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李户生造石双思惟像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李户生造石双思惟像 |
时代 | |
门类 | 雕塑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040173)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李户生造石双思惟像❖图片
李户生造石双思惟像❖简介
李户生造石双思惟像,隋开皇八年(588年),残高26.2厘米。
透雕双思惟菩萨双弟子四身像,思惟菩萨姿势相对。左思惟菩萨上半身缺失。右思惟头戴三叶宝珠冠,宝缯披在肩两侧。戴桃尖项圈,袒上身,下着裙贴体,无衣纹。披帛绕到上臂内侧垂下曳地,一直延伸到台面前沿。外侧腿半跏,内侧腿踏在小覆莲台上,赤足。内侧手抚足踝,外侧手支颐。圆柱形束帛座,无纹。思惟菩萨外侧残存小圆台上有穿鞋的双足,推测为站立的弟子。下为长方形基座,正面浅浮雕 博山炉与双狮。发愿文刻在基座的后面,为“开皇八年五月八日,李户生敬造白玉像一区,为亡父母。”。
相关知识科普
透雕
雕刻技法之一。一种是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背景部分,有单面雕、双面雕之分。另一种介于圆雕和浮雕之间,常用于民间床、窗、梁、护板的雕刻中。
思惟菩萨
刻画佛祖释迦牟尼未成佛前,为净饭王太子时,在闫浮树下,看到鸟啄伤虫,起慈悲心,即便思惟,离欲界,终于大彻大悟,获得“四禅地”成佛。思惟菩萨像表现的正是成佛前这一瞬间的情景。
菩萨
菩提萨埵之略称,为十界之一。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密行,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
宝缯
束宝冠的带子。它在造像中有多种表现式样,也是断定造像时代的特点之一。
披帛
用来缠绕身体的长幅织品。披帛缠绕方法不同,有时对鉴别时代特点有一定的帮助。
基座
也称之为台座、台子、座基、底座,通常是指垫衬在佛座下面的方(长)形石台。
浮雕
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纹饰或物象的一种雕塑。按凸起高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等,也有几种雕刻技法结合使用的形式,多见于高精繁杂的雕刻作品。
博山炉
即是香炉之一种,其水盘中央有一山形之盖,当中有一细柱顶立,系汉代之大铜器,后世则用作佛具,在六朝、唐代曾盛行一时。
发愿文
也称造像记。指刻于佛教造像上记载造像者姓名、造像时间、造像目的、佛像名称等内容的一种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