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象牙雕竹节式臂搁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象牙雕竹节式臂搁 |
时代 | |
门类 | 竹木牙角匏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179881)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象牙雕竹节式臂搁❖图片
象牙雕竹节式臂搁
象牙雕竹节式臂搁另面
象牙雕竹节式臂搁❖简介
象牙雕竹节式臂搁,清晚期,长24.5厘米,宽6厘米。
臂搁雕作纵剖竹节式,符合臂搁覆瓦式形制的要求,较厚重,下部稍宽,上部略窄,有自然弯曲的轮廓线。雕刻以浮雕及镂雕为主,于写实中见剪裁功夫,将竹节、竹鞭等刻画得惟妙惟肖。较长的根须集中于一侧,相互叠压,很有节奏感。一枝小竹蜿蜒依附于竹节上,其叶片的伸展、转侧及虫蚀痕迹都为器表增添了几许生趣。背面雕出分节横膈,并在凹陷空间内高浮雕蜻蜓、甲虫、蝴蝶。显然,其观赏意义已远远超过实用价值,属晚清同类工艺制品中的佼佼者。
相关知识科普
臂搁
文房用具,又名“秘搁”。一般为片状,背面内空,写字时可置于肘下,以免将写过的字弄脏。宋代文献中已有臂搁使用的记载,目前发现的古代臂搁多为竹、木、牙、玉制。
浮雕
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纹饰或物象的一种雕塑。按凸起高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等,也有几种雕刻技法结合使用的形式,多见于高精繁杂的雕刻作品。
镂雕
1.雕塑的表现手法之一,即在浮雕的基础上,为了生动地表现物象,局部圆雕,使其脱离背景,形成镂空。 2.瓷器装饰技法之一,也称“镂花”、“镂空”或“透雕”。将装饰花纹雕空,形成内外通透的图案。此技法出现在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后在瓷器纹饰上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