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金黄色暗团龙缎扫雪貂皮行褂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金黄色暗团龙缎扫雪貂皮行褂 |
时代 | |
门类 | 织绣品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044952)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金黄色暗团龙缎扫雪貂皮行褂❖图片
金黄色暗团龙缎扫雪貂皮行褂
金黄色暗团龙缎扫雪貂皮行褂里面
金黄色暗团龙缎扫雪貂皮行褂❖简介
金黄色暗团龙缎扫雪貂皮行褂,清,身长71厘米,两袖通长127厘米,袖口宽26厘米,下摆宽82厘米。清宫旧藏。
此褂圆领,平袖,对襟,身长至腰,袖长及肘。以金黄色团龙纹暗花缎为面,扫雪貂皮为里,领口、袖口和下摆处皮毛出锋。前襟钉银镀金素面扣五枚。
据《大清会典》定制,清代皇帝、王公大臣及文武品官的行褂形制相同,但以面料的颜色区分等级。皇帝和亲王色用石青,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护军统领等色用明黄。在八旗之四正旗中,除正白旗、正红旗和正蓝旗副都统之行褂色各如旗色外,正黄旗副都统的行褂为金黄色。此件行褂色用金黄,镶扫雪貂皮,为正黄旗副都统冬季所穿用。
相关知识科普
对襟
服装开襟形式之一,衣襟于前身正中竖直对开。
长至
指夏至。夏至白昼最长,故称。
团龙纹
一种身尾卷曲的龙形纹样。此纹饰仅见于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上,它存在的时间较短,是青铜器断代的重要依据。
龙纹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
出锋
也称“出风”,指皮毛服装领袖口镶饰的皮毛边。
素面
印身侧面无雕琢,平面施刻印款或无款。
《大清会典》
书名。简称《清会典》。清官修政书。康熙时初修,雍正、乾隆、嘉庆、光绪各朝叠加续纂。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成书一百六十二卷;雍正十一年(1733年)成书二百五十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成书一百卷;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成书八十卷;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成书一百卷。采取“以官统事,以事隶官”的写法,以政府机构为纲,系以各种政事。各朝所修《会典》叙事时间相接,汇编清代各官衙的执掌、政令、事例及职官、仪礼等制度,为研究清代典制的重要资料。各书成书时均有殿本。
会典
记载一个朝代官署职掌制度的书。唐代时有《唐六典》,虽为六,实包括中央地方所有官署的体制。明清时改称会典,仍以六部为纲。清又有会典则例与会典并行。
亲王
爵位名。其名始于南朝末期。隋代以皇帝的伯叔兄弟和皇子为亲王,唐代以皇帝的兄弟和皇子为亲王,宋明各代一般因袭不改。清代宗室封爵的第一级称为和硕亲王,主要用以封皇子,蒙古贵族亦有封亲王者。
领侍卫内大臣
清代侍卫处最高长官。定额6员,以勋戚大臣充任,镶黄、正黄、正白旗各2人。掌统领侍卫处,统帅侍卫亲军,偕内大臣、散秩大臣拱卫扈从。平时,率所属会于太和门坐班。皇帝御门听政时列侍,宿斋宫则环卫,燕飨时则视席,大阅时则列队以卫御营,巡幸时则率其属扈驾,驻行宫则守卫。
八旗
为努尔哈赤创建的兵民合一的军事制度,有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之分,统率官员分都统、参领、佐领几级,是为清军主体和骨干力量。
都统
武职官名。始见于前秦,唐及辽、金亦置。清代都统有三类:①八旗组织中一旗的最高军政长官。满语称“固山额真”,为从一品。分掌该旗之户籍、田宅、教养、营制、兵械以及选官序爵、操演训练等军政事务。②驻防八旗的最高军政长官之一。于不设驻防将军之地置之。除掌驻防旗营军政事务外,并兼管驻防地区的民政事务。③驻扎新疆地区的军政长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