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秦子戈 - 故宫青铜器藏品

12-06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秦子戈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秦子戈
时代
门类 青铜器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093030)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秦子戈❖图片

秦子戈 | 故宫青铜器藏品

秦子戈

秦子戈 | 故宫青铜器藏品

秦子戈铭文拓片

秦子戈❖简介

秦子,春秋后期,长23.1厘米,宽11.5厘米,重0.240kg。

戈长刃,直“内”,内上有一长“穿”“胡”上有三穿,有“栏”上刻划铭文15字:

秦子作造,中辟元用,左右师魼,

用逸。宜。

记秦子(秦子指初即位的幼君)做戈,秦君自用,左右两军,迅速出动。宜地(“宜”为地名)所造。


相关知识科普


商周时期最为常见的一种青铜武器,古称勾兵,由戈头、柲、柲冒和柲末的鐏组成。

“内”

青铜戈的部位名称,位于戈头后部。当用援戳刺敌人时,可增加力度与速度,也可以同援合力摚架对方的攻击。

“穿”

用来穿系绑长柄的带子的穿孔。

“胡”

青铜戈或戟锋刃曲而下垂的部分,一面为锋刃,一面有案,以用线索固定于柲上。

“栏”

戈头中部位于援、内之间的凸起的长条。

青铜戈部位名称,即戈的前端两侧带刃部分,与柲方向垂直的两侧带刃部分。柲即戈柄。

相关文章

  • 鲁大司徒『0024』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鲁大司徒『0024』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鲁大司徒 『0024』,高28.6厘米,宽25.2厘米,重7.24kg。直口浅盘,平底,圈足,腰部有一束箍。盖上有花瓣形捉手,可却置。整体饰变体蟠虺纹,盖的捉手和圈足镂空。盖、器对铭,各4行25字:鲁大司徒厚氏元作膳『0024』(音甫),其眉寿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之。铭文大意:鲁国的大司徒厚氏元自做盛食之『0024』,祈望万年长寿无疆,子孙后代永远宝用此...

    1993 司徒 却置 蟠虺纹 镂空 对铭
  • 矢镞 - 故宫青铜器藏品
    矢镞 - 故宫青铜器藏品

    矢镞,春秋后期,长7.5厘米,宽2.2厘米,重0.0185kg。此矢镞锐锋,两翼张开,翼端呈收削之势。青铜镞始见于二里头文化遗址中,是我国最早的青铜兵器之一,商代早期已大量使用。西周时期可见带铤双翼镞,有的双翼还呈镂空状。春秋时期常见的形制有翼型和无翼型,其中翼型镞之双翼出现了收削的趋势。...

    1460 镂空
  • 『0552』癸觚 - 故宫青铜器藏品
    『0552』癸觚 - 故宫青铜器藏品

    『0552』癸觚,通高30.9厘米,口径16.3厘米,重1.26kg。觚高体细腰,大口外侈,圈足。颈部饰蕉叶纹,腰部上方饰蚕纹,腰与足饰兽面纹。圈足上方有十字孔。足内刻 “『0552』癸”二字铭文。“『0552』”代表某一氏族的族徽,表明此觚是『0552』族为其父辈名“癸”者所做的器物。...

    214 蕉叶纹 兽面纹
  • 蟠虺纹铜盘、匜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蟠虺纹铜盘、匜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蟠虺纹铜盘、匜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盘通高9.5厘米,口径43厘米;匜通长22.5厘米,高14.5厘米 1978年河南固始侯古堆吴国勾敔夫人墓出土 盘唇口,直壁,平底,三蹄足。盘壁饰一周蟠螭纹。匜直壁,平底,前有兽首张口作流,后有兽尾作鋬。腹壁饰一周蟠虺纹,流和鋬上均有透雕的兽面纹。 盘、匜均为水器,配合使用,以匜浇水,用盘承接。商周贵族们在祭祀...

    843 青铜器 蟠虺纹铜盘、匜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契刀五百”钱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契刀五百”钱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契刀五百”钱长7.42厘米,直径3.0厘米,厚0.35厘米,重16.5克 刀环如大钱,有内外廓,面文环有“契”“刀”二字在穿右左;币身为刀形,“五百”二字直列刀身,均篆字阳文。该币制作较为精整,在新莽货币制度规定,一枚当五铢钱五百枚,同“一刀平五千”一样,亦为当时收兑民间黄金之用。 (文字来源于河南博物院编著的《中原藏珍品鉴  卷贰》(2014年)一书。)...

    1596 青铜器 契刀五百钱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铸子叔黑『0032』簠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铸子叔黑『0032』簠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铸子叔黑『0032』簠,高17.8厘米,宽27.6厘米,重4.24kg。器斜壁,腹较浅,有简化的兽首形环耳,器与圈足的底边均有“『0099』”形缺口。盖可却置。器、盖对铭,各4行17字:铸子叔黑『0032』(音夷)肇作宝『0032』其万年眉寿,永宝用。铭文大意为铸国公子叔黑『0032』自作宝簠,祈望万年长寿,永宝用之。传此器为清光绪初年出土于山东桓台。...

    663 却置 对铭
  • 有鞘剑 - 故宫青铜器藏品
    有鞘剑 - 故宫青铜器藏品

    有鞘剑,战国后期,剑长46.3厘米,宽5厘米;鞘长39厘米,宽5.5厘米,合重0.9kg。此剑首呈圆盘形,“茎”上有两周凸起的圆箍,格宽而厚,剑刃锋利。所配剑鞘用木板制成,外髹黑漆。战国时期剑不仅是兵器,也是古代贵族平时随身佩带之物,用以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亦可用以防身。...

    1322 剑首
  • 外卒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外卒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外卒铎,通高11厘米,宽9厘米,重0.46kg。铎桥形口,方柄中空,柄内有横梁,隧饰兽面纹。隧两面分别有铭文5字,一面为铸造文字: “外卒铎”。一面为刻画文字:“锺尹。”“外卒铎”记此为外卒之铎,“锺尹”则是官名。...

    841 兽面纹
  • 铜弩机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铜弩机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汉代望山高6.8厘米,郭宽3.2厘米,郭长12.7厘米征集...

    1012 青铜器 铜弩机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父丁尊 - 故宫青铜器藏品
    父丁尊 - 故宫青铜器藏品

    父丁 尊,商代。...

    1038 父丁
  • 大良造鞅镦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大良造鞅镦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大良造鞅镦,战国后期,通高5.7厘米,宽2.4厘米,重0.08kg。镦圆筒状,平底,中空,有节,节下有相对的二穿孔。器身刻画铭文4行13字:十六年,大良造庶长鞅之造。雍囗。其大意是:记在十六年,大良造(“大良造”为官名)下庶长(“下庶长”为爵名)鞅(即史书所载“商鞅”)监造此镦。雍是铸造地或存放地。黽是人名。...

    1627
  • 『0035』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0035』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0035』鼎,通高35.3厘米,宽28.5厘米,重740克。鼎圆体,口沿外折,双立耳,大腹,颈部及腹部均有六凸棱,腹下有三柱足。颈部饰夔纹,腹部饰兽面纹,足根部以凸棱为中心饰兽面纹。器内壁有族名“『0035』”。...

    1443 夔纹 兽面纹
  • 几何云纹铜壶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 兽面纹鼎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兽面纹鼎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兽面纹鼎商代前期(公元前1600-前1300年) 通高18.3厘米,口径16.5厘米 1955年河南郑州白家庄出土 圆形。敞口,外折沿,沿上有一对立耳,深腹,圜底,三圆锥状足,腹上部用一周三组兽面纹装饰。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Plentiful Central Plains——Henan's Resplendent  Antiqu...

    1269 青铜器 兽面纹鼎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环耳蹄足铜敦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环耳蹄足铜敦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环耳蹄足铜敦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通高20.3厘米,口径22.6厘米 1966年河南潢川高稻场出土 敞口,折沿,束颈,鼓腹,圜底,其下有三个矮蹄足。盖呈覆钵形,中央有六个环形捉手,沿部有三个边卡。盖之肩部与器腹部各附四个对称的半环耳,耳上饰几何纹,盖顶饰蟠虺纹,其余部分素面。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Plentiful C...

    1702 青铜器 环耳蹄足铜敦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