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金兽面纹方瓶 - 故宫金银锡器藏品

12-01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金兽面纹方瓶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金兽面纹方瓶
时代
门类 金银锡器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011846)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金兽面纹方瓶❖图片

金兽面纹方瓶 | 故宫金银锡器藏品

金兽面纹方瓶❖简介

兽面纹方瓶,清,高20.5厘米,口径9.2×7.3厘米,足径9.7×7.7厘米。

瓶九成金质,长方形,撇口,短颈,束肩,腹下敛,足外撇。瓶身纹饰仿青铜器花纹:通体錾刻 回纹 锦地,正、背面的腹部主题纹饰为錾花 饕餮 雷纹,口沿下、足上部及两侧面錾刻变形的兽面纹等。

此器形制规整庄重,其上所刻纹饰为清代典型的仿古青铜器纹饰,充分显示出宫廷皇家所用器物的气派。


相关知识科普


錾刻

金属工艺的一种。即用工具剔除地纹,使纹饰轮廓线凸起。錾金工艺技法早在商代就已出现,到清代,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金属工艺品上。

回纹

家具上常用的纹饰之一,由陶器和青铜器上的雷纹衍化而来,寓意吉利深长,苏州民间称之为“富贵不断头”。在家具上,回纹主要作为边饰,用于边框、牙条、足端或束腰等处。家具上大量采用回纹见于清代。

锦地

锦原为丝织物的种类名,花纹精致古雅。漆器上所谓锦地,是指用漆填或描绘出华美的纹样作衬地,其上再饰各种图案。

錾花

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用小锤敲击各种大小不同的金属錾子,在金属表面留下錾痕,形成各种不同的纹理,使单一的金属表面产生多层次的立体装饰效果。此种工艺始于春秋晚期,盛行于战国,至今依然为匠师们沿用。

饕餮

传说中龙生九子,饕餮便是其中之一,特点是极其贪食。《说文解字》释其为:“饕,乃贪嗜财货饮食之意。贪食每较贪财为甚,以食盖财,故从食。餮,为大张其口以人财货纳饮食,故从飧声。”《吕览·先识》中说:“饕餮,恶兽名。古代钟鼎彝器,多琢其以为饰。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虽然饕餮纹大多铸于青铜器,但玉器、瓷器等上也有不少饕餮纹。有的作品只琢刻鼻以上的部分,无口与颏,寓意节食戒贪。

雷纹

由近似“丁”字形的线条互相勾连组成。此种纹饰盛行于晚商至周初,战国时再度流行。

兽面纹

兽面是古代人们想象中的怪兽的面部,将其刻画在器物上所形成的纹饰称兽面纹。宋代的学者把兽面纹称为饕餮纹。

相关文章

  • 金累丝嵌松石花卉纹盒 - 故宫金银锡器藏品
    金累丝嵌松石花卉纹盒 - 故宫金银锡器藏品

    金累丝嵌松石花卉纹盒,清,高5 厘米,长8.3 厘米,宽7厘米。...

    459 累丝 花卉
  • 金无量寿佛 - 故宫金银锡器藏品
    金无量寿佛 - 故宫金银锡器藏品

    金无量寿佛,清,高27厘米,最宽21厘米。...

    560 无量寿佛
  • 金嵌珠石佛 - 故宫金银锡器藏品
    金嵌珠石佛 - 故宫金银锡器藏品

    金嵌珠石佛,清,通高32.5厘米,最长15厘米,最宽8.5厘米。...

    1591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金银锡器藏品
  • 金嵌珠七珍 - 故宫金银锡器藏品
    金嵌珠七珍 - 故宫金银锡器藏品

    金嵌珠七珍,清,高44厘米,底径16×11.5厘米。七珍,亦称七政宝,为佛前供器,原为古印度神话中转轮王福力所生之宝。一为轮宝,降伏四方恶魔;二为白象宝,佛以形象教人;三为绀马宝,驱驰四方,跋涉生死大海;四为神珠宝,净浊水;五为玉女宝,为转轮王之供养;六为主藏臣宝,掌宝藏;七为将军宝,是转轮王的护法神。此七珍用金成造,满嵌珠石,做工精细,是宫中法器的代表作品...

    1037 七珍 法器
  • 郢爰 - 河南博物院藏品
    郢爰 - 河南博物院藏品

    郢爰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重49.4克 河南扶沟出土 大体呈不规则平板形,正面凹并钤有“郢爰”图记四方。“郢爰”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种称量货币,也是我国最早的黄金铸币,含金量达90%以上。“郢”为楚都城名,“爰”为货币重量单位。图记一般是用铜印压于金版上。使用时根据需要将金版或金饼切割成零星小块,然后通过特定的等臂天平称量使用。“郢爰”金币存世很少...

    560 郢爰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石梅款锡套紫砂里方斗杯 - 故宫金银锡器藏品
    石梅款锡套紫砂里方斗杯 - 故宫金银锡器藏品

    锡套紫砂里方斗杯,清道光,高2.7厘米,口径5.8×5.8厘米,底径3×3厘米。此杯外体为锡质,方斗形,白玉柄,内里为江苏宜兴紫砂挂蓝釉。锡套上刻有“愿持此斗浥酒浆,黄姑织女同飞觞”诗句及“戊子蒲夏石梅作”款。“戊子”为清道光八年(1828年),“石梅”即清代著名的茗壶锡器制作大师者朱坚。此杯风格素雅,造型小巧而不失庄重,颇具古风,为朱坚石梅的代表性作品。...

    947 宜兴 蓝釉 石梅 朱坚 古风
  • 金点翠坛城 - 故宫金银锡器藏品
    金点翠坛城 - 故宫金银锡器藏品

    金点翠 坛城,清,通座高23厘米,底座最大径13厘米。...

    1868 点翠 坛城
  • 金嵌紫檀柄玉顶果叉 - 故宫金银锡器藏品
    金嵌紫檀柄玉顶果叉 - 故宫金银锡器藏品

    金嵌紫檀柄玉顶果叉,清,通长21.8厘米。果叉金质。木柄安装处錾牡丹纹饰,镶有紫檀木柄。木柄上以金银丝嵌48个“寿”字,顶端镶嵌白玉雕花顶。果叉为宫廷饮食器具之一,其装饰多在柄部,一般嵌有金、银、玉、木、牙、骨及珐琅等等,造型各异,种类繁多,工艺精湛。此件果叉之金镶玉的做法应源于等级制度的规定,说明此器是帝后重要典礼中的用品。其上装饰寿字,则可推断此叉是为某...

    459 紫檀木 镶嵌 珐琅
  • 银錾花梅花式杯 - 故宫金银锡器藏品
    银錾花梅花式杯 - 故宫金银锡器藏品

    银錾花梅花式杯,清,高3.3厘米,口径5.5厘米,足径2.7厘米。清宫旧藏。杯银质,口呈五瓣梅花状葵口,足亦为梅花形。杯身五5个委角 开光内各錾刻凸起的花朵为饰,杯柄镂雕花及花叶。清代金、银器加工在继承前代工艺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技术更加精湛,尤其是康熙和乾隆时期,金银錾刻工艺更趋于华贵富丽的风格,装饰效果极强。此杯造型精巧,雕琢细腻,反映出清代金银器加工制作...

    1301 錾花 委角 开光 錾刻 镂雕 刻工
  • 金錾云龙纹葫芦式执壶 - 故宫金银锡器藏品
    金錾云龙纹葫芦式执壶 - 故宫金银锡器藏品

    金錾云龙纹葫芦式 执壶,清,通高28.8厘米,口径5.3厘米,足径10.1厘米。执壶为七成金质,成色较好。整体呈葫芦形,圆形口、足。壶身通体錾刻云纹,云海中錾二龙戏珠纹。执壶有盖,盖及壶身分别镶嵌珍珠及红宝石、绿松石、珊瑚石、青金石等各色宝石。近足处錾刻海水江牙纹。执壶有兽吞式流,流与壶之间有横梁相接。柄为龙形,柄与壶盖之间有金链相连。此执壶的制作采用了錾刻...

    1839 葫芦式 葫芦式执壶 执壶 錾刻 镶嵌 红宝石 珊瑚 海水江牙
  • 银錾刻花鸟杯 - 故宫金银锡器藏品
    银錾刻花鸟杯 - 故宫金银锡器藏品

    银錾刻花鸟杯,清,高9.3 厘米,口径6.8 厘米,底径4.7厘米。银杯子直口,斜直壁。内壁光素,外壁錾刻梅树枝桠若干,主枝凸起虬劲,细枝嫩桠高浅交错,烘托梅影婆娑之感。一只锦鸡独立枝头,另有一只扑花而下,两鸟相对。...

    470 錾刻 刻花
  • 银錾“卍”寿纹碗 - 故宫金银锡器藏品
    银錾“卍”寿纹碗 - 故宫金银锡器藏品

    银錾“卍”寿纹碗,清,高8 厘米,口径17.8 厘米,足径8厘米。碗直口,弧腹。内壁光素,外壁錾刻长“寿”字,并以缎带“卍”字纹相连,下腹近足处錾刻海水江崖纹,寓意“万寿无疆”。碗口、碗足以回纹为装饰。...

    1299 錾刻 万寿无疆 回纹
  • 金錾花双喜扁方 - 故宫金银锡器藏品
    金錾花双喜扁方 - 故宫金银锡器藏品

    金錾花双喜扁方,清,长30.2 厘米,最宽4厘米。...

    523 錾花 扁方
  • 金嵌珍珠宝石塔 - 故宫金银锡器藏品
    金嵌珍珠宝石塔 - 故宫金银锡器藏品

    金嵌珍珠宝石塔,清,通高129厘米,底边长62厘米。塔座木质,方形,为金漆莲瓣须弥座,錾刻铃杵纹、宝相花纹,束腰饰狮子纹。三层圆形塔基,錾刻莲瓣纹、梵文,嵌宝石。塔身肩部饰兽面,兽口衔璎珞。塔身正面设龛门,门沿上镶嵌珍珠两周。塔刹十三层,满刻梵文。鼓形华盖,周沿悬垂由一千多颗珍珠、珊瑚珠、青金石组成的璎珞。顶部为红珊瑚和白玉制日、月,宝珠为猫眼石制。此塔原供...

    1796 金漆 须弥座 錾刻 宝相花 束腰 莲瓣纹 梵文 璎珞
  • 金嵌石斋戒牌 - 故宫金银锡器藏品
    金嵌石斋戒牌 - 故宫金银锡器藏品

    金嵌石斋戒牌,清,长8厘米,宽5.5厘米,厚0.8厘米。...

    209 斋戒牌 斋戒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