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金嵌松石双耳扁方瓶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金嵌松石双耳扁方瓶 |
时代 | |
门类 | 金银锡器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011677)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金嵌松石双耳扁方瓶❖图片
金嵌松石双耳扁方瓶❖简介
金嵌松石双耳扁方瓶,清,高25.5厘米,口径10×8厘米。
瓶金质,八成金。方形口、足,口外饰卍字纹,器两侧饰兽耳衔环。瓶身广泛运用累丝和镶嵌工艺,组成玉兰、梅花、菊花、松枝、鹤、鸟、蝶等图案。
清代金器工艺在继承明代多嵌饰的基础上发展为将金与其他材料混合制作器物。
相关知识科普
兽耳衔环
兽耳衔环也称铺首。采用兽面浮雕模印纹样,装饰在器物表面,有立体感。此种装饰始于汉代,至清代仍然延续使用,样式略有演变。
累丝
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又名“花作”或“花纹”,为金属工艺中最精巧者。它是将金银拉成丝,然后将其编成辫股或各种网状组织,再焊接于器物之上,谓之累丝。立体的累丝作品制作最难,须事先经“堆灰”的手续。所谓“堆灰”,即把炭研成细末,用白芨草泡制的粘液调和作为塑料,塑成人物或走兽等所要制作的物象,然后再在上面进行累丝,用焊药焊连,之后置于火中把里面的炭模烧毁,即成立体中空剔透玲珑的精美艺术品。
镶嵌
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铸造铜器时,在需镶嵌部位表面铸成线槽,将松石、红铜片或金银丝、片嵌入凹槽,再打磨平滑。镶嵌工艺始于二里头文化时期,在春秋时期较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