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牙丝编地花卉芭蕉扇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12-19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牙丝编地花卉芭蕉扇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牙丝编地花卉芭蕉扇
时代
门类 竹木牙角匏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136621)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牙丝编地花卉芭蕉扇❖图片

牙丝编地花卉芭蕉扇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牙丝编地花卉芭蕉扇❖简介

牙丝编地花卉芭蕉扇,清中期,长57.3厘米,最宽34.1厘米。

扇作芭蕉式,扇边包镶 玳瑁珐琅柄,柄梁嵌雕花蜜蜡螺甸护托。扇面由薄如篾丝的牙丝编成,均匀细密,其上镶染牙 佛手、花卉等纹饰,布局合理,色彩丰富,既充分表现出扇面的图案主题,又突出了牙丝细腻泽润的质感,显得非常清新雅致。

象牙编织为广东特种工艺之一。在象牙席被禁止制作后(因象牙席极费人力,过于奢靡,雍正皇帝曾下旨禁止制作),牙丝宫扇的编织就愈发精益求精,乾隆、嘉庆两朝广东官员常以此进贡宫廷。


相关知识科普


花卉

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

包镶

包镶指用一般木材造胎骨、以薄片硬木造贴面的家具工艺。

玳瑁

龟类动物,产于海洋,体长三尺余。形似龟而嘴尖,前足长,背有主甲十三片,重叠如覆瓦,淡黑而微黄有黑斑,胸甲黄黑,性强暴。其甲熟之甚柔,可制工艺品。以其所制笔杆极为珍稀。

画珐琅

金属胎珐琅工艺之一。作法是先在红铜胎上涂白珐琅,入窑烧结后,在其平滑的表面以各色珐琅料及金绘画图案,再经焙烧而成。这种工艺晚于錾胎和掐丝珐琅,是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在欧洲画珐琅工艺的影响下烧制成功的。

珐琅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琺瑯”,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

蜜蜡

蜜蜡与琥珀、金珀同类,都是有机矿物,成分是松脂,主要含碳、氢、氧等化学元素,带负电性,非晶体,硬度为2—2.5,比重为1.05-1.09。蜜蜡体轻,性脆,不透明,颜色为黄红、浅黄色的较差。蜜蜡可用于制作工艺品。因其硬度低、熔点低、性脆等特性,所以不宜雕作大件器物,多用以雕刻小型工艺品及小摆设。蜜蜡与琥珀、金珀的产地分布于世界各地,以波罗的海沿岸生产的最为著名,我国亦有出产。

螺甸

中国传统装饰工艺之一,即指将螺、贝、蚌等软体动物的体壳加工成薄片,刻画并拼组成花草、人物、鸟兽等纹样,镶嵌于漆、木等器物表面的装饰技法,也作“螺甸”、“螺蜔”、“螺填”、“陷蚌”等。其起源甚早,在陕西、河南、北京等地发掘的西周墓葬里都出土过镶嵌蚌泡的漆器,有的学者认为这就是螺钿工艺的滥觞。目前国内所见比较成熟的螺钿器物是出土于唐墓内的漆背螺钿铜镜。宋代的螺钿器物比较普遍,《髹饰录》所记的“壳片古者厚而今者渐薄”的薄螺钿(或称软螺钿)工艺,一般认为即在此时开始出现并逐渐占据主流位置,同时厚螺钿(或称硬螺钿)工艺也并未消失,在大型家具的装饰中还形成独特风格。元、明时期,螺钿工艺所使用的贝壳品种更为丰富,加工更为精细,发展出加彩漆、描金、金箔、金银嵌错和加“沙”(即撒壳屑)等辅助手法,创造出五色斑斓的效果,正如《髹饰录》所言:“百般文图,点、扶、钩、条,总以精细密致如画为妙。”至17世纪,螺钿工艺达到高峰,形成了江西吉安等主要产地,涌现出江千里、方信川等著名匠人。入清后,薄螺钿工艺进一步向轻巧细致的方向发展,受嵌器物的材质也趋于多样,除漆、木外,玉石、象牙、金属等都有嵌螺钿装饰的实例。清中期以后,螺钿作为百宝嵌工艺中诸多镶嵌材料中的一种,往往与宝石、玉翠、象牙等共同出现,单独的螺钿器反而少见了。清代螺钿工艺产地可能集中在扬州、广州等地,内廷造办处也能制作,名匠见诸记载的有王国深、卢映之、卢葵生等人。

染牙

将象牙雕刻成所需物件,再行染色加工,所成之器称为“染牙”。

佛手

亦称佛手柑。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果实冬季成熟,鲜黄色,分裂如掌。原产亚洲,我国南方有栽培。花、果可供欣赏,并可入药。

相关文章

  • 犀角镂雕莲纹杯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犀角镂雕莲纹杯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犀角 镂雕莲纹杯,清,高20厘米,口径7.8厘米-8.2厘米。杯作筒形花式,口沿弯折,俯视呈三瓣连弧形,如苞待放,甚为优美。杯身下镂雕茎杆、莲蓬、莲叶、水仙以及蓼草等,下部茎杆圆雕成以绦带缠缚的一束,这种表现方法是将自宋代就流行于瓷器等工艺领域中的“一把莲”纹饰创造性地表现为立体式,颇有新意。杯身中部以玲珑剔透的镂雕形成数条修长匀美的竖直线条。为避免雷同,又...

    1191 犀角 镂雕 圆雕 把莲 浮雕
  • 竹雕留青柳荫洗马图笔筒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竹雕留青柳荫洗马图笔筒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竹雕留青柳荫洗马图笔筒,清,高13.7厘米,口径最大9厘米。清宫旧藏。笔筒天然卷书式,截面近乎“凹”字形,左右对称,曲线流转,于选材上煞费周章。器口沿镶嵌 文竹一周,颜色和谐,过渡自然。底部保留原有竹节之横膈,略加修饰,风格朴素,非人工雕凿可得。笔筒外壁以留青法表现柳荫洗马情景。画面于弧突部分如画卷般徐徐铺展,柳树旁,溪岸上,三匹健马,或立,或卧,神态生动,...

    486 留青 笔筒 镶嵌 文竹 青筠 透视 阴刻 浮雕
  • 象牙雕九老图臂搁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象牙雕九老图臂搁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象牙雕九老图 臂搁,长17.3厘米,宽3.9厘米,厚1.1厘米。臂搁长形,呈覆瓦式。正面雕寿星,含胸侧首,微笑慈祥,宽衣博带,着云头履,手捧画卷。背面雕《九老图》,山崖,清泉,树木交错,山路盘曲,9位老者或持杖过桥,或山间相迎,或高谈阔论,虽小如豆粒,却神情毕现。远处有云烟重峦,楼台隐现,收尺幅千里之功。此器正背面图案分别采用浅浮雕和高浮雕技法雕成,技法不同...

    914 九老图 臂搁 寿星 浮雕
  • 象牙镂雕葫芦式花囊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象牙镂雕葫芦式花囊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象牙镂雕 葫芦式花囊,清中期,高7.5厘米,口径4.1×3.9厘米。花囊即香囊,是皇帝、后妃们佩戴于腰间的饰物。此花囊用两块象牙镂雕合成,每块象牙用镂雕、阴刻的技法通体刻出小葫芦、小花、枝叶及“大”、“吉”二字。所刻枝藤前后穿插,花叶左右掩映。花叶藤枝附着的地子上镂双钱纹,寓意吉祥、富贵、长寿。花囊两端及两瓣花囊之间用黄丝线编就的纽带穿梭相连,使香囊盒两片紧...

    217 镂雕 葫芦式 阴刻 地子
  • 犀角雕仿古螭纹爵式杯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犀角雕仿古螭纹爵式杯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犀角雕仿古螭纹爵式杯,清中期,高9.8厘米,口径8.6-6.8厘米。杯取商周时流行的礼器爵的某些特点,圆体,鼓腹,圜底,三足式。俯视其口部呈椭圆形,一侧稍窄,为流。侧视流部略高,弧线突出,两边内卷,构成宽平的流槽。器身短小,外壁饰一周装饰纹带,以阳线勾画回纹为地,其间浮雕二夔龙,并于流下处合拢成一兽面纹,基本构图取自商代青铜器上常见的兽面纹装饰,整体均以去地...

    906 犀角 螭纹 回纹 浮雕 夔龙 兽面纹 镂雕 蕉叶纹
  • 匏制勾莲纹漆里菊瓣式盘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匏制勾莲纹漆里菊瓣式盘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匏制勾莲纹漆里菊瓣式盘,高3.3厘米,口径23.4-16.1厘米,底径19.5-12.7厘米。菊瓣式盘呈椭圆形,器壁为连弧状,两端弧长稍短,其余弧长均匀。外壁近口及近底处各有一条凸弦纹横贯器身,并以每个弧面为单元,模范阳文5瓣花一朵及勾莲纹若干。盘口镶玳瑁边。内壁髹红漆衬底,上以金漆绘葫芦藤蔓缠连,并点缀蝙蝠数只,取“葫芦万代”、“多子多福”的吉祥之义。此为...

    1702 勾莲 勾莲纹 弦纹 范阳 阳文 玳瑁 金漆 折枝
  • 文竹镂空嵌玉方笔筒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文竹镂空嵌玉方笔筒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文竹 镂空嵌玉方笔筒,清中期,高13.8厘米,边长9.4厘米。清宫旧藏。笔筒方体,底附四矮足。筒身每面中央均有镂空长方形区域,镶嵌一青白玉玉板为饰,周围镂雕变体蟠螭勾连纹。笔筒器形极为工整,线条横平竖直,镂空处虽缝隙狭小,但文竹包镶一丝不苟,通体几乎不见接缝痕迹。文竹表面的色泽、肌理等都处理得细腻入微,加之其上又施以浅浮雕,乍看直似黄杨木雕刻而成,由此可见清...

    1342 文竹 镂空 笔筒 镶嵌 镂雕 包镶 浮雕 黄杨木
  • 犀角雕狮子形铡刀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犀角雕狮子形铡刀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犀角雕狮子形铡刀,清,长15.5厘米。刀架以犀角圆雕成一颔首狮子形。狮子宽鼻阔口,隆眉凸睛,眼珠染黑,颈鬣卷曲成朵朵小涡,前后腿撑持于刀架边缘,位置处理得很巧妙。尾部斜伸出一多节的柱状饰,中空,每节均刻几何状莲瓣纹,其上高浮雕一小狮,前置镂空多孔绣球,小狮与绣球以绦带相连,绦带延伸衔于大狮口内。刀轴位于大狮腮部。刀短而阔,已锈蚀,可以打开约30°角,有环形护...

    729 犀角 圆雕 莲瓣纹 浮雕 镂空
  • 文竹人物题诗方笔筒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文竹人物题诗方笔筒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文竹人物题诗方笔筒,清晚期,通高14厘米,长7.2厘米,宽7.2厘米。笔筒四方式,通体包镶文竹,嵌红木底座,四足。在筒身相对的两面以阴刻技法各刻画一人物:一为文士,背向立,戴高巾,斜持拐杖,伛偻腰身,容颜虽只是侧面,但可见须髯及胸,抿唇凸颌,颇显龙钟老态。衣袂轻飏,似有微风吹动,极为生动。衣纹繁复,线条如屈铁,有陈老莲笔意。另一面为一渔人,正向立,粗服跣足,...

    1428 文竹 笔筒 包镶 红木 阴刻 陈老莲 跣足 蜀郡
  • 匏制莲瓣纹瓶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匏制莲瓣纹瓶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匏制莲瓣纹瓶,清康熙,高13.9厘米,口径4.2 厘米,最大腹径9.5厘米,足径3.9 厘米。瓶直颈,圆鼓腹,圈足,内有铜管从瓶底至口沿,管口外翻微侈。口沿处饰回纹一周。颈下部饰仰莲纹,莲瓣上接卷草纹。腹部上下两端饰对应的变体仰覆莲瓣各一周,中部环饰浅卷草纹组成的如意头纹4个,内分别为阳文楷书“康”、“熙”、“赏”、“玩”四字。瓶为插花之用,瓶纳一铜管既可约...

    504 莲瓣纹 回纹 卷草纹 卷草 青瓷 莲花尊
  • 编织象牙席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编织象牙席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编织象牙席,长216厘米,宽139厘米。席背整包枣红色绫缎,边沿包黑色缎边。席面通体编织成人字形纹,由薄如竹篦、宽仅0.2厘米的扁平象牙条编织而成。席面虽微有磨损,大体仍完整。此席纹理细密均匀,席面平整光滑,柔软舒适,收卷自如。其牙丝细薄无比,至今仍洁白柔润。象牙席夏天铺垫时较草席、竹席更为凉爽宜人。编织象牙席是明清时期广州的传统工艺。据说汉代已有此技,《魏...

    1323 牙条
  • 文竹嵌螺钿方胜式盒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文竹嵌螺钿方胜式盒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文竹 嵌螺钿 方胜式盒,高6.5厘米,口最宽24厘米。盒作方胜式,盖、身为天覆地式,平底。每个顶角均出半圆弧形,贯通至底,成圆柱状,增添了器形的变化。通体贴浅色竹黄为饰,盖面边缘处又镶贴一层,成阳文装饰带,恰好廓出二方形叠角相压的轮廓线,内分别用螺钿、玉石、染牙、色漆、槟榔木等镶嵌 暗八仙纹,正中以红漆嵌一变体寿字纹。盖、身立墙则各有一条装饰带,以阴刻为之,...

    1093 文竹 嵌螺钿 螺钿 方胜 竹簧 阳文 染牙 镶嵌
  • 象牙雕山水人物图笔筒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象牙雕山水人物图笔筒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象牙雕山水人物图笔筒,高14.6厘米,口径10.8厘米,底径11.5厘米。笔筒用象牙雕成,直筒形。外壁雕一高冠博带手捧牙笏的官员,款步徐行,前面小童提灯引路,后面侍从掌扇相随。背景在烟岚雾霭中楼台隐现。笔筒背面雕一青年,牵马执鞭欲行,旁立老者拄杖,似在谆谆叮嘱。两图连续,表达了十年寒窗,一朝得中,即可平步青云的主题。并有阴刻行书题诗:“龍樓鳳閣九重城,新築沙...

    1317 笔筒 阴刻 浮雕 刻工
  • 犀角雕过枝花蝶纹杯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犀角雕过枝花蝶纹杯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犀角雕过枝花蝶纹杯,高12.8厘米,口径16.2-9.2厘米,足径5.4-4.2厘米。杯敞口,杯体弧线修长优美,底收小。外壁通体雕菊、兰、梅、茶等花卉纹。花叶扶疏,并以湖石相衬。菊叶于石中生出,相互缠绕,组成杯鋬。菊花枝叶垂入杯口。一蝶飞舞于花丛间,一蝶憩息于兰叶上。内壁刻山石纹理,里外纹饰浑然一体。此杯采用高浮雕、镂雕、阴刻等技法雕成,纹饰满密,宛然如生。...

    1133 犀角 花卉 浮雕 镂雕 阴刻
  • 犀角雕松鹿笔架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犀角雕松鹿笔架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犀角雕松鹿笔架,高5.5厘米,长9.5厘米,宽3.5厘米。笔架用犀角雕成,下雕怪石嶙峋的嶒岩,上雕枝繁叶茂的古松,松荫下,灵芝丛生,一鹿俯卧。笔架在很小的范围内分出数个层次,营造出深远的意境。此器以浮雕、镂雕等技法为主,造型圆整可爱,刀法质朴凝练,将岩石的体积感和松树之茂盛形象地塑造出来,是一件极具特色的犀角雕刻艺术品。...

    1229 犀角 灵芝 浮雕 镂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