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澄泥蟠螭纹砚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澄泥蟠螭纹砚 |
时代 | |
门类 | 文房用品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115069)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澄泥蟠螭纹砚❖图片
澄泥蟠螭纹长方砚
澄泥蟠螭纹长方砚
澄泥蟠螭纹长方砚砚底
澄泥蟠螭纹长方砚拓片
澄泥蟠螭纹长方砚砚面拓片
澄泥蟠螭纹砚❖简介
澄泥蟠螭纹砚,明,长11厘米,宽6.8厘米,厚4.3厘米。
砚为澄泥烧制而成。砚面为长方形砚堂,受墨处平滑,首端深凹作小方池。其四周环曲水,边框内饰“S”纹。砚侧四面雕饰螭纹,四角有兽面形足。砚背面深凹,底内浅刻“申国公研”四字。
此砚造型古朴,整体小巧,色泽橙红,犹如古铜,表面有剥蚀。为仿古澄泥砚形式,明清时期多有仿制品。
相关知识科普
蟠螭纹
蟠螭,即盘曲的龙,躯体较为粗壮。《文选》:“白鹿孑蜺于欂栌,蟠螭宛转而承楣。”
螭纹
螭,传说中的一种龙,又名螭虎龙。明式家具常用为装饰纹样。
石渠
西汉高祖四年(前200年),萧何在未央宫正殿北(今西安市未央区柯家寨村西)建造国家藏书机构,以收藏入关所得秦之律令、图籍。其下砌石为渠以导水,因称“石渠阁”。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诏太子太傅萧望之,诸儒韦玄成、施雠、梁丘临、戴圣、刘向等,于阁内讲五经异同,增立博士。至成帝时藏秘书于此。此后,“石渠”便成为皇家收藏图书典籍之所的专称。
砚堂
砚的中心研墨处。为砚较为空白开阔的部位,又称墨堂、砚心。此处便于研墨,利于旋转,易于运动。砚的实用价值即视砚堂处石质的好坏而定。
澄泥砚
即以过滤的细泥为材料制作而成的研墨器具,属陶砚一类。澄泥砚的制作起于唐而兴于宋。其制作方法借助于古代制作砖瓦陶器之工艺,将泥土经过澄滤,去粗渣沉淀以后加一些固剂,经制坯煅烧而成。澄泥砚质地坚硬耐磨,易于发墨,不损毫,不耗墨,堪与石砚相匹敌。一些古籍文献中还将澄泥砚、端砚、歙砚、洮河砚并称为我国四大名砚。我国虢州(今河南灵宝县南)、山西汾河沿岸的绛县、山东的柘沟镇、河北的滹沱河等地均产澄泥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