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粉彩御窑厂图大瓶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粉彩御窑厂图大瓶 |
时代 | |
门类 | 陶瓷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178479)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粉彩御窑厂图大瓶❖图片
粉彩御窑厂图大瓶
粉彩御窑厂图大瓶另面
粉彩御窑厂图大瓶上的绘制釉上彩局部
粉彩御窑厂图大瓶上的绘制青花局部
粉彩御窑厂图大瓶底部
粉彩御窑厂图大瓶❖简介
图大瓶,清道光,高63厘米,口径22厘米,足径22.5厘米。
瓶洗口、粗颈、长圆腹、圈足、沙底。颈肩处安双异兽耳。瓶腹内里施白釉,由肩至颈部及里口施。瓶外通体描绘清代珠山御窑厂实景图,以御窑厂内倚山而建的“御诗亭”为中心,左右的东西辕门上各挂一面黄地墨书“御窑厂”大旗,两侧白墙黑瓦,有回廊、洞门。正中的高大厅堂内,几人在商量事情,厂内匠人各司其职,正专心劳作,开采、送料、拉坯、成型、施釉、吹釉、画坯、画彩、、烧窑、出窑、装运等,一派繁忙的景象。
此瓶以粉彩红、黄、绿、紫、蓝、黑、金等色共绘六十一人,真实地反映了清代御窑厂的生产场景,印证了有关文献中记载的御窑厂的建制、分工、生产等情况,可作为我们研究御窑厂的第一手实物资料。
相关知识科普
粉彩
釉上彩品种之一。与五彩相对而言,故亦称软彩。创烧于康熙晚期,成熟于雍正、乾隆两代。粉彩在彩绘中以渲染表现明暗,使每一种颜色都有不同层次的变化。《饮流斋说瓷》中说“软彩又名粉彩,谓彩色稍淡,有粉匀之也,硬彩华贵而深凝,粉彩艳丽而清逸。”粉彩的施绘工艺是先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彩料有用芸香油调合。乾隆时的清宫档案对粉彩则称之为“洋彩”。
御窑厂
明清两代的官窑,专门烧造宫廷用瓷,也包括朝廷对内外的赏赐和交换品。景德镇御窑厂始建于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初设时有窑20座,宣德年间增至58座。厂内分工计23作,以封建的超经济强制为前提,采用协作形式进行生产。由于御窑厂集中了优秀的制瓷工匠,并可以不计工本地提高质量和创新品种,客观上促进了制瓷技术的进步和整个瓷业的发展。
松石绿釉
松石绿釉是以铜为着色剂的低温彩釉,因发色与绿松石相似而得名。此种釉在清朝雍正时创烧成功,乾隆时期流行。
景德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原名新平,因地处昌江东南,故又名昌南镇,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改称景德镇,以皇帝年号名。景德镇地处群山环抱之中,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历史上曾以瓷、茶而闻名中外。瓷、茶并茂,工商辐辏,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曾与湖北的汉口镇、广东的佛山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我国古代四大名镇。文献记载景德镇制瓷始于汉代,但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瓷窑遗址为五代时期。明、清以来,随着历朝皇帝在景德镇设御器(窑)厂,专门烧造宫廷用瓷,带动了民营瓷业的发展和繁荣,于是,天下至精至美之瓷器莫不出于景德镇,景德镇也因此博得“瓷都”之美誉。
利坯
制瓷工序之一。将拉好的处于半干状态的瓷坯,置于快速旋转的辘轳上,用刀削修整,使之厚薄适中,表面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