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缂丝御笔君子小人论卷 - 故宫织绣类藏品

11-23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缂丝御笔君子小人论卷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缂丝御笔君子小人论卷
时代
门类 织绣品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072791)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缂丝御笔君子小人论卷❖图片

缂丝御笔君子小人论卷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缂丝御笔君子小人论卷❖简介

缂丝御笔君子小人论卷,清乾隆,纵26厘米,横186厘米。清宫旧藏。

《君子小人论》为弘历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所作的一篇御制文,其旨在于警谕君臣:君子小人“其迹则不可不慎也”,告诫臣子弃别门户朋党之争,以避“祸延及国家”。

此卷以乾隆皇帝这篇行书御制文为蓝本而缂织。牙白色地,以黑色丝线缂字。主要采用齐缂技法制作,个别带长竖笔划的字运用了搭梭技法,即在字色与地色相接的开口之间缂织一梭至数梭,使其搭连在一起,以增强牢度。全幅近600字,字字精心缂织,将原作庄重规整的布局、结构严谨的字体、字里行间呼应贯气的笔法以及笔势运动的方向、重心位置的变化等都忠实而生动地表现出来,可谓形神兼备,显示出缂织技艺的娴熟高超。

诗塘内缂乾隆帝御题“治原明慎”四字,钤“乾隆御笔”玺。卷首钤“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征耄念之宝”、“万有同春”、“用笔在心”和“取益在广求”朱印5方。卷尾缂款“癸卯新正月中澣御笔”,并缂“古稀天子之宝”和“犹日孜孜”朱印2方。


相关知识科普


缂丝

中国传统丝织工艺品种之一,其历史悠久。其织法以生丝为经,熟丝为纬,先将预定的图案纹样以墨线勾稿,画在经线面上,然后用几只乃至几十只装有不同色纬的小梭,依照纹样的轮廓和色彩以小梭、拨子等工具,用平戗、搭梭、长短戗、木梳戗、环缂(音刻)、掼缂、双子母经、绕、勾边线等多种技法,将多种彩色纬丝分段缂织,按图稿所示与经线交织,形成“通经断纬”。织物表面只显彩色的纬纹和单色的地纬,正反两面花纹和色彩一致。由于采用局部回纬织制,纬丝并不贯穿整个幅面,即花纹与素地及色与色之间呈小空或断痕,“承空观之,如雕镂之象”,故名缂丝,又名刻丝、克丝、刻色等。 宋代缂丝大都摹缂名家书画,北宋时以定州的缂丝最为有名,南宋时以淞江朱克柔的缂丝最负盛誉。明清时除缂织书画、诗文、佛像外,还缂织袍服、屏风、靠垫等,尤以苏州缂丝最为精美。由于缂丝工艺繁复,一件成功的作品,所用人力物力非普通人家可以承受,故有“一寸缂丝一寸金”之说。

《君子小人论》

君子小人之名见于《易》而论于《书》,其界不可不明,而其迹则不可不慎也。 夫《易》不过曰君子之道、小人之道,又曰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未尝曰孰为君子孰为小人也。《书》曰:知人则哲,欲知君子也。又曰:何谓乎巧言令色孔壬,欲知小人也,然亦未尝曰孰为君子孰为小人也。言治道者,莫若典谟。其于辨君子小人,不过如此而已,非疏也,思之深而虑之远也。是故尧授舜,舜授禹,以至羲和、叔仲、稷契、皋夔,各命以职,未尝谓之为君子,而若而人者,亦未尝曰我为君子也。尧之弗用丹朱、共工,舜之去四凶,未尝谓之为小人,若而人者,固不肯自谓小人。而羲和、叔仲、稷契、皋夔,亦未尝谓若而人者皆小人也。 是以庶绩咸熙,地平天成,此予所谓明其界而慎其迹也。若后世为君者,固不能辨其孰为君子孰为小人,而为臣者,乃于其间自分之,曰孰为君子孰为小人,或又曰我为君子彼为小人。于是彼我之见横于中,公私之举纷乎外。为小人者,固不甘其为小人,而为君子者,亦未必其实君子。门户朋党,纠若棼丝。小人之害,君子固不必言,而君子且有操室中之戈者。汉、唐、宋、明之祸延及国家,沦胥以亡,此皆为上者之过,而非为下者之过也。吁可畏哉! 是盖其界太明,而大不慎,其迹之所致耳。且也世亦以有位者为君子,无位者为小人,占毕乐群者为君子,负贩荷担者为小人,是果真君子而真小人哉,亦曰其名而已矣?自为上者不能明其界,而为下者益显其迹,以致酿大祸而莫救,为之奈何。曰简贤而用之,择不善者而去之。上既不以君子小人显其迹,下亦不得以君子小人树其朋。其庶几乎,抑诚难矣。此予所谓其界不可不明,而其迹不可不慎。不可不慎者,不显其迹之谓也。

搭梭

当两种彩色纬线缂织到交界处而遇垂直线时,由于纬线非通梭而是断纬,故会留下过长的裂口,为避免此种现象,每隔一定距离相互搭绕一针,称搭梭。

诗塘

中国画立轴装裱上方所留出的空位。由于有些画心或过阔或过小,裱成立轴后,轴长画短,有失均衡,故在画身上方嵌一空白纸方,用以题字,谓之“诗塘”。

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

青玉质,交龙纽。乾隆帝宝玺。乾隆丙申年(1776年),重修宁寿宫之景福宫,制《五福颂》书屏。甲辰年(1784年),乾隆帝喜得玄孙,一堂五代,因即景福宫增书“五福五代堂”之匾,为文以记,并镌“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以志亘古稀有之事。

五福五代堂

景福宫堂内所悬乾隆御笔匾。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因得玄孙,一堂五世,而书此匾悬于景福宫内。此后复书“五福五代堂”悬于避暑山庄勤政殿之后殿。

天子之宝

天子之宝,通高6.4cm,印面7.8×7.8cm。白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祭祀百神”之用。

相关文章

  • 明黄色江山万代暗花绸貂皮褂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明黄色江山万代暗花绸貂皮褂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明黄色江山万代暗花绸貂皮褂,清,身长87厘米,两袖通长124厘米,袖口宽32厘米,下摆宽100厘米,左右及后裾长34厘米。清宫旧藏。褂圆领,对襟,平袖,左右及后开裾。缀铜鎏金 錾花扣五、铜鎏金光素圆扣二。内饰拼花貂皮里。这件马褂在明黄色江绸地上,织暗花海水江崖、卍字和飘带等纹样,谐寓“江山万代”。此褂织造细密均匀,构图自然流畅,提花清晰疏朗。从褂上的纽扣和皮...

    1069 对襟 鎏金 錾花 织造 满族
  • 黄地桂兔纹妆花纱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黄地桂兔纹妆花纱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黄地桂兔纹妆花纱,明宣德,幅长47厘米,幅宽48.5厘米。清宫旧藏。此妆花纱以黄色经、纬线织平纹纱地,以棕、墨绿、桔黄、黄、白、蓝、浅粉等色线及圆金、圆银线为纹纬与地经交织成平纹花。构图为3行小兔,间饰菊花和牡丹。小兔皆仰首,或口衔灵芝,或口衔桂花。花纹全用挖梭工艺织成,故全部高出地子,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及立体效果。此妆花纱构图严谨,富有创意。用色艳丽古雅,织...

    364 妆花 妆花纱 纹纬 地经 灵芝 桂花 挖梭 云锦
  • 葱绿八团云蝠妆花缎女夹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葱绿八团云蝠妆花缎女夹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葱绿八团云蝠妆花缎女夹袍,清乾隆,身长145厘米,两袖通长182厘米,袖口宽18厘米,下摆宽124厘米,左右裾长85厘米。清宫旧藏。袍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裾左右开。袖、身相接处有接袖。领、袖边以石青色绣喜相逢缎为饰。衬里为粉色花绫。袍面在葱绿色缎地上以妆花技法织云蝠八宝纹八团,团花以牡丹为中心,五蝠分别衔银锭、灵芝、如意、菊花、珊瑚分布于四周,八宝、祥云...

    408 妆花 大襟 喜相逢 八宝 团花 五蝠 灵芝 珊瑚
  • 缂丝乾隆御临苏轼帖轴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缂丝乾隆御临苏轼帖轴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缂丝乾隆御临苏轼帖轴,清乾隆,纵74厘米,横24厘米。清宫旧藏。此件作品是根据清乾隆皇帝临摹宋代书法家苏东坡(苏轼)的《霜余帖》底稿缂织而成,在作品本色地上用平缂、搭缂等技法缂织蓝色行书《霜余帖》,运笔遒劲流畅,颇具东坡笔意。作品上朱缂“乾隆宸翰”、“自强不息”,并钤“宝笈三编”、“石渠宝笈所藏”朱印。苏轼笔法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且其诗清新豪健,独领风...

    1993 缂丝 苏轼 乾隆皇帝 平缂 搭缂 宸翰 石渠宝笈 石渠
  • 石青地极乐世界织成锦图轴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石青地极乐世界织成锦图轴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石青地极乐世界织成锦图轴,丝质,苏州织造,纵448厘米,宽196.3厘米。清宫旧藏。此轴是以清宫画师丁观鹏的作品为稿织造的织成锦,内容以“西方净土变”为题材。此锦织造工艺极为繁复,其幅面之巨,需三四人同时上机操作,运用长跑梭技术将二十余种色丝、圆金线如绘画着色般织造于画幅之上,并以细线构织出轮廓。图中有亭台、楼阁、宫阙、华盖幡幢以及阿弥陀佛等佛教人物278尊...

    1922 织成锦 织造 丁观鹏 净土 造工 长跑梭 圆金线 华盖
  • 石青色团鹤暗花绸常服褂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石青色团鹤暗花绸常服褂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石青色团鹤暗花绸常服褂,清乾隆,身长113厘米,两袖通长149厘米,袖口宽30厘米,下摆宽103厘米,左右及后裾长52厘米。清宫旧藏。褂圆领,对襟,平袖口,裾左右及后开,长至膝下。月白色平纹绸衬里,石青色绸地,以纬线显花织二则暗团鹤纹,一个花纹单位直径39厘米。展翅欲飞的团鹤四周装饰寿桃、灵芝、竹子、寿山石、水仙花,组成“芝仙拱寿”吉祥图案。此褂质地细密,纹...

    1560 对襟 长至 月白 灵芝 寿山石 吉祥图案 典制
  • 杏黄色缂丝彩云蝠八宝金龙纹小男夹蟒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杏黄色缂丝彩云蝠八宝金龙纹小男夹蟒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杏黄色缂丝彩云蝠八宝金龙纹小男夹蟒袍,清嘉庆,身长70厘米,袖长130厘米,袖口16厘米,下摆78厘米。杏黄色蟒袍为清代皇子穿用的吉服之一,主要用于元旦、万寿、冬至三大庆典活动,以及各种时令节日等场合。其式为圆领,直身式袍,大襟右袵,马蹄袖,领袖俱石青色团龙杂宝织金边,并镶饰片金缘,前后及左右开裾,内衬缠枝花卉纹暗花绫里。缀铜鎏金錾花扣四枚。清代的冠服制度素...

    1217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织绣类藏品
  • 明黄色绸绣五彩云蝠八仙双喜金龙纹女龙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明黄色绸绣五彩云蝠八仙双喜金龙纹女龙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明黄色绸绣五彩云蝠八仙双喜金龙纹女龙袍,清光绪,身长138厘米,两袖通长180厘米,袖口宽22厘米,下摆宽88厘米。 龙袍为清代皇后吉服之一,主要用于重大吉庆典礼及各种时令节日等场合。这件龙袍式为: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裾左右开,缀铜鎏金 錾花口五枚。在清代帝后服饰中,后妃的吉服袍是最能表达穿用意义的一款服装。它可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增减或变换身上的色彩和...

    1262 五彩 八仙 龙纹 大襟 鎏金 錾花 吉服袍
  • 油绿色素缎袷行服褂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油绿色素缎袷行服褂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油绿色素缎袷行服褂,身长70厘米,两袖通长102厘米,下摆宽84厘米,袖口宽26厘米,后裾长20厘米,左右裾长15厘米。清宫旧藏。 褂圆领,对襟,平袖,左右及后开裾。油绿色素缎面,内衬月白色曲水荷花暗花绫裡,中间薄施丝绵,缀铜鎏金光素圆扣六枚。此褂用料考究,缝制细腻,色彩朴素,其形制与历史记载吻合。这种行服体现了满族善骑射、重实用的民族特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1051 行服 对襟 月白 鎏金 满族 黄纸
  • 元青绸缀纳纱二方补绣鹭鸶补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元青绸缀纳纱二方补绣鹭鸶补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元青绸缀纳纱二方补绣鹭鸶补服,清,身长122厘米,两袖通长170厘米,袖口宽21厘米,下摆宽102厘米,左右裾长58厘米,后裾长65厘米,补子21.5厘米×23.5厘米。清宫旧藏。补服圆领,对襟,平袖端,裾四开。左右裾上端有铜镀金光素扣各1枚,后裾下端有扣鼻左右各1枚,便于骑坐时将后襟掀起。对襟有铜镀金光素扣4枚。补服为元青色团寿字暗花绸,织造细密。胸前背后...

    595 纳纱 对襟 织造 一丝串 卷草纹 卷草 斜缠针 缠针
  • 月白色泰西纱常服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月白色泰西纱常服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月白色泰西纱常服袍,清光绪,身长138厘米,两袖通长188厘米,袖口宽24.50厘米,下摆宽72厘米,左右裾76厘米。清宫旧藏。 此为光绪帝皇后常服袍,圆领,大襟右衽,左右开裾,马蹄袖端,马蹄袖口上翻,并饰月白色素纱里,袖口呈平袖口状,马蹄袖成为装饰,反映了晚清满汉服饰文化相互融合的潮流。面料是进口泰西纱,大朵暗花,花纹自然清晰。清宫中夏日常用这种泰西...

    1137 月白 大襟
  • 绿色纱缀绣八团夔龙单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绿色纱缀绣八团夔龙单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绿色纱缀绣八团夔龙单袍,清雍正,身长145厘米, 两袖通长174厘米,袖口宽25厘米,下摆宽126厘米,左右开裾长85厘米,八团直径28厘米。清宫旧藏。袍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裾左右开。袍以二至四色晕法在绿色暗团龙实地纱地上钉缀彩绣八团二爪夔龙及海水江崖纹样,领、袖镶石青纱绣彩云金龙边,接袖为石青色暗团龙实地纱,沿镶二色平金及蓝色花卉 织金缎边,月白色缠枝...

    1493 夔龙 大襟 实地纱 平金 花卉 织金缎 织金 月白
  • 刺绣御笔热河考卷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刺绣御笔热河考卷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刺绣御笔热河考卷,清乾隆,纵34厘米,横492厘米。清宫旧藏。热河,即武列水,是滦河的支流,流经河北承德。清乾隆帝曾派蒙古喀喇沁旗郡王及内大臣对热河进行考察,并钦作《热河考》,原文见《高宗御制文》二集第二十一卷。文中认为热河即古武列水,且说明:“三源既汇,又西南流,沿山庄东北,历锤峰下,山庄行宫内亦有温泉流出汇之,于是始有热河之名。”这件绣品即摹乾隆帝此篇御...

    1782 郡王 热河考 行宫 引首 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 五福五代堂 八徵耄念之宝 内府
  • 月白地云龙纹缂丝单朝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月白地云龙纹缂丝单朝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月白地云龙纹 缂丝单朝袍,清乾隆,身长145厘米,两袖通长194厘米,袖口宽16厘米,下摆长166厘米。清宫旧藏。为上衣下裳相连式圆领马蹄袖单层袍。领口系有红织金缎里石青缂丝表披领。右襟钉铜鎏金水纹錾花扣6枚。领后垂明黄色绦两条,每条各镶红色珊瑚 背云1块、红珊瑚坠角2个、珍珠4颗、米珠12组。领口拴黄纸签,上墨书“高宗月白缂丝描金边单朝袍一件。珊瑚背云两块...

    1469 月白 龙纹 缂丝 织金缎 织金 鎏金 錾花 珊瑚
  • 缂丝戒得堂前后记卷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缂丝戒得堂前后记卷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缂丝戒得堂前后记卷,清乾隆,纵32厘米,横300厘米。清宫旧藏。戒得堂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位于承德避暑山庄镜湖西部的小岛上。乾隆御笔《戒得堂记》及《戒得堂后记》作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孟秋。文中概括阐明了清康熙帝“戒之在得”之寓意,指出君主到晚年应戒对功业之贪欲,并居安思危,守成不怠,以示后人。缂丝戒得堂前后记是以乾隆御书为稿本缂织而成。...

    573 缂丝 避暑山庄 戒得堂记 戒得堂后记 平缂 搭缂 手卷 织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