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金宗喀巴喇嘛像 - 故宫金银锡器藏品

12-01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金宗喀巴喇嘛像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金宗喀巴喇嘛像
时代
门类 金银锡器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221587)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金宗喀巴喇嘛像❖图片

金宗喀巴喇嘛像 | 故宫金银锡器藏品

金宗喀巴喇嘛像❖简介

宗喀巴像,清乾隆,通高58厘米,底径19×28厘米。

宗喀巴像金质。面相慈祥安宁。座、背光、左右一对挂灯上遍饰绿松石、珊瑚、珍珠等贵重装饰物。六世班禅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从西藏来京为乾隆皇帝七十万寿祝寿时进献一尊精美的宗喀巴大师像,后清宫仿照六世班禅所献之像用黄金成造此像。

宗喀巴(1357—1419年)是藏传佛教 格鲁派创始人,本名“罗桑扎巴”,生于青海湟中,因藏语称湟中一带为“宗喀”,故被称为宗喀巴。


相关知识科普


宗喀巴

宗喀巴(1357--1419年),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创始人。本名“罗桑扎巴”,生于青海湟中,藏语称湟中一带为“宗喀”,故被尊称为宗喀巴。幼时出家,学显密教法10年,16岁入藏深造,得大师指点,佛学精进,显密兼通。鉴于当地佛教戒行废弛,僧侣生活放荡,遂以噶当派教义为本,结合自己的见解,从倡导戒律入手,进行改革,《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为其代表作。明永乐七年(1409年),宗喀巴在帕竹地方政权的资助下,于拉萨大昭寺创办了大祈愿法会,同年又在拉萨东建立了甘丹寺,标志格鲁派体系的形成。后格鲁派成为西藏地方执政教派,在蒙藏等地广泛流行,成为藏传佛教中最大的宗派。

背光

背光指佛、菩萨像背后之光相,常作火焰纹,火焰象征佛、菩萨之智慧。大至分为项光(又称头光)和身光(又称举身光、舟形光)二种,其形式依时代、地方、佛菩萨的种类而有所不同。

珊瑚

珊瑚是由生长在海里的一种低级腔肠动物珊瑚虫分泌出来的大量石灰质堆积而成,多呈树枝状,断面有同心层状花纹。其化学成分为碳酸钙,主要以方解石的形式出现,硬度为3.5—4,比重为2.60—2.70。不耐酸碱。珊瑚主要有红、白、绿、紫等颜色,其中以颜色纯正的红珊瑚为上品。

珊瑚质地细腻柔韧坚实,可用来雕刻工艺品或镶嵌首饰,还可入药。在亚洲,珊瑚的主要产地在日本到台湾一线海域,海南岛及西沙群岛亦有出产。

清代,一、二品官员的顶戴都是用红珊瑚制成。

六世班禅

六世班禅,法名罗桑贝丹益西(1738—1780年),藏传佛教格鲁派领袖,今西藏日喀则专区南木林人。乾隆五年(1740年)被认定为五世班禅额尔德尼的转世灵童,翌年迎入扎什伦布寺作床,由安钦·罗桑苏巴为教授其经典并授沙弥戒。乾隆十四年(1749年),他前往拉萨布达拉宫,拜七世达赖喇嘛为师学习佛法。三十年(1765年),清朝廷为颁赐其金册、金印,册封其为班禅额尔德尼。四十四年(1779年),六世班禅率领僧俗众人前往热河避暑山庄庆贺乾隆帝七十寿辰,历时一年多的跋涉,于翌年七月到达热河,受到隆重的接待。此前仿扎什伦布寺修建了须弥福寿庙,供班禅起居。参加庆典活动之后,八月班禅前往北京,在京期间,观瞻了皇宫及京内的各大寺院,诵经作佛事。十一月突患天花圆寂于西黄寺。

藏传佛教

中国佛教两大派系之一,形成于藏族地区,发展、传播于藏、蒙、土、裕固、纳西等少数民族地区,是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佛教。 7世纪佛教传入西藏,松赞干布、赤松德赞等几代赞普支持佛教,翻译佛经,创建桑耶寺,佛教有了初步发展。 9世纪中叶,朗达玛上台兴苯灭佛,佛教受到毁灭性打击。10世纪后期佛教又从阿里和多康地区复兴,根据不同的佛法传承,形成宁玛、噶丹、萨迦、噶举等众多教派。元朝以后,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在中央政府扶持下曾先后取得西藏地方政教合一的统治权。藏传佛教中有由《丹珠尔》、《甘珠尔》两部分组成的藏文《大藏经》,其寺院组织严密,学经制度健全,修行上“显密并重”。以无上瑜伽部密法为最高最深之法。

格鲁派

藏传佛教主要的教派之一。“格鲁”意为善规,因该派主张僧人应严守戒律和修行次第而得名,亦俗称“黄帽派”、“黄教”。该派奉宗喀巴大师(1357--1419年)为开派祖师。永乐七年(1409年)正月,宗喀巴在帕竹地方政权的支持下,于拉萨大昭寺举行了万人祈愿法会,同年又在拉萨东北兴建甘丹寺,并自任住持,是为格鲁派形成之标志。后西藏之达赖、班禅及内、外蒙古之章嘉、哲布尊丹巴等四大活佛转世系统皆属格鲁派。该派教理上继承阿底峡所传之龙树的中观思想,主张缘起性空。修习上止观并重,尤其强调戒律为佛教之本。此一派至明清时渐为西藏佛教之正统,并为朝廷所重,一直掌管西藏地方政教大权。

相关文章

  • 银空首布 - 河南博物院藏品
    银空首布 - 河南博物院藏品

    银空首布春秋(前770-前476年) 通长10.5厘米,宽6厘米,厚0.2厘米,重134.1克 1974年河南省扶沟县古城村出土 长方形铲,空首,銎呈椭圆形铸于布身内,上大下小,侧面各有一范缝,銎一面中部有空,下端有一气洞,平肩,两肩上端各有一锥状倒刺,平足,通体多次划伤。 (文字内容源于河南博物院编《中原古代文明之光丛书》之《逐鹿与争鸣:东周时期》,北京:...

    289 银空首布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金元宝式盒 - 故宫金银锡器藏品
    金元宝式盒 - 故宫金银锡器藏品

    金元宝式盒,清,高2.5 厘米,长4.7 厘米,宽2.8厘米。...

    860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金银锡器藏品
  • 金云龙纹提炉 - 故宫金银锡器藏品
    金云龙纹提炉 - 故宫金银锡器藏品

    金云龙纹提炉,清同治,炉高23厘米,口径17.2厘米,杆长103厘米。提炉以黄金制作。圆形,带镂空盖,炉身有三兽耳,下置三象首足。三耳系有三条金链,与紫檀木嵌金錾龙首杆相连。提炉底刻“同治十一年八成金二两平重一一二两九钱”。提炉为皇帝卤簿仪仗中陈设的器物。陈设时以皇帝升座处为中心,与啐壶、水瓶、香盒、盥盆等分左右置于红漆描金托盘和金杌之上。...

    214 龙纹 镂空 紫檀木 卤簿 描金
  • 金宜子宜孙双喜如意 - 故宫金银锡器藏品
    金宜子宜孙双喜如意 - 故宫金银锡器藏品

    金宜子宜孙双喜如意,清,长18厘米,头宽6.6厘米。...

    1419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金银锡器藏品
  • 金胎画珐琅仕女执壶 - 故宫金银锡器藏品
    金胎画珐琅仕女执壶 - 故宫金银锡器藏品

    金胎画珐琅 仕女 执壶,清乾隆,高39 厘米,柄流宽28厘米。...

    682 画珐琅 珐琅 仕女 执壶
  • 金累丝博古纹花囊 - 故宫金银锡器藏品
    金累丝博古纹花囊 - 故宫金银锡器藏品

    金累丝博古纹花囊,清,高2 厘米,长7.8 厘米,宽5.7厘米。...

    725 点翠
  • 金嵌松石双耳扁方瓶 - 故宫金银锡器藏品
    金嵌松石双耳扁方瓶 - 故宫金银锡器藏品

    金嵌松石双耳扁方瓶,清,高25.5厘米,口径10×8厘米。瓶金质,八成金。方形口、足,口外饰卍字纹,器两侧饰兽耳衔环。瓶身广泛运用累丝和镶嵌工艺,组成玉兰、梅花、菊花、松枝、鹤、鸟、蝶等图案。清代金器工艺在继承明代多嵌饰的基础上发展为将金与其他材料混合制作器物。...

    1217 兽耳衔环 累丝 镶嵌
  • 玉柄铁剑 - 河南博物院藏品
    玉柄铁剑 - 河南博物院藏品

    玉柄铁剑西周(前1046-前771年) 通长34.2厘米,柄长12.2厘米,剑身长22厘米,叶宽3.8厘米,玉剑茎最大直径1.8厘米 1990年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地2001号墓出土 玉柄铁剑出土于河南省三门峡虢国国君虢季墓中。虢季生活在两周之际,玉柄铁剑为其生前珍视之物。这是一柄典型的短剑,学术名称是玉柄铜芯铁剑,被誉为“中华第一剑”,其实准确地说,应当称...

    562 玉柄铁剑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金嵌珠七珍 - 故宫金银锡器藏品
    金嵌珠七珍 - 故宫金银锡器藏品

    金嵌珠七珍,清,高44厘米,底径16×11.5厘米。七珍,亦称七政宝,为佛前供器,原为古印度神话中转轮王福力所生之宝。一为轮宝,降伏四方恶魔;二为白象宝,佛以形象教人;三为绀马宝,驱驰四方,跋涉生死大海;四为神珠宝,净浊水;五为玉女宝,为转轮王之供养;六为主藏臣宝,掌宝藏;七为将军宝,是转轮王的护法神。此七珍用金成造,满嵌珠石,做工精细,是宫中法器的代表作品...

    1037 七珍 法器
  • 金累丝嵌松石花卉纹盒 - 故宫金银锡器藏品
    金累丝嵌松石花卉纹盒 - 故宫金银锡器藏品

    金累丝嵌松石花卉纹盒,清,高5 厘米,长8.3 厘米,宽7厘米。...

    459 累丝 花卉
  • 金带托酒杯 - 故宫金银锡器藏品
    金带托酒杯 - 故宫金银锡器藏品

    金带托酒杯,清,杯高6厘米,口径6.5厘米,足径3厘米;盘高3厘米,直径15.8厘米。 杯、盘均捶揲成型。杯身鱼籽纹地上对称装饰缠枝 西番莲图案两组,两侧间饰古钱纹。口沿及足各有回文一周。花耳顶部镶嵌金珠。盘心凸起覆莲座,座周錾刻西番莲,鱼籽纹地。宽折沿表面錾刻扇形纹。饮酒在中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不同时期的酒具也是各具特色。商周时期,青铜酒具为社会上层宴饮...

    813 捶揲 缠枝 西番莲 回文 镶嵌 錾刻 执壶
  • 金嵌玉石葫芦式盒 - 故宫金银锡器藏品
    金嵌玉石葫芦式盒 - 故宫金银锡器藏品

    金嵌玉石葫芦式盒,清,高6厘米,长15厘米,最宽10.5厘米。盒九成金制,累丝工艺,为葫芦形状。盖面嵌玉质大葫芦一个,大葫芦上嵌一青金石小葫芦及枝叶。盖面另嵌有粉色碧玺葫芦、翠玉小葫芦各一,并有青金石、绿松石制作的枝叶和藤蔓。盒内附蓝宝石一块、铜镀金小如意一枚。葫芦为藤本植物,藤蔓绵延,结食累累,籽粒繁多,故被视作象征和祈求子孙万代的吉祥物。葫芦蔓上结着数个...

    865 葫芦式 累丝 碧玺
  • 金嵌珠“万寿无疆”杯盘 - 故宫金银锡器藏品
    金嵌珠“万寿无疆”杯盘 - 故宫金银锡器藏品

    金嵌珠“万寿无疆”杯盘,通高7.5厘米,杯径7厘米,盘径19厘米。杯略高,筒状,圆口,上大而下小。杯外壁錾行龙,龙身侧为缠枝莲纹,近足处有海水纹。杯两侧各有一耳,耳上部为莲花托,托上嵌大珍珠一颗,其下为镂空篆字,一耳为“万寿”,一耳为“无疆”,字下有灵芝纹。杯底圈足。托盘较阔,宽沿,其上錾缠枝莲,四方嵌珍珠4颗。盘内平底,錾8朵莲花,其间4朵嵌珍珠为花心。中...

    519 錾花 行龙 缠枝 缠枝莲 镂空 灵芝 龙纹 清宫内务府造办处
  • 银刻花山水人物提梁壶 - 故宫金银锡器藏品
    银刻花山水人物提梁壶 - 故宫金银锡器藏品

    银刻花山水人物提梁壶,清乾隆,通高31.5厘米,口径8厘米。壶银胎刻花,粗颈,橄榄肚,圈足。腹上一面一装龙首探出吞吐曲流,相对一面安环形,盖顶六面曲珠钮,各每面均刻折枝花,盖周饰云龙纹,有活环,壶身两侧“S”形柄穿越其中,使柄、盖相连。此壶通体刻纹精细,颈部刻松鼠葡萄纹,腹部以山水竹林为背景,分别刻携琴访友、饮酒赏月、读书听诗、老者对弈等山水人物图,近足处刻...

    1352 刻花 提梁壶 折枝 龙纹 葡萄纹 杂宝纹
  • 金錾云龙纹执壶 - 故宫金银锡器藏品
    金錾云龙纹执壶 - 故宫金银锡器藏品

    金錾云龙纹 执壶,高31.5厘米,腹径16厘米。壶金质,身较高,撇口,细颈。壶口上有一锥形盖,盖面自上而下分为四层,每层亦錾云龙纹,盖下有一锥形榫,插入壶口。颈中部饰一周素箍,其上呈条状分割,内饰云龙纹。壶腹呈球形,以纵向条纹分割,其间亦饰云龙纹,龙尾向上,头朝下,与颈部云龙图案方向相反。壶足似倒置漏斗,圆形,上细而下阔,饰云龙、海水、火焰纹。壶流细而长,整...

    215 龙纹 执壶 錾花 兽面纹 浮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