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缂丝瑶池吉庆图轴 - 故宫织绣类藏品

11-24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缂丝瑶池吉庆图轴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缂丝瑶池吉庆图轴
时代
门类 织绣品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072904)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缂丝瑶池吉庆图轴❖图片

缂丝瑶池吉庆图轴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缂丝瑶池吉庆图轴❖简介

缂丝 瑶池吉庆图轴,明,纵260厘米,横205厘米。

此图描绘了神话传说中西王母在西天瑶池庆寿的场景。9位仙女各捧寿礼,凤凰、仙鹤、天鹿、祥云、灵芝、青松、翠柏点缀其间,以强调吉庆祝寿的主题。

此图轴宽两米有余,是现存明代最大的缂丝作品,可以想见其织机之巨大,工程之浩繁,在历代缂丝作品中亦属鲜见。其织缂并未因画幅巨大而粗率逊色,反而愈显精妙繁复,行梭运丝巧于变幻,除常见的平缂搭缂外,细部晕色采用长短戗木梳戗以及华丽的凤尾戗,仙女鬓角用长短戗技法使发丝自然写实,衣纹用构缂技法突出了飘逸轻柔的感觉,瑶池的水波纹及五彩祥云用惯缂和“结”的技法使之更具立体效果。

此图轴画面布局饱满、大气,设色华丽精妙,是庆贺寿辰时之场合精美装饰品。


相关知识科普


缂丝

中国传统丝织工艺品种之一,其历史悠久。其织法以生丝为经,熟丝为纬,先将预定的图案纹样以墨线勾稿,画在经线面上,然后用几只乃至几十只装有不同色纬的小梭,依照纹样的轮廓和色彩以小梭、拨子等工具,用平戗、搭梭、长短戗、木梳戗、环缂(音刻)、掼缂、双子母经、绕、勾边线等多种技法,将多种彩色纬丝分段缂织,按图稿所示与经线交织,形成“通经断纬”。织物表面只显彩色的纬纹和单色的地纬,正反两面花纹和色彩一致。由于采用局部回纬织制,纬丝并不贯穿整个幅面,即花纹与素地及色与色之间呈小空或断痕,“承空观之,如雕镂之象”,故名缂丝,又名刻丝、克丝、刻色等。 宋代缂丝大都摹缂名家书画,北宋时以定州的缂丝最为有名,南宋时以淞江朱克柔的缂丝最负盛誉。明清时除缂织书画、诗文、佛像外,还缂织袍服、屏风、靠垫等,尤以苏州缂丝最为精美。由于缂丝工艺繁复,一件成功的作品,所用人力物力非普通人家可以承受,故有“一寸缂丝一寸金”之说。

瑶池

《史记·大宛列传》引《禹本纪》:“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其上有醴泉、瑶池。”此即《山海经·西次三经》所记之瑶池,是传说中西王母的住所。

灵芝

蕈的一种。食用灵芝,有强筋骨、益精气的滋补作用。灵芝在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具有吉祥长寿的寓意。灵芝的出现,预兆着国泰民安,世事昌达,所谓“圣人休祥,有五色神芝含秀而吐荣”(《神农本草》)。《瑞应图》也称:“芝英者,王者德仁而生。”灵芝图案多出现于各种材质的古代艺术品和建筑彩画中。

平缂

依照图案色彩的变化要求,顺经纬之理进行平纹交织。

搭缂

缂丝技法术语之一,亦称“搭梭”。当缂织两种不同颜色的花纹边缘时,因两色不能互相连接而形成裂缝,故在每隔一定距离处,使两边的色纬相互搭绕对方色区的一根经线,以避免竖向裂缝过长而形成裂口,此种缂织技法称搭缂。

长短戗

缂丝戗色技法之一。即在花纹由深至浅的晕色中,利用缂丝线条伸展的长短变化,使深色纬与浅色纬相互交叉,从而得到自然晕色的效果,至今仍沿用。

木梳戗

缂丝技法之一,为朱缂法的一种。与长短戗不同的是,其不同色阶的丝线互相交错戗织时,边缘整齐划一,如同木梳齿缘一般,故名。

凤尾戗

缂丝戗色技法之一。戗头是一粗一细间隔排列,粗者短,细者长,似凤尾形。

构缂

缂丝技法之一,又称构(勾)边。在纹样的边缘部位,以区别于主体纹样色彩的另一种色线缂出明显的边界或轮廓线,具有分别色彩层次和划分纹样之间界线的作用。

五彩

彩瓷品种之一。“五彩”意为多彩,且一般来说,其中必含红彩。在已高温烧成的白瓷或已绘局部图案的青花瓷上以红、绿、黄、紫、黑、蓝等彩描绘图案纹饰,再经彩炉低温烧成。再配以其它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按生产工艺之不同,通常人们将五彩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大类。

五彩是在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宣德时已有五彩,但明代釉上彩以红、绿、黄三色为多,嘉靖、万历时期的官窑釉上彩瓷,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彩相结合,称青花五彩。清康熙朝发明了釉上蓝彩、金彩和光亮如漆的黑彩,使釉上五彩成为彩瓷的主流。自雍正朝始,粉彩盛行,五彩只作为仿古瓷少量生产。五彩烧成温度略高于粉彩,不如粉彩般有柔软感,故又称“硬彩”或“古彩”。

“结”

缂丝技术中的戗色方法之一,即用相近的二色或三色线按退晕的色阶层次顺序缂织,从而使花纹更具立体效果,并富于装饰性。

相关文章

  • 明黄色彩云金龙妆花缎皮朝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明黄色彩云金龙妆花缎皮朝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明黄色彩云金龙妆花缎皮朝袍,清雍正,身长149厘米,两袖通长200厘米,袖口宽16厘米,下摆宽172厘米,左开裾长54厘米,披肩106-38厘米。清宫旧藏。朝袍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附披肩,裾左开。袍在明黄色缎地上织彩云金龙及海水江崖等纹样,镶石青色祥云花卉纹织金绸边。领、襟缀铜鎏金 錾花扣五,披肩缀同质扣三。领、襟、下摆及披肩饰以紫貂,袖口饰薰貂。袍内上...

    267 妆花 大襟 花卉 织金 鎏金 錾花 杂宝纹 江宁织造
  • 缂丝御笔君子小人论卷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缂丝御笔君子小人论卷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缂丝御笔君子小人论卷,清乾隆,纵26厘米,横186厘米。清宫旧藏。《君子小人论》为弘历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所作的一篇御制文,其旨在于警谕君臣:君子小人“其迹则不可不慎也”,告诫臣子弃别门户朋党之争,以避“祸延及国家”。此卷以乾隆皇帝这篇行书御制文为蓝本而缂织。牙白色地,以黑色丝线缂字。主要采用齐缂技法制作,个别带长竖笔划的字运用了搭梭技法,即在字色...

    370 缂丝 君子小人论 搭梭 诗塘 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 五福五代堂 天子之宝
  • 顾绣竹林七贤图轴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顾绣竹林七贤图轴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顾绣 竹林七贤图轴,清康熙,纵130厘米,横44厘米。清宫旧藏。此图轴在米色绫地上施五彩绣。图绣涓涓小溪旁,7位士人或弈棋,或扶竹观棋,或席地闲谈,或相见寒暄,一派超脱世俗、隐逸闲适的意境,画面清新淡雅。此图题材套用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故事,画面正上方墨书“千竿脩竹尘氛静,七士诗书逸兴賖”,并绣朱章“露香园”圆印和“青碧斋”方印二方。此图轴绣、画结合,其中...

    1294 顾绣 竹林七贤
  • 大红色缎绣彩云金龙夹朝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大红色缎绣彩云金龙夹朝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大红色缎绣彩云金龙夹朝袍,清嘉庆,身长144厘米,两袖通长200厘米,袖口宽20厘米,下摆宽156厘米,左开裾长34厘米。清宫旧藏。 大红色朝袍为清代皇帝礼服之一,是皇帝春分时节在日坛祭日时穿用的祭服。此袍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附披肩,上衣下裳相连属,裾左开,缀铜鎏金 錾花扣五。缘饰蓝色团龙杂宝织金缎及平金边各一,外镶染银鼠皮边,内衬湖色缠枝菊暗花绫...

    744 大襟 鎏金 錾花 织金缎 织金 平金 缠枝 黄纸
  • 《韩希孟宋元名迹册·花溪渔隐图》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韩希孟宋元名迹册·花溪渔隐图》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韩希孟绣宋元名迹册·花溪渔隐图》,明崇祯,纵33.4厘米,宽24.5厘米。此图为《韩希孟绣宋元名迹册》之第八幅,在白色绫地上绣成。绣品画面由远山、江水和岸滩构成,空间处理繁简有致。起伏绵延的远山以其低矮之势而显旷远之意。江水浩渺,一渔者驾孤舟独钓寒江,在宽阔的江面衬映下备显孤单落寞。近处滩岸详加描绘,一草一木,细密清晰,犹现眼前,深得王蒙画树点勾渲染、一树...

    1297 韩希孟 花溪渔隐图 渔隐 王蒙 渲染 擞和针 抢针 齐针
  • 洒线绣武松打虎经皮面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洒线绣武松打虎经皮面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洒线绣武松打虎经皮面,明,长35厘米,宽15.5厘米。此经皮面以黄色二经绞直经纱为底衬,上以黄、红、蓝、绿、白等色衣线和绒线为绣线,采取2-3配色法,以反戗针、齐针、散套针、缉线、高绣、松针、滚针、刻鳞针、正戗等针法绣制武松打虎的场面。经面上部为一条一爪侧升龙,作戏珠式。中部绣一硕大的宝葫芦,葫芦轮廓内绣山岗、松树,武松头戴纱帽,身着公服袍,腰系公服带,足穿...

    796 洒线绣 衣线 绒线 反戗针 戗针 齐针 散套针 套针
  • 大红色缠枝花果纹织金缎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大红色缠枝花果纹织金缎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宽83.5厘米图案主题“四季富贵”由桃实、牡丹、石榴、荷花相间,依次排列,花叶技脉繁茂而舒展,红色与金色相互映衬。据清宫档案,此类金缎除用于宫殿内铺陈装饰外,在清乾隆、嘉庆年间,清廷每年赏给西藏地方高僧和地方官员规定数额的缎匹。...

    547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织绣类藏品
  • 绿色缎海棠菊花纹狗衣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绿色缎海棠菊花纹狗衣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绿色缎海棠 菊花纹狗衣,清晚期,长60厘米,宽43厘米。养狗是清代后妃休闲玩乐的重要方式之一,宫廷内设有养狗处,专门管理养狗的事务,狗的数量多达数百只。晚清时慈禧太后酷爱玩狗,对狗宠爱备至,常常在出游时携爱犬数十只同行。端康皇贵妃也喜养狗,曾命宫廷画师为其驯养的9只名贵的哈巴犬作画留念。清宫中的这些犬大都出身名贵,毛色光洁柔美,活泼灵敏,聪明伶俐,极为招人喜...

    1655 海棠 菊花纹 织金缎 织金 花卉
  • 嵌料石万寿字花盆底女鞋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嵌料石万寿字花盆底女鞋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嵌料石万寿字花盆底女鞋,清光绪,高20.5厘米,长23厘米,宽9厘米。此鞋为花盆底鞋,是后妃鞋的一种。它用明黄色缎和黑色素缎拼接而成,并镶饰蓝色白花绦带。鞋面上的蝙蝠、花卉纹以堆绫手法制成。堆绫是将彩色绸缎按事先设计好的图案剪裁成形,粘贴于地料上后进行缝缀。这种工艺具有较强的立体感。后妃鞋依木底形状分为元宝底鞋、高底鞋和花盆底鞋。此花盆底女棉鞋,高跟、木底,...

    1608 花盆 花卉 堆绫
  • 品蓝地斗鸡纹广缎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品蓝地斗鸡纹广缎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品蓝地斗鸡纹广缎,清光绪,幅宽73厘米。此件织物地组织为品蓝色八枚经面缎纹,以白、雪青、绛、玫瑰紫、果绿、金黄等彩色绒丝为纹纬 通梭织成。织物的主体纹样为两只相斗的公鸡,辅以菱形花卉纹。纹样呈纬向连续交错排列。广缎产于我国广东省,与著名的“粤绣”工艺作品一样,具有浓郁的岭南风格。广缎的表现手法独特,装饰效果极强,纹样的轮廓、线条工整清晰,配色鲜艳又繁而不乱。...

    1967 广缎 纹纬 通梭 花卉
  • 宝蓝缎彩绣平金云龙纹朝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宝蓝缎彩绣平金云龙纹朝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宝蓝缎彩绣平金云龙纹朝袍,清乾隆,苏州绣制,身长142厘米,两袖通长192厘米。朝袍为披肩右衽捻襟马蹄袖式,石青缎素接袖一段,衬月白小缠枝暗花绫里。披肩绣二龙戏珠。朝袍的主题纹饰为云龙纹。袍身纹饰由云龙与柿蒂纹组合而成,前胸、后背、两肩、腰帷、衽、底襟、下摆、袖端共绣龙纹43条,分别为正龙、团正龙、行龙。前胸和后背的正龙中心绣一团暗八仙捧寿与海水江崖纹,间以...

    498 平金 龙纹 月白 缠枝 行龙 暗八仙 八仙 十二章
  • 绿地凤穿牡丹纹库金缎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绿地凤穿牡丹纹库金缎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绿地凤穿牡丹纹库金缎,清乾隆,纵858厘米,横78.7厘米。此库金缎为七枚缎纹组织,经密为116根/厘米,经线投影宽0.1mm,纬密为32根/厘米,纬线投影宽0.25-0.3mm,无捻。纹纬为单圆金线,圆金线为24根/厘米,投影宽0.15-0.2mm。缎面纹饰为凤穿牡丹,飞凤两排,每排8只,上下交错,一排凤首向左,一排凤首向右,相对飞翔于盛开的牡丹花丛中,组...

    1930 凤穿牡丹 库金 纹纬 圆金线 织造 江宁织造
  • 雪青色缎绣竹蝶纹花盆底鞋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雪青色缎绣竹蝶纹花盆底鞋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雪青色缎绣竹蝶纹花盆底鞋,清光绪,长22厘米,高18厘米。清宫旧藏。此鞋为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制作。其底形似花盆,以木材为料,外髹白漆,四周钉缀彩色料石作卍字、蝙蝠和彩带等纹样,谐寓“万代福寿”。鞋帮使用雪青色缎,其上绣制竹蝶纹。鞋口处镶以金线盘成的曲水纹绦边。此鞋做工精巧,秀丽华美。清代后妃的鞋有元宝底、花盆底和高底三种形式,花盆底又称为马蹄底,因其鞋底形似马...

    1073 花盆 清宫内务府造办处 内务府 绦边
  • 织锦三十五尊无量寿佛轴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织锦三十五尊无量寿佛轴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织锦三十五尊无量寿佛轴,清乾隆,纵135厘米,横74厘米。清宫旧藏。画面中35尊佛像形态相同,唯颜色各异。每尊佛均端坐于莲花宝座之上,手捧宝瓶,背后衬火焰、祥云。此幅织锦悬于佛堂中用于供奉。无量寿佛像常在祝寿场合陈设。清宫每年都要制作各种材质的无量寿佛,用于万寿节等庆贺活动。此幅佛像用色多达十余种,属织造工艺繁复的多重经纬显花锦,其运梭细致工整,图案规矩匀称...

    489 无量寿佛 宝座 万寿节 织造 造工 圆金线
  • 藕荷色实地纱缀绣平金八团夔龙单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藕荷色实地纱缀绣平金八团夔龙单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藕荷色实地纱缀绣平金八团夔龙单袍,清乾隆,身长147厘米,两袖通长150厘米,袖口宽21厘米,下摆宽123厘米。左右裾长85厘米。清宫旧藏。此袍圆领,右衽大襟,裾左右开,镶中接袖,黑色素接袖,马蹄形袖端。以单层藕荷色实地纱为衣料。全身钉缀绣团万寿花卉夔龙纹的补子八团,领边绣喜相逢纹样九团,两中接袖和两马蹄袖端各绣喜相逢纹样三团。喜相逢纹样以对向的双蝶构成,寓...

    1627 实地纱 平金 夔龙 大襟 花卉 龙纹 喜相逢 平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