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紫檀百宝嵌梅竹双禽图笔筒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12-19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紫檀百宝嵌梅竹双禽图笔筒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紫檀百宝嵌梅竹双禽图笔筒
时代
门类 竹木牙角匏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121910)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紫檀百宝嵌梅竹双禽图笔筒❖图片

紫檀百宝嵌梅竹双禽图笔筒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紫檀百宝嵌梅竹双禽图笔筒❖简介

紫檀百宝嵌梅竹双禽图笔筒,清,高13.1厘米,口径10.1厘米,底径9.5厘米。清宫旧藏。

笔筒紫檀制,筒壁上以螺钿染牙孔雀石镶嵌梅竹双禽图,梅花盛开,翠竹碧绿,色彩斑斓的鸟儿嬉戏于枝头,画面布局合理,图案简洁生动,意趣盎然。

此笔筒在紫檀深沉的色地上施以五彩缤纷的百宝嵌工艺,鲜丽而不失雅致,紫檀与百宝嵌花鸟形成对比,各种色泽与纹理的百宝镶嵌组合亦相映成趣。


相关知识科普


百宝嵌

一种工艺名称。系用各种珍贵材料如翡翠、玛瑙、珊瑚、青金、象牙、松石等制成各种浮雕形象,镶嵌于木或漆器之上,其作大如屏风、书柜,小如笔筒、砚盒,色彩艳丽、构图精美。明嘉靖时扬州有周翥擅长此技,钱泳《履园丛话》云:“周制之法,惟扬州有之。明末有姓周者,始创此法,故名周制。”清乾隆时期有王国琛、卢映之,其后又有卢葵生等名家辈出,其作品名噪一时。

笔筒

文房用具,插放毛笔之用。流行于明清两代,器形似筒状,另外也有方形、束腰形、竹节形等式样。常见有青花、釉里红、五彩、粉彩、斗彩等瓷器品种,也有铜胎、竹木牙角等质地的笔筒。

螺钿

中国传统装饰工艺之一,即指将螺、贝、蚌等软体动物的体壳加工成薄片,刻画并拼组成花草、人物、鸟兽等纹样,镶嵌于漆、木等器物表面的装饰技法,也作“螺甸”、“螺蜔”、“螺填”、“陷蚌”等。其起源甚早,在陕西、河南、北京等地发掘的西周墓葬里都出土过镶嵌蚌泡的漆器,有的学者认为这就是螺钿工艺的滥觞,目前所见比较成熟的螺钿器物是出土于唐墓内的漆背螺钿铜镜和收藏在日本奈良正仓院的螺钿玳瑁八角盒、螺钿紫檀琵琶等。宋代的螺钿器物比较普遍,《髹饰录》所记的“壳片古者厚而今者渐薄”的薄螺钿(或称软螺钿)工艺,一般认为就是在此时开始出现,并逐渐占据主流位置,同时厚螺钿(或称硬螺钿)工艺也并未消失,在大型家具的装饰中还形成独特风格。元明时期,螺钿工艺所使用的贝壳品种更为丰富,加工更为精细,发展出加彩漆、描金、金箔、金银嵌错和加“沙”(即撒壳屑)等辅助手法,创造出五色斑斓的效果,正如《髹饰录》所言:“百般文图,点、扶、钩、条,总以精细密致如画为妙。”至17世纪,螺钿工艺达到高峰,产生了江西吉安等主要产地,涌现出江千里、方信川等著名匠人。入清后,薄螺钿工艺进一步向轻巧细致发展,受嵌器物的材质也趋于多样,除漆、木外,玉石、象牙、金属等都有嵌螺钿装饰的实例。清中期以后,螺钿作为百宝嵌工艺中诸多镶嵌材料的一种,往往与宝石、玉翠、象牙等共同出现,单独的螺钿器反而少见了。清代螺钿工艺产地可能集中在扬州、广州等地,内廷造办处也能制作,名匠见诸记载的则有王国深、卢映之、卢葵生等人。

染牙

将象牙雕刻成所需物件,再行染色加工,所成之器称为“染牙”。

孔雀石

一种含铜的矿石,属碳酸盐类矿物,其成分为碱式碳酸铜,硬度3.5-4,比重4.0-4.5,呈玻璃或金刚光泽,微透明,极少数为半透明。因其翠绿色艳如绿孔雀尾羽,故名。孔雀石一般呈绿色,或深或浅,作为工艺品所用要求石呈纯正、鲜艳的孔雀绿色,且以质地均匀致密、细腻光洁、坚韧块大者为佳。孔雀石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出产,我国广东、湖北、江西等地有分布。

镶嵌

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铸造铜器时,在需镶嵌部位表面铸成线槽,将松石、红铜片或金银丝、片嵌入凹槽,再打磨平滑。镶嵌工艺始于二里头文化时期,在春秋时期较盛行。

五彩

彩瓷品种之一。“五彩”意为多彩,且一般来说,其中必含红彩。在已高温烧成的白瓷或已绘局部图案的青花瓷上以红、绿、黄、紫、黑、蓝等彩描绘图案纹饰,再经彩炉低温烧成。再配以其它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按生产工艺之不同,通常人们将五彩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大类。

五彩是在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宣德时已有五彩,但明代釉上彩以红、绿、黄三色为多,嘉靖、万历时期的官窑釉上彩瓷,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彩相结合,称青花五彩。清康熙朝发明了釉上蓝彩、金彩和光亮如漆的黑彩,使釉上五彩成为彩瓷的主流。自雍正朝始,粉彩盛行,五彩只作为仿古瓷少量生产。五彩烧成温度略高于粉彩,不如粉彩般有柔软感,故又称“硬彩”或“古彩”。

相关文章

  • 牙雕草虫图竹节式花插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牙雕草虫图竹节式花插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牙雕草虫图竹节式花插,高9厘米,长7.8厘米,宽3.5厘米。花插竹节状,为连体的两部分,细者为插筒,粗者为两层盒。插筒根部又雕新枝附干,上伏一只蚂蚱。竹根形盒底部根须毕露,盖上凹面内有二只蜘蛛,似嬉斗状。用形式新颖、雕刻精巧的文玩装饰书房的风尚始于明而盛于清。此件花插以自然写实的手法制成,一反以繁枝茂叶为衬的传统,数根嫩枝,三只小虫,简洁而富有生气,别具情趣...

    746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 黄杨木梅竹笔筒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黄杨木梅竹笔筒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黄杨木梅竹笔筒,清,高15厘米,口径最大6.1厘米。 笔筒色微黄,雕作新老竹干丛生状,以老竹一截为主体,环以粗细不同的3枝嫩竹,又镂雕梅干一株,与竹并立。梅、竹干间多处镂空,以梅枝、竹叶穿插其间,精巧玲珑。 作者将镂雕、高浮雕、浅浮雕、阴刻等工艺技法相结合,构图疏密得当,虚实应和。嫩竹、梅干微显屈曲旖旎,老干则刚劲挺拔,两相对照,更增韵味。梅、竹...

    966 黄杨木 笔筒 镂雕 镂空 高浮雕、浅浮雕 浮雕 阴刻
  • 犀角雕桃花座菩萨像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犀角雕桃花座菩萨像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犀角雕桃花座菩萨像,清,高12.2厘米,底径11.5×9厘米。菩萨像以非洲犀角刻成,头戴发冠,身披广袖法衣,左手捏念珠,右手托如意,双目微闭,端坐于桃花座之上。此像刻工细致,线条流畅,衣纹飘逸自然,面部表情细腻。由于非洲犀角色泽较浅淡,与角尖深棕色色差较大,因而将色泽染深,使整体色调深沉协调。此犀角雕菩萨像于1986年由香港叶义先生捐献给故宫博物院。...

    1525 犀角 菩萨 广角 念珠 刻工 色差
  • 牙雕人物图笔筒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牙雕人物图笔筒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牙雕人物图笔筒,明,高12.4厘米,口最大径7.5厘米,底最大径8.2厘米。笔筒椭圆体,口略小,底稍大,保有象牙原形。口边较厚,底边较薄,另配牙底。器表色泽较深,似经染色,象牙纹理却更为彰显,成为装饰的一部分。正背面阴刻人物各一,一跣足掮钓竿背渔篓,一褒衣博裳持羽扇斜坐于石上,面容相似,神态相同,似为同一人而身处显达与隐逸的不同境遇,拼接入一幅画面,含意深远...

    426 笔筒 阴刻 跣足
  • 竹雕老人挖耳图笔筒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竹雕老人挖耳图笔筒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竹雕老人挖耳图笔筒,明,高15厘米,直径10厘米。清宫旧藏。笔筒圆体,三矮足。镂雕和浮雕山石倒挂,松竹掩映,一老者斜坐于坡上,戴襆头,着朝服,一手执笏, 一手拈小枝正在掏耳。但见其眉眼攒顣,目光斜睨,嘴角微动,全神贯注,意甚陶醉。细审人物形貌,弓眉突颧,长髯及胸,耳毫逆生,神情放诞不羁,似为传说中之钟馗。此作镂雕工艺极佳,人物塑造尤其出色,已非一般文房玩物可...

    535 笔筒 镂雕 浮雕 雕工
  • 犀角雕鹰熊合卺杯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犀角雕鹰熊合卺杯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犀角雕鹰熊合卺杯,高13.2厘米,口径15-6.7厘米,足径10.4-3.4厘米。杯作双连式,八棱,斜直壁,高足。口沿雕夔凤纹,外壁镂雕一鹰一熊纠结于二杯间以为连属。鹰兽面有耳,双翅开展,尾羽修长,卷曲于杯后。熊貌奇古,扭体撑持。鹰、熊谐“英雄”之音。合卺杯一般为连体双筒形,取其二杯相连、永不分离之意。此杯采用浮雕、圆雕、镂雕等多种技法雕成,造型特异,装饰诡...

    1833 犀角 合卺 镂雕 浮雕 圆雕
  • 天然木雕蟹式盒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天然木雕蟹式盒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天然木雕蟹式盒,清,通高3.9厘米,最宽10厘米。清宫旧藏。盒以天然木根略加裁剪雕刻,制成螃蟹式。其背部粗糙,腹底光润,口、眼清晰可辨,四足参差,螯举横挡,并保留半环形木枝,使蟹足置于其上,盒体安放稳定,设计十分巧妙。蟹背甲掀起,即为盒盖。盒内壁髹金漆,可用以盛装印泥。此盒貌似不事雕琢,实则颇费匠心,是一件极为奇巧的文房玩物。...

    1585 金漆
  • 竹雕菊花图臂搁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竹雕菊花图臂搁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竹雕菊花图臂搁,清,长24.8厘米,宽6.8厘米,厚1.9厘米。清宫旧藏。臂搁长条形,覆瓦式,四矮足。器表以去地浅浮雕配合阴刻法表现纹饰。画面以菊花为主体,据守半边,构图奇峭。下部盛开的菊花尤为引人瞩目,杂以竹叶等,合为二君子,含义隽永。花瓣轮廓线清晰,如墨线双钩,并于轮廓内打漥,立体感甚强。花叶均区分出阴阳向背,正向者以阳线为界,用阴线刻筋脉,上部背向花瓣...

    394 臂搁 浮雕 阴刻 双钩 引首
  • 竹根雕采药老人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竹根雕采药老人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竹根雕采药老人,清,高14.7厘米,最大底径12.1厘米。作者以镂雕、圆雕等多种技巧,将一位高挽发髻、长髯、清癯而强健的采药老人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老人足蹬草履,药锄旁置,曲膝低首,目视下方,面带微笑坐于玲珑的山石上,似小憩,又似凝思。老人手扶的花篮中满盛硕果,有寿桃、灵芝和仙草,隐寓“群仙祝寿”之意。这件作品刻工精湛,人物笑貌、衣纹无不带有飘逸出尘之感。...

    207 镂雕 灵芝 群仙祝寿
  • 犀角镂雕婴戏桂纹杯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犀角镂雕婴戏桂纹杯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犀角 镂雕婴戏桂纹杯,清,高10厘米,口径17.4厘米-9.9厘米,足径5.4厘米-2.6厘米。此杯口部开敞较大,杯身瘦长,平底,器形端庄大方。内外壁打磨光滑,光素无纹,唯局部有细微的自然凹凸,似写意山岩状。杯鋬处镂雕桂树一株,生于石隙中,有三童子攀爬于其上。题材并不复杂,刻划却颇费功夫。一童位置最高,蹲踞于树干之上,一手揽抱树干,一手伸出拉住下面的同伴。而...

    1946 犀角 镂雕 桂树
  • 犀角雕玉兰花果纹杯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犀角雕玉兰花果纹杯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犀角雕玉兰花果纹杯,高8.1厘米,口径16.8-12.2厘米,足径7.8-7厘米。杯撇口,形如倒盔。外壁满雕扶疏婀娜的玉兰花、丰满硕大的荔枝、晶莹剔透的葡萄等花果纹,并以其枝叶围成圈足。此器造型浑圆厚重,图案以整枝大花朵为主要装饰,采用浮雕、镂雕技法,技艺纯熟,为明代早期犀角雕刻艺术中的精品。...

    972 犀角 浮雕 镂雕
  • 犀角雕九螭纹杯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犀角雕九螭纹杯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犀角雕九螭纹杯,清,高20厘米,口径14-10.3厘米。杯以亚洲犀角制成,保留原角形。杯打磨光润,但内外壁不平整,有较多沟纹,色泽亦显现深浅差异,形成斑驳陆离的效果。器表纹理稍粗,似模仿山岩状,外壁浮雕9条螭龙,攀爬缠绕,动感十足。6条螭环于杯口下,姿态多为横向,其中唯一螭长尾贯通上下,与另一组螭相联。另3条螭置于杯身下部,成波浪式布排。杯体粗壮,纹饰疏畅有...

    1582 犀角 螭纹 浮雕
  • 竹雕兽面纹扁壶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竹雕兽面纹扁壶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竹雕兽面纹扁壶,清中期,通高13.9厘米,口径4.3×2.9厘米,足径4.1×3厘米。壶以竹根圆雕手法制成,长方形口,扁体,附盖,盖上一莲瓣状钮,束颈,鼓腹,长方形足,平底。腹部饰两道弦纹,之间凸雕回纹作地,其上以双线浮雕兽面纹。壶身两面纹饰相同,肩部两侧镂雕双云耳。壶为盛酒器,亦可盛水。随着时代的变迁壶的形制也在不断变化,大多为圆形。此壶造型仿自战国早中期...

    1508 兽面纹 圆雕 弦纹 回纹 浮雕 镂雕
  • 犀角雕松树双鼠纹杯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犀角雕松树双鼠纹杯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犀角雕松树双鼠纹杯,明末清初,高10.2厘米,口径13.7×10.4厘米。此杯用亚洲犀牛角制成,色呈棕红,采用镂雕和浮雕相结合的技法,通景式构图,以松树桩为杯体,于杯侧镂雕一杈松枝为柄,另一杈松枝倒悬在流口下方,两只小松鼠攀伏在流口之内,相互追逐嬉戏。此杯虽然厚重,但造型端庄浑朴,刻工十分精致,所刻松树麟皮如卵,松叶如轮,细密如伞,有静中取动、拙中见巧之韵味...

    244 犀角 镂雕 浮雕 小松 刻工
  • 竹根雕蟠松纹水丞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竹根雕蟠松纹水丞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竹根雕蟠松纹水丞,清,高4.7厘米,口径最大3厘米。水丞以竹根雕成松干局部,小口窄长,如一处裂罅般。镂雕枝叶三丛,布排于口两侧,高低错落,亦起到耳的作用,便于水丞的拿取。下部似未经修饰,凸凹自然,竹根本身的纹理与上部浮雕的松鳞融合无间,极具装饰意味。此器设计巧妙,令人爱不释手。...

    959 水丞 镂雕 浮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