉下彩。其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成为明、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景德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原名新平,因地处昌江东南,故又名昌南镇,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改称景德镇,以皇帝年号名。景德镇地处群山环抱之中,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历史上曾以瓷、茶而闻名中外。瓷、茶并茂,工商辐辏,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曾与湖北的汉口镇、广东的佛山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我国古代四大名镇。文献记载景德镇制瓷始于汉代,但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瓷窑遗址为五代时期。明、清以来,随着历朝皇帝在景德镇设御器(窑)厂,专门烧造宫廷用瓷,带动了民营瓷业的发展和繁荣,于是,天下至精至美之瓷器莫不出于景德镇,景德镇也因此博得“瓷都”之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