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原始瓷青釉双系瓿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原始瓷青釉双系瓿 |
时代 | |
门类 | 陶瓷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056231)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原始瓷青釉双系瓿❖图片
原始瓷青釉双系瓿❖简介
原始瓷青釉 双系瓿,战国,高22.5厘米,口径10.4厘米。
罐敛口,平沿,上腹鼓出,下部斜收成平底。肩两侧安兽面纹套环双系,其上平贴卷曲状兽角,以贴、划花纹作装饰。上腹部凸起宽弦纹3道,将纹饰分为两层,上层为五、六头一体羽冠飞鸟4组,前后两面鸟纹之间划虎头纹,下层是三头一体羽冠飞鸟6组。罐体施青釉,腹下部无釉,呈红色。
此罐器型规整,刻划纹饰清晰,时代特点突出,为东汉原始青瓷的上品。
相关知识科普
青釉
瓷器釉色名。一种含铁量在1%—3%左右,经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呈现青绿色泽的釉,是中国最早的颜色釉。商周时期原始瓷器的青黄釉色是青釉的初级阶段。汉代已烧制出釉色纯正的青釉瓷器。至唐代日臻完美,被誉为“千峰翠色”。宋代的粉青、梅子青如同青玉,色泽与质感之美达到顶峰。明清之际,永乐朝的翠青、冬青(即东青),雍正朝的粉青、豆青等均色调匀净,苍翠欲滴,烧制水平已臻于炉火纯青的境界,出现了很多名贵品种。
双系
系即器耳,以双系形式为常见。其技法为采用双泥条平行排列的形式贴塑在瓷器表面,并在双系上刻划锦纹。
兽面纹
兽面是古代人们想象中的怪兽的面部,将其刻画在器物上所形成的纹饰称兽面纹。宋代的学者把兽面纹称为饕餮纹。
划花
用类似针尖状的竹木工具,在坯体表面用力均匀地刻划,划痕较浅,转折灵活,曲线为主,粗细一致,流畅活泼,注重形象的轮廓效果。纹饰之间相互穿插有序,布局匀称。
弦纹
古器物上最简单的传统纹饰,在青铜器上呈现为凸起的横线条。大多数情况下,弦纹是作为界栏出现的。在陶瓷等器物上亦有专用弦纹装饰者。
原始青瓷
原始青瓷是由陶向瓷过渡阶段的产物,始见于商周时期。其胎色灰白,胎质坚硬,器表施釉。与陶器相比,它的烧成温度高,胎体烘结度好,吸水率低,具有陶器所不具备的物理性能。但由于工艺上的局限,炼泥较粗,造型单调,以及变形、胎裂、釉薄、施釉不均匀、釉色不稳定等因素决定了它的原始性。其釉是以铁的氧化物为着色剂的高温釉,由于氧化气氛的影响,大多呈青中偏黄或黄褐色。器型分为仿青铜礼器的造型和日常生活使用的器皿两大类,有壶、罐、盒、盘、鼎等。原始青瓷的烧制为我国瓷器的发明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准备和技术基础。
青瓷
即指成熟的青瓷器。因釉料中含有一定的铁元素,经高温烧制后,呈青绿色或青黄色,所以称为青瓷。成熟青瓷烧成于东汉时期,浙江是我国青瓷的发源地。东汉晚期窑址出土的青瓷。质地致密,透光性好,吸水率低,系用1260℃—1310℃高温烧成;器表通体施釉,胎釉结合牢固;釉层透明,莹润光泽,清流淡雅,秀丽美欢。这说明东汉时期的青瓷,已经具备了成熟瓷器的各种条件。从东汉起,历经六朝,唐宋以至明清各个时期,青瓷始终盛烧不衰。并涌现出各个朝代的名品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