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泥制兔儿爷 - 故宫雕塑类藏品

12-14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泥制兔儿爷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泥制兔儿爷
时代
门类 雕塑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179434)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泥制兔儿爷❖图片

泥制兔儿爷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泥制兔儿爷❖简介

泥制兔儿爷,清晚期,高30厘米,长21厘米,宽9厘米。清宫旧藏。

兔儿爷泥塑,粉底彩绘,头戴绿色头巾,身披红袍,手持捣药杵,端坐在莲花堆上,模拟了关公的形象,英姿飒爽。莲花为中国传统纹样之一,是高洁雅致的代称,底座通体的绿色有勃勃生机之意,莲花反复缠绕,寓意“连绵不断”。此兔儿爷通体色彩艳丽明快,造型别致,表现了人们世代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兔儿爷为中秋节的传统玩具,源于中国传统的祭拜月神的活动。传说月宫中有嫦娥和玉兔,玉兔捣药为天下百姓治病去灾,人们据此塑造了多姿多彩的兔儿爷形象。


相关知识科普


玉兔

《乐府诗集》三四《相和歌辞·董逃行》云:“采取神药若木端,白哆长跪捣虾蟆丸。”晋傅云《拟天问》(《太平御览》卷四引)云:“月中何有?白兔捣药。”傅云《歌词》(《初学记》卷二九引)云:“兔捣药月间安足道!……。”故世以玉兔为月之代词。

相关文章

  • 刘明达卖儿砖雕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刘明达卖儿砖雕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刘明达卖儿砖雕,北宋,高19.2厘米,宽26厘米,厚3厘米。砖长方形,砖面内凹凿成壸门状,上部刻“刘明达”3字。壸门内左侧雕刻一骑马男子怀抱幼儿前行,右侧一女子正急步追赶,探手呼唤。背景衬托树木山石。画面讲述的是古代二十四孝中“刘明达卖儿”的故事。刘明达家贫,无力兼顾母亲与孩子的口粮,见老母日渐消瘦,无奈之下,遂将孩子卖给路过的王将军。妻子见儿被卖,连声呼唤...

    227 壸门 二十四孝
  • 石菩萨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石菩萨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石菩萨像,北齐,高388厘米,宽98厘米。菩萨头戴三叶宝冠,正中饰圭形物,宝缯折叠下垂至耳侧。圆形脸,双目微睁俯视,嘴角内收,一幅悲天悯人的神态。双肩圆形饰物垂下两条飘带,帔帛挎肩在腹前穿璧,垂至膝部上折绕臂。佩项饰,内着僧衹支。右手残缺,左手持桃形玉环。下身着长裙,裙腰前后正中各垂两条长带。赤足,立覆莲座上。...

    1305 菩萨 宝缯 玉环
  • 铁菩萨像头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铁菩萨像头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铁菩萨像头,宋,高51厘米,宽29.5厘米,厚24厘米。此为崔耀庭先生捐献,与收购得来的新14061铁菩萨像头铸工及式样均相同,推测原为一对,被供奉在一座庙宇内。...

    916 菩萨
  • 木雕彩绘观音菩萨像头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木雕彩绘观音菩萨像头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木雕彩绘观音 菩萨像头,明,高142厘米,宽60厘米,厚61厘米。菩萨头戴宝冠,冠中化佛为观音标识。观音五官端庄,双目微睁俯视,厚唇紧闭,一副怜悯世人的神态。造像方脸型、环形眼眶的雕刻技法是典型的明代中后期的样式。一般认为佛教传入中土早期观音为男性,中期多为中性,明清时期逐渐演变为女性。此像上唇及下颌画有胡须,说明仍保留为男性身份。...

    1021 观音 菩萨 造像
  • 铜水月观音造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铜水月观音造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铜水月 观音 造像,高15厘米。该像眉间白毫相,头戴花蔓冠,宝缯于两侧垂肩而过,胸前饰缨络,左胸处雕刻人头样饰物。披帛绕过肩臂后,右手将其一端提起并垂吊于下,另一端顺左臂而垂下。像身着长裙,下摆覆座垂于足上。水中观音以磐石为座,呈游戏坐姿,左足垂蹬于石上,右足上曲支地,右臂搭放于右膝上,左手掌心撑地,神态安详宁静,犹如正观赏水中月影一般。水月观音为三十三观音...

    888 水月 观音 造像 眉间白毫相 白毫 宝缯 披帛 三十三观音
  • 陶母子狗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母子狗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母子狗,北朝,高9厘米,长17厘米。母狗蹲卧,双耳下垂,眼睛圆睁,嘴巴上翘。小狗前足扬起,头向上仰,抓扶母狗的颈部,母狗则用前足抚摸小狗尾部。母狗的亲情,小狗的可爱,折射出人类对动物的热爱。...

    644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雕塑类藏品
  • 陶卧羊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卧羊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卧羊,唐,高8厘米,体长15.4厘米。卧羊头大,颈粗,眼圆睁,双角在头两侧卷曲,角上雕出较细密的线状年轮纹,颈部雕有较密集的点线状纹饰。羊身体各部位骨肌清晰,四肢匍匐呈卧姿。作品巧妙地采用局部点线纹饰来表现整体浓密的羊毛,颇具立体效果。继汉代之后,厚葬之风在唐代再度兴起。这一时期的随葬品陶羊较以前体态更为饱满健壮,肌肉感较强,造型亦较准确,整个作品趋向于写...

    1428 年轮纹
  • 邸金龙造石思惟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邸金龙造石思惟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邸金龙造石思惟像,东魏武定三年(545年),残高24厘米,宽20厘米。整个菩萨的上半身缺失,左手在右足踝处捏裙摆一角,覆于座前的裙摆做出复杂的褶皱。菩萨坐在束帛圆座上,座下还有扁平的覆莲台。菩萨的披帛垂在覆莲台两侧曳地,末端前伸。长方形基座正面留出平台,正面中央浅浮雕刻覆莲中伸出半身的地神,双手举过头顶托举博山炉,地神两边为侧面侧身蹲坐的狮子。狮子外侧各为一...

    1013 菩萨 披帛 基座 浮雕 博山炉 发愿文 曲阳 弥勒
  • 陶彩绘武士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武士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武士俑,北齐,高29.5厘米,宽12.5厘米。武士俑戴头盔护项,四方面庞,怒目圆睁,张口作叱咤状。双手一上举,一手贴身扶盾牌。人物塑造比例稍显短粗,但更显魁梧英俊。...

    425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雕塑类藏品
  • 陶黄釉文吏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黄釉文吏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黄釉文吏俑,隋,高58.4厘米,宽18厘米。文吏俑头戴冠,细眼略向下垂,蒜头鼻,唇上蓄八字胡,颌下蓄须。上身穿右衽宽袖衣,下着裳,双手拱于胸前,足下为圆形立板。隋唐时期的文吏俑多为器宇轩昂之态,此种形象尚属少见。...

    1569 黄釉
  • 惠照造石思惟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惠照造石思惟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惠照造石思惟像,东魏元象二年(539年),高48厘米。圆形头光,头戴三叶冠,冠叶较高,呈柱状,宝缯上扬飞翘。面形略长,修眉细目,眼角有笑意。向前略倾,胸前有项饰。手持长颈莲蕾,莲蕾刻在头光之上。思惟半跏趺坐于筌蹄之上,下为厚重的双覆莲瓣。长方形素面 基座。基座背面刻发愿文:“元象二年正月一日,佛弟子比丘尼惠照造思惟玉像一区(躯)。上为国主、先亡父母、巳(己)...

    1997 宝缯 背光 半跏趺坐 筌蹄 素面 基座 发愿文 比丘尼
  • 陶彩绘女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女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女俑,唐,高44厘米,宽14厘米。女俑头梳抛家髻,面涂红粉,蚕眉细目,小口施朱,五官相对集中于面庞中央,略显紧凑,身著长裙,双手笼袖于胸前,大腹便便,似在缓步行走。唐中期以后,特别是开元、天宝年间,社会上逐渐形成以肥胖为美的时尚,杨贵妃受宠于李隆基,更将此一风尚推向极端,此女立俑便是盛唐时期审美倾向的典型反映。...

    1198 开元 天宝
  • 张茂仁造石阿弥陀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张茂仁造石阿弥陀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张茂仁造石阿弥陀像,隋开皇十一年(591年),高30厘米。此像舟型背光,正面为一佛二弟子跣足立于基座上。阿弥陀两颊丰满圆润,双目向下俯视,神态庄严,手施无畏印和与愿印。袒右肩,半披式袈裟,衣纹自然流畅,极富质感。两弟子双手合十,神态恭谨。雕像基座为长方形,上刻 “开皇十一年二月八日,佛弟子张茂仁为亡父母敬造白玉弥陀像一区(躯),七世先亡,现存眷属,一时作佛”...

    819 张茂 背光 跣足 基座 施无畏印 无畏印 与愿印
  • 李户生造石双思惟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李户生造石双思惟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李户生造石双思惟像,隋开皇八年(588年),残高26.2厘米。透雕双思惟菩萨双弟子四身像,思惟菩萨姿势相对。左思惟菩萨上半身缺失。右思惟头戴三叶宝珠冠,宝缯披在肩两侧。戴桃尖项圈,袒上身,下着裙贴体,无衣纹。披帛绕到上臂内侧垂下曳地,一直延伸到台面前沿。外侧腿半跏,内侧腿踏在小覆莲台上,赤足。内侧手抚足踝,外侧手支颐。圆柱形束帛座,无纹。思惟菩萨外侧残存小圆...

    618 透雕 思惟菩萨 菩萨 宝缯 披帛 基座 浮雕 博山炉
  • 门吏图门柱画像石(右侧)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门吏图门柱画像石(右侧)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门吏图门柱画像石(右侧),东汉,高117.2厘米,宽35厘米。此画像石与故宫博物院所藏另一件门吏图门柱画像石为一对,此为右。左侧画面有珍禽异兽穿插在蔓草纹间;右侧上部有牛首东王公端坐在高耸入云的神山之顶,一狐一鸟左右护卫;中部为拥彗的门吏。画面下部为玄武和柿蒂纹。...

    966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雕塑类藏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