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广绣鹤鹿同春图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广绣鹤鹿同春图 |
时代 | |
门类 | 织绣品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067230)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广绣鹤鹿同春图❖图片
广绣鹤鹿同春图❖简介
广绣 鹤鹿同春图,清,纵68厘米,横52厘米。
鹤鹿同春是广绣中常见的题材。此图拟画稿时即将西洋画的透视技巧与中国传统的工笔绘画相结合,以色调的明暗表现景物的立体感,以透视法表现场景的远近,双鹿结构准确,笔法工丽,颇具清代宫廷画师郎士宁的绘画风格。在绣工上,作者追摹原画稿风格,以非常细腻的套针、施毛针针法按照鹿在动态中肌肉、皮毛的纹路运针理丝,巧妙地利用丝线特有的光泽体现其立体感,将鹿的皮毛表现得异常真实,其动感活灵活现。用施毛针、套针、撕针、钉针、刻鳞针表现其余的禽鸟,如鹤、鸡羽毛的丝理和轻盈光亮的质感,又以洒插针、风车针、套针、齐针、扭针等多种针法绣山石、树木、花草,并如实地表现出远近层次和光线的明暗。
此绣品构图饱满,层次丰富,针脚平齐细腻,配色鲜丽华美,晕色自然写实,准确地传达了画稿的西洋画透视写实的技法和传统工笔画工谨、细致的风格,同时也通过刺绣这一再创作过程,巧妙地利用丝质的特点和精美绝伦的针法,覃精运巧,达到了夺翰墨之光的艺术效果。
相关知识科普
广绣
广州刺绣的简称,亦称粤绣,与苏绣、湘绣、蜀绣同被誉为清代四大名绣。广绣历史悠久,据载,唐代广绣绣字名手卢眉娘(广东南海人)是目前所知我国历史上绣字最早的民间艺人。她能在一尺绢上绣《法华经》7卷,字的大小如粟粒一般,上面品题章句,点划分明,没有缺漏。 广绣中创造性地使用了孔雀毛捻成的线缕,所绣物象金翠夺目。又以马尾毛缠绒作勒线,勾勒花纹轮廓,针脚匀齐。广绣品有屏风、画轴、便服、戏衣、荷包、扇套等。纹饰多为写生花鸟,常以龙、凤、孔雀、仙鹤、鹿、羊、狮子、麒麟、牡丹、松树等为题材。富有地方风格的“丹凤朝阳”、“孔雀开屏”、“三阳开泰”、“百鸟朝凤”、“狮子滚绣球”等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图案纹饰,极富装饰趣味。
鹤鹿同春
唐代诗人王建《闲说》诗云:“鹤寿千年也未神”。因鹤、鹿长寿,故常以“鹤鹿同春”用于祝寿之辞。
透视
绘画造型术语,以近大远小的规律科学地展示人物和景物的空间关系和远近层次,达到与现实生活的一致,成为写实绘画的基本法则。
套针
苏绣主要针法之一。始于唐代,盛于宋代,至明清时期更为发展,流传很广。根据纹样表现效果,可分平套、集套、散套等。 一,平套针法。根据纹样分皮绣制:第一皮出边,外缘齐整;第二皮称“套”,用一针隔一针的稀针嵌入第一皮线条的中间,要罩过第一皮的十分之八;第三皮与第二皮线条长短相同,每针嵌入第二皮线条的中间,并要与第一皮线条的尾端衔接。各皮依此类推,绣到纹样边尽处。针脚要齐整,丝丝相夹,使镶色和顺,绣面平服。 二,集套针法。大致与平套相同,由于集套用于绣圆形纹样,绣时第一皮出边要外缘齐整,向内长短参差,外缘排针略稀而内较密,每一针都要对着圆心,最后一皮的针迹集中于圆心,近圆心处要藏针,越近圆心藏针越多,直到绣满为止。 三,散套针法。是苏绣欣赏品中最常用的针法,亦是运用最广泛的针法之一。其主要特点是第一皮出边外缘整齐,排针密,内则长短参差。
撕针
广州刺绣针法之一。用较细的绒线以疏密不等的针法绣出纹样,其针路以表现弯曲的线条为主,绣法一般从纹样的内部向外绣,线条有重叠。此种针法多用于绣孔雀羽、花蕊等。
钉针
将绣成的线条钉牢加固的一种针法。其针法简单,即将绣好的长绒丝线条一针钉紧,以使线条整齐。
刻鳞针
传统织绣针法之一。先用长直针平铺为底,再在其上绣鳞羽形状,因形似鱼鳞,故称刻鳞。
洒插针
传统织绣针法之一。以深浅不同的丝线,用长短不齐且较短的针法刺绣物象,一般从物象的上下两端分别绣起。由上端向下绣的称插针;由下端向上绣的称洒针。此种长短参差的针路可表现出物象丰富的层次。
插针
广州刺绣针法之一。插针绣的针脚一般较短,而且参差错落,由上端向下绣,以深、浅色的素绒丝线绣出物象。
风车针
广绣针法之一,又称霎针,是用直线组成风车形的针法。用线较细,从边缘起针,落针于中心,形成放射状的轮形。适宜绣制梅花、桃花心、松针等。
齐针
即“平针”、“直针”。以针线平行或斜向地刺绣在织物上,起针和落针均位于纹样边缘,针脚排列紧密,绣面匀称平整,不重叠,不露地。
扭针
广州刺绣针法之一,用短而斜行的针路表现细线条的一种针法。绣时绣线微拧,针与针之间紧贴,针脚尽量遮盖,使绣面匀密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