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钧窑玫瑰紫釉鼓钉三足洗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钧窑玫瑰紫釉鼓钉三足洗 |
时代 | |
门类 | 陶瓷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145458)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钧窑玫瑰紫釉鼓钉三足洗❖图片
钧窑鼓钉三足洗
钧窑鼓钉三足洗-款识
钧窑玫瑰紫釉鼓钉三足洗❖简介
钧窑 玫瑰紫釉鼓钉三足洗,时代?高9.4厘米,口径23.5厘米,足距9.5厘米。
洗直口微敞,弧腹,底承以三个如意头足。器身上下饰鼓钉二周(上22枚,下18枚)。内施天蓝色釉,外施玫瑰紫色釉。外底薄刷黄褐色护胎釉,绕底一周有支烧痕,并刻有“一”字标记。河南禹县钧台窑址曾发现刻有“一”至“十”数目字的钧瓷标本,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钧窑瓷器相同。外底横刻“瀛台”、竖刻“静憩轩用”铭文,为清代宫廷刻款。
此件洗属钧窑同类器物中尺寸最大者。其玫瑰紫釉色及蚯蚓走泥纹为钧窑瓷器之特征,是为传世钧窑花器的代表作品。
相关知识科普
钧窑
北宋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城内的八卦洞。钧窑利用铁、铜呈色的不同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纯天青、纯月白等多种釉色,以蛋白石光泽的青色为基调,具有乳浊而不透明的效果。钧瓷的又一特征是釉面上常出现不规则的流动状的细线,称“蚯蚓走泥纹”。北宋钧瓷的器形主要有花盆、盆托、洗、盘、炉、钵、碗、尊等。花盆、盆托、尊等器物底部往往刻有一至十的数目字,表示一套器物的大小序号,还有的刻有“奉华”等字样。
玫瑰紫釉
是宋代钧窑创烧的一种窑变釉。釉料中含有氧化铜、铁、钴、锰等呈色元素,经1300℃左右高温烧制而成。呈色绚丽多彩,斑驳瑰丽,红、蓝、青、紫相映成辉。据科学测试分析,该釉是由于在连续的玻璃相介质中悬浮着无数圆球状小颗粒,这些小颗粒能折射短波光,使釉面呈现美丽的蓝色乳光,又因釉中还原铜的呈色作用而现出红紫色,与天蓝色相映,宛若一片彩霞。
蚯蚓走泥纹
官钧瓷釉的特征之一。因钧釉釉层颇厚,在窑变烧制过程中在较低温时,釉产生裂纹,后经高温时粘度较低部分流入空隙填补裂纹,其形似雨后蚯蚓在泥上走过状,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