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铅褐釉印花人物纹扁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11-08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铅褐釉印花人物纹扁瓶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铅褐釉印花人物纹扁瓶
时代
门类 陶瓷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155512)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铅褐釉印花人物纹扁瓶❖图片

铅褐釉印花人物纹扁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铅褐釉印花人物纹扁瓶

铅褐釉印花人物纹扁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铅褐釉印花人物纹扁瓶底部

铅褐釉印花人物纹扁瓶❖简介

铅褐釉人物纹扁瓶,北朝,高12.2厘米,口径3.1厘米,足径4.9厘米。

瓶呈扁圆形,上窄下宽,略似杏核。敞口,短颈,假圈足。通体施褐绿色低温铅釉,釉层光亮。肩部对称置圆形鼻纽,以便穿绳携带。颈与肩相接部分有一周联珠纹。腹部两面均5人一组的胡腾乐舞图案。中央一人于莲座上翩翩起舞,右二人一吹奏横笛,一人打拍。左二人,一执弹奏,一人双手击钹。五人均深目高鼻,身穿窄袖长衫,腰间系带,脚蹬长靴,是当时西域人的形象。

北朝时我国与中亚、西域诸国往来较多,关系比较密切,因此,西域的一些装饰图案如联珠纹、等就出现在瓷器上,成为一种常见的纹饰,西域人物也成为瓷器的装饰题材,这些都反映了当时我国中原地区和西域少数民族文化大融合的历史背景。此瓶人物形象生动逼真,为研究当时我国的乐舞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这件褐绿釉印花人物纹扁瓶的形制、纹饰与1971年河南安阳洪河屯北齐骠骑大将军范粹墓出土的几件黄釉印花人物纹扁瓶相似。另外,河北北朝遗址也出土过这种产品。

该瓶上的褐绿釉是以适量的氧化铁为着色剂、以氧化铅作助熔剂在氧化气氛中烧成的低温釉,故亦称铅褐绿釉。


相关知识科普


印花

陶瓷纹饰工艺。即用雕有装饰纹样的瓷质印模,在尚未干透的瓷胎上拍印出花纹,或用刻有纹样的模子制坯,直接在瓷坯上留下花纹。印花装饰始于北宋中期,成熟于北宋后期。纹饰多在盘碗的里部。宋代定窑印花题材以牡丹、梅花、莲花、萱草为多见,菊花次之。布局有缠枝、折枝、转折等方法,讲求对称。此外还有禽鸟纹、婴戏纹等。纹饰生动活泼,线条流畅。

扁瓶

又称扁壶。圆口微侈,长颈,腹部扁圆,椭圆形底。这种造型是明永宣时期受外来影响而烧制的。

模印

瓷器装饰技法之一。以刻有花纹的印模在成型后半干的坯体上压印,使花纹印到坯体上,施釉烧成后,胎上的印纹在釉层的掩映下若隐若现,称“模印”。

琵琶

也称“批把”,弦乐器。汉刘熙《释名·释乐器》曰:“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唐朝时有龟兹琵琶、五弦、忽雷等多种形制。多为半梨形,曲项,以拨子弹拨演奏。

忍冬纹

陶瓷器装饰纹饰之一,为最早出现的缠枝纹,枝叶蔓卷,相缠成带状。始见于南北朝时期的陶瓷器上,隋、唐两代盛行。一般与莲瓣纹组合,成为佛教艺术装饰题材之一。后人将忍冬纹归于卷草纹范畴。

黄釉

低温黄釉瓷器创烧于明洪武时的景德镇官窑,以后各朝多有烧造。以“黄”与“皇”谐音,故以黄色象征皇家的尊贵,黄色瓷器亦只限于御用。黄釉瓷器均采用两次烧成,即先高温烧成涩胎或素白瓷,然后施黄釉,再入窑经850-900℃烘烧而成。由于黄釉瓷器常以浇釉法施釉,故有“浇黄”之称。对于颜色娇嫩如鸡油者,人们又称之为“娇黄”或“鸡油黄”。统观历史上的黄釉瓷器,以明弘治朝之产品最受称道,被视为黄釉瓷器的典范。其釉面光洁,釉色浅淡娇嫩。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诸多弘治黄釉瓷器来看,其呈色几无差异,表明当时黄釉瓷器烧造技术之娴熟。

邢窑

邢窑的中心窑场位于今河北省内丘县、临城县,因这一地域在唐代隶属邢州管辖,故名。始烧于隋代,唐代为繁荣期。盛产白瓷,胎质细腻,釉色洁白。唐代陆羽撰《茶经》中有邢瓷“类银”、“类雪”的记载。唐代邢窑白瓷曾一度被朝廷纳为贡品。唐代李肇撰《唐国史补》曰:“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说明邢窑白瓷在当时深受人们喜爱。

相关文章

  • 越窑青釉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越窑青釉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越窑 青釉壶,高14.2厘米,口径6.1厘米,足径7.4厘米。壶撇口,短颈,溜肩,圆腹,椭圆形圈足。颈部一侧有八方形短流,另一侧为曲柄。壶身饰直线纹四条,将壶身分为四瓣形。壶内外施釉,釉色青中闪黄,晶莹透澈,釉面开有细小的纹片。1936年,此注子出土于绍兴元和五年(810年)墓,是有确切年代可考的器物,为鉴定唐代越窑器物的标准器,反映出9世纪初越窑器物的烧造...

    1930 越窑 青釉 注子
  • 粉彩人鹿纹梅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粉彩人鹿纹梅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粉彩人鹿纹梅瓶,清雍正,高16.6厘米,口径3.2厘米,足径6.1厘米。瓶小口微撇,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敛,圈足。瓶身白釉地上以粉彩描绘两组纹饰:一组为一老者肩扛铁铲,手提篮子,正扭身回首笑容可掬地望着稚嫩的小鹿;另一组为一轮红日、山石及花草。外底署青花“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此瓶敷彩淡雅,所绘人物与动物生动传神,反映出雍正时期粉彩瓷器的高度艺术水准...

    1644 粉彩 梅瓶 青花
  • 青釉模印塑贴四系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釉模印塑贴四系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模印四系罐,隋,高17.7厘米,口径9.6厘米,底径9厘米。罐直口,圆唇,短颈,圆鼓腹,平底微外撇。肩部对称置四个双股泥条制成的系,四系之间塑贴团花纹样。其下饰凸起的弦纹。腹上部塑贴团花、草叶、团龙、兽面等间隔排列的四种纹样。其下饰一条凸起的弦纹,将罐身等分为两部分。灰白色胎,胎体厚重结实。器内满釉,器外施釉不到底,罐下部有状釉垂至器足。釉色淡青泛黄,积釉处...

    1173 青釉 模印 塑贴 团花 弦纹 泪痕 开片 模印贴花
  • 粉彩耕织图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粉彩耕织图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粉彩 耕织图碗,清嘉庆。...

    1027 粉彩 耕织图
  • 邢窑白釉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邢窑白釉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邢窑白釉瓶,高14.4厘米,口径6厘米,足径7.2厘米。瓶口外撇,肩下渐收,底足平实。通体施白釉,釉色无杂质,瓶体除肩部刻划两组弦纹外,别无纹饰。邢窑白瓷传世品以盘、碗居多,瓶类非常少见。此瓶器型虽小,釉面又无刻划纹样,但纯净洁白的釉色,端庄秀美的造型,仍能使人感受到大唐盛世雍容华贵的气质,有极高的收藏价值。邢窑白瓷以其实用的造型、洁白的釉面在唐代成为最受欢...

    1809 邢窑 弦纹 白瓷 越窑 青瓷
  • 青釉印花双系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釉印花双系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瓷器釉色名。一种含铁量在1%—3%左右,经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呈现青绿色泽的釉,是中国最早的颜色釉。商周时期原始瓷器的青黄釉色是青釉的初级阶段。汉代已烧制出釉色纯正的青釉瓷器。至唐代日臻完美,被誉为“千峰翠色”。宋代的粉青、梅子青如同青玉,色泽与质感之美达到顶峰。明清之际,永乐朝的翠青、冬青(即东青),雍正朝的粉青、豆青等均色调匀净,苍翠欲滴,烧制水平已臻于炉火纯青的境界,出现了很多名贵品种。...

    1556 青釉 印花 双系 模印 仰韶文化 彩陶 青瓷
  • 洒蓝地五彩人物纹笔筒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洒蓝地五彩人物纹笔筒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洒蓝地人物纹,清康熙,高14.3厘米,口径18.3厘米,底径18.3厘米。笔筒呈圆筒形,圆口,直壁,玉璧形底。内施白釉。外壁洒蓝地五彩装饰。主题图案绘右手执神笔,左手于胸前握一银锭,立在梅花树桩之上,作向前奔跑状。外底心施白釉。无款识。此笔筒所绘图案具有吉祥含义,“笔”与“必”谐音、“锭”与“定”谐音,魁星手执笔与银锭,当寓意“必定夺魁”。这种画面非常适合作...

    1817 五彩 笔筒 玉璧 魁星
  • 定窑白釉荷叶式盏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荷叶式盏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荷叶式盏托,北宋,高2.6厘米,口径13.9厘米,足径5.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盏托呈卷曲的嫩荷叶式。口边五曲凹进,浅腹,边沿宽大,圈足。通体里外施白釉。瓷盏托在宋代很常见,汝窑、定窑、钧窑、耀州窑、当阳峪窑、景德镇窑等均有烧造,品种有白釉、酱釉、青釉、汝釉、官釉、钧釉、青白釉等。...

    391 定窑 盏托 汝窑 钧窑 耀州窑 当阳峪窑 景德镇 青釉
  • 三彩镇墓兽 - 河南博物院陶器
    三彩镇墓兽 - 河南博物院陶器

    三彩镇墓兽唐代(公元618-907年) 高69.3厘米 1991年河南孟津西山头唐墓M64出土 人面兽身,头顶有螺旋状独角,两耳直立,两翼外张,前腿柱立,蹲坐于底座上。周身施黄、绿、白三色釉。三彩镇墓兽是唐代墓葬中常见的陪葬品,为辟邪的猛兽,也是墓主人在冥世生活的守护神。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Plentiful Central P...

    1871 陶器 三彩镇墓兽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鲜红釉金彩云龙纹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鲜红釉金彩云龙纹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鲜红釉金彩云龙纹盘,明宣德,高4.5厘米,口径19.7厘米,足径12.3厘米。清宫旧藏。盘撇口,弧壁,圈足。通体施红釉。外壁及盘心以金彩绘云龙纹,金彩虽已剥落,纹饰仍依稀可辨。口沿为灯草边。圈足内施青白釉,无款。瓷器上的“描金”装饰技法为北宋时定窑首创,有白釉描金、黑釉描金、酱釉描金三种。元代景德镇窑继承此技法并生产出蓝釉描金器。红釉描金器则始于明宣德朝。宣...

    449 鲜红釉 红釉 龙纹 灯草边 青白釉 描金 定窑 景德镇
  • 仿成化款青花团凤杯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仿成化款青花团凤杯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仿成化款青花团凤杯,清康熙,口径9厘米,足径3.9厘米,高13厘米。杯敞口、体瘦长、圈足。杯身绘三组团凤纹,近底处绘礁石海水纹。足底署青花楷体 “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三行外围双圈款。此杯为清康熙时仿成化款瓷器的精品,胎质细腻,纹饰构图疏密有致,青花淡雅清幽,极富装饰性。...

    1701 青花
  • 青花寿山福海纹花口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寿山福海纹花口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寿山福海纹花口瓶,高25.5厘米,口径7.5厘米,足径10.8厘米。瓶花口、瓜棱式颈、溜肩、圆腹、圈足微外撇。颈部绘折枝 花卉,腹部绘一株桃树,树枝上结有数枚寿桃,树下绘山石与江崖海水纹,空间绘飞蝠,近底处绘变形如意头和折枝莲纹各一周。足内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此瓶造型构思奇巧,青花浓重艳丽并有晕散,具有仿明代永、宣青花的艺术效果。纹饰为吉祥...

    1648 青花 花口瓶 折枝 花卉 吉祥图案
  • 宜兴窑绿地粉彩公道杯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宜兴窑绿地粉彩公道杯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绿地粉彩公道杯,清光绪,通高6厘米,口径12厘米。此为宜兴窑作品。杯呈荷叶状,圜底,钉状三足。整器以宜兴紫砂为胎,内外施绿釉,外壁点缀团花。杯内心为一头梳双髻、袒胸露腹、笑容可掬的仙人,面对一施黄彩的圆柱而坐。圆柱中空,内有紫砂陶质细长浮柱,作寿星状,圆柱上围绕浮柱有5个红点。公道杯产生于宋代,在饮酒时用于行令,以助酒兴。此杯圆柱上的5个红点分别指向在座的饮...

    1552 粉彩 宜兴窑 团花 寿星
  • 余杭窑青釉菊花小盒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余杭窑青釉菊花小盒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余杭窑 青釉菊花小盒,宋,高4.1厘米,口径4.9厘米,足径2.8厘米。盒扁圆形,分盖及身两部分。盖面隆起,中央突起圆形台阶一层,圆珠钮。盖面刻划菊花纹,圆形盖钮仿如菊花的花蕊。盒身直口,直腹,腹下折收,浅圈足。盒通体施青釉,釉面匀净,有细碎的纹片。瓷盒在唐代已出现,南宋时各地瓷窑无不烧造,造型多样,有莲瓣盒、菊瓣盒、八方盒、瓜式盒等等,其用途多作为古代妇女...

    949 余杭窑 青釉 圆珠 菊花纹 刻花
  • 粉彩描金书函式金钟笼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粉彩描金书函式金钟笼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粉彩 描金书函式金钟笼,通高14厘米,长20.5厘米,宽11.7厘米。笼长方形,形仿织锦书套中的线装书函。书函上置一枚双拱形纽的长方形石印章和一个瓷质圆形印泥盒。印章下有一卧槽与中空的书函箱体相通,通过此槽可给金钟儿等鸣虫喂食。印泥盒内有樱桃、花生、莲子、瓜子等象生瓷果品,盒底有五孔与箱体相通,盒盖移开后可以听到笼内虫儿的鸣叫。书函式金钟笼既是一件文房陈设品...

    1021 粉彩 描金 金钟 金钟儿 景德镇 御窑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