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费丹旭复庄忏绮图像卷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费丹旭复庄忏绮图像卷 |
时代 | |
门类 | 绘画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016598)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费丹旭复庄忏绮图像卷❖图片
费丹旭复庄忏绮图像卷❖简介
《复庄忏绮图像》卷,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费丹旭绘,纸本,设色,纵31厘米,横128.6厘米。
此画题为“复庄忏绮”,是指当时的风流才子姚燮对以往浮浪生活的忏悔。姚燮(1805—1864年),字梅伯,一字复庄,号大梅山民,浙江镇海人,清道光、咸丰时期著名词人。此画描绘了姚燮和其侍姬们曾经的生活场景。中间端坐于蒲团之上者为姚燮,怡然微笑似有所悟。周围12名侍姬环绕在其身旁,神形各异,仪态万千,整幅作品格调淡雅。作者对姚燮的面部细加刻画,以淡墨勾勒轮廓,复以赭色烘染,力图表现明暗凹凸感,有肖像写实效果。图中的仕女以细劲灵活的线条和淡雅的设色表现,不具有写实性,显现出作者创作仕女画的典型风貌。
相关知识科普
费丹旭
费丹旭(1802—1850年),字子苕,号晓楼、环溪生、偶翁,乌程(今浙江湖州)人。自幼从父珏(芝原)习画,擅绘仕女,笔致轻灵淡雅,颇得女性娟秀之美、柔弱之态。工于肖像,以如镜取影、情神酷肖为人称道。亦能山水、花卉,取法恽寿平,笔墨洁净清丽,具闲散意趣。长年流寓上海、江浙一带,交游于文士间,艺术修养广博深邃。
仕女
“仕女”始称“士女”,其原义泛指男女。(“士女”一词最早出现在《管子》卷第十九,“五臭所校,寡疾难老,士女皆好”。其意指男女,并未指向未婚之男女。《楚辞》中亦为男女通称。)至汉刘向《列女传》中《启母涂山》“厘尔士女,从以孙子”之义,此时专指女性。其后,经陆善经补注的南北朝《古今同姓名录》中记有二高云,“一西秦,时僭改元正始。一唐人,画仕女,上品”。其后,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记周昉“画士女为古今冠绝”,称其为神品,同书亦记陈闳、张萱、王定、王 、萧溱、张涉、张容等均画士女,或入妙品、能品,专指以描绘古代贵族妇女为题材的中国画。宋代以后,“士女”与“仕女”并用,而“仕女”一词渐为流行,其义指相貌秀丽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