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铜镀金珐琅葫芦顶渔樵耕读钟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铜镀金珐琅葫芦顶渔樵耕读钟 |
时代 | |
门类 | 钟表仪器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182709)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铜镀金珐琅葫芦顶渔樵耕读钟❖图片
铜镀金珐琅葫芦顶渔樵耕读钟❖简介
铜镀金珐琅葫芦顶渔樵耕读钟,广州,清乾隆,高87厘米,宽46厘米,厚38厘米。
钟共分三层。以四只铜镀金山羊为足。底层正面为渔樵耕读图,渔翁在池边垂钓,樵夫砍柴归来经过山洞,农夫扶犁耕地,仕人在亭中读书。底层左右两侧有象征河流的水法,鸭子在其中游弋。中层正面是二针时钟,钟盘周围放射性光环上饰彩色料石。上层一铜镀金嵌珐琅葫芦,葫芦上饰六个不同字体的金色“寿”
字及八宝纹饰。葫芦下腹部红料石框里是写着“大吉”二字的两扇活动门,门内有一组转动人物。此钟音乐、活动玩意装置在底层,计时装置在中层,可以分别启动。
活动玩意装置开动后,在乐曲声中,底层两侧水法转动似流水,鸭子循环游动。正面渔翁上下挥动渔竿,樵夫肩扛柴、农夫手扶犁在洞口出入,仕人挥扇。同时,中层大吉门自开,里边人物转动。
此钟以发条、塔轮和链条为动力源,充分利用机械联动作用,使活动玩意装置协调运作,说明广钟的制作已达到较高的水平。
相关知识科普
珐琅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琺瑯”,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
水法
在一个齿轮的长轴上固定一个透明的螺旋形玻璃柱,在机械带动下转动起来看似流水,人们通常把这个装置称之为水法。在古钟表中每根水法齿轮之间传动比都是一,也就是说每根水法的转速都相同,它们的形状大小、齿形、齿数都是一样的。由于玻璃柱的螺旋纹的密度、方向、装配排列形式不同及钟上表演的需要,水法可以有多种形式的组合,以营造出平流水、喷泉式流水及瀑布式流水等各种流水景象的不同效果。
八宝
佛前供器,藏文称之为“八吉祥相”。由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罐、金鱼、盘肠八件组成。每件供器含义不同:轮代表佛说大法圆转,万劫不息;螺代表菩萨果妙音吉祥;伞代表张弛自如,曲覆众生;盖代表遍覆三千,净一切乐;花代表出五浊世无所染;罐代表福智圆满,具完无漏;鱼代表坚固活泼,能解坏劫;肠代表回环贯彻,一切通明。因为八宝寓意吉祥,所以成为我国传统工艺中的主要纹饰。
发条
发条是一条带有节结状的长铜带,这种钢带具有坚韧的弹力,卷紧之后不会放松逐渐弹回,同时释放力,使钟表转动起来。
塔轮
钟表零件之一。源于法文fusee,其意是重叠盘起来的槽,外形底大顶小,看似一座宝塔,中国人直呼其为塔轮。塔轮与发条、链条一起组成钟表的动源。
链条
链条是连接条盒与塔盘轮的关键部件,有些地方还把表内的金属小链条称之为小芝麻链。不同规格的金属链条由薄厚不同的钢性板材与不同直径的钢梃加工而成,其形状与结构类似自行车的链条,只是没有入齿尖的间隙。链条两端各有一个挂钩,有同向的,也有异向的,一端钩挂在条盒上,另一端钩挂在塔盘轮上。在乾隆时期的许多钟表中,条盒与塔盘轮的连接有采用皮弦的,也有采用链条的。故宫博物院馆藏钟表采用金属链条的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