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铜水月观音造像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铜水月观音造像 |
时代 | |
门类 | 雕塑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074896)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铜水月观音造像❖图片
铜水月观音造像❖简介
铜水月 观音 造像,高15厘米。
该像眉间白毫相,头戴花蔓冠,宝缯于两侧垂肩而过,胸前饰缨络,左胸处雕刻人头样饰物。披帛绕过肩臂后,右手将其一端提起并垂吊于下,另一端顺左臂而垂下。像身着长裙,下摆覆座垂于足上。水中观音以磐石为座,呈游戏坐姿,左足垂蹬于石上,右足上曲支地,右臂搭放于右膝上,左手掌心撑地,神态安详宁静,犹如正观赏水中月影一般。
水月观音为三十三观音之一,在密教中即现胎藏界 曼荼罗观音院之水吉祥 菩萨。水月观音像在我国的一些寺院中多有供奉。唐代著名画家周昉曾赞美水月观音“颇极丰姿,全法衣冠还近闾里。衣裳劲简,彩色柔丽。菩萨端严,妙创水月之体。”这对晚唐五代时期的造像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宋元时期供养水月观音成为时尚,直至明清时期仍可见其影响。尤其是水月观音像的游戏坐姿,在其它菩萨造型中也常被采用。该像左胸所饰之物在其它同类造像中极为罕见,其涵义需进一步研究。该像雕刻细腻,形象生动,具有时代风格,是明代水月观音造像之精品,具有重要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相关知识科普
水月
又作水中月。大乘十喻之一,十缘生句之一。水中之月乃月之影现,并无实体,以比喻诸法无自性,凡夫妄执心水中所现我我所之相,而著于诸法。实则诸法了无实体。《犬智度论》卷六:“解了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镜中像,如化。”
观音
梵文 (Avalokitesvara)的意译,观世音的略称。其与大势至菩萨同为阿弥陀佛的左右胁侍,称为“西方三圣”。又是我国佛教中的四大菩萨之一。佛典称观音为发大慈悲,即普救世人的大慈大悲菩萨。又作光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观世自在菩萨、观世音自在菩萨、现音声菩萨、窥音菩萨。
造像
又作造象。古时为生人、亡人或己身祈福,多于僧寺或崖壁间镌石成佛像,亦有以金属铸造佛像者。所造佛像称之为造像。
眉间白毫相
略称毫相、白毛相、白毫相。三十二相之一,即如来和菩萨眉间生白毛之相。《法华经》卷一《序品》载:“佛眉间白毫相放光,照东方万八千世界,靡不周遍。”又《优婆塞戒经》卷一:“为菩萨时,于无量世宣说正法,实法不虚,是故次得白毫光相。”
白毫
即白毫相,梵语为urna-laksana,为如来三十二相之一。世尊在两眉之间有柔软细泽之白毫,引之则长一寻,放之则右旋宛转,犹如旋螺,鲜白光净,一似真珠,如日之正中,能放光明,称为白毫光。
宝缯
束宝冠的带子。它在造像中有多种表现式样,也是断定造像时代的特点之一。
披帛
用来缠绕身体的长幅织品。披帛缠绕方法不同,有时对鉴别时代特点有一定的帮助。
三十三观音
观世音菩萨为摄化而自在不现之三十三种形像。《法华经·普门品》及其他诸种感应传、持验记常述之,由此民间便流传此类图像,较著名的有清代卓峰的《观音应化图》三十三幅(现藏于日本东京帝室博物馆)。
密教
汉地佛教因修行方法不同分成密教与显教。显教(也称显宗)原本无此称谓,只是因为与密教区别,后人才以之为名。密教也称密宗,分杂密与纯密两种。在唐开元三大士即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以前的密教,因其驳杂,没有严格的经典依据,故称为杂密。善无畏、金刚智、不空分别译出《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等经典,创立密宗。密宗有着严格的宗教仪轨,故称纯密。密宗认为世界万物是由地、水、火、风、空、识“六大”组成。前五种为“色法”,表现大日如来的理性方面,称为“胎藏界”;后一种为“心法”,体现大智如来的智慧方面,称为“金刚界”。密宗造像是按照密宗经典塑造的,一般不外示于人,这也是称其为密宗的重要原因之一。杂密与纯密不同,它不太重视形象是否外示,出现在石窟寺院中的十一面观音、千手千眼观音为杂密常见的表现题材。在密教中,一般将毗卢遮那与大日如来视为一种形象的两种称法。毗卢遮那(Vairocana)为梵文的音译,本意为遍照,故意译为太阳、大日如来,最初为显教神祇,见于《华严经》,菩提流志所译《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将其变成密教神祇,但并没有成为主尊,至开元三大士时毗卢遮那成为至高无上之神。金刚智译《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称毗卢遮那而不称大日如来,善无畏、不空则将大日如来与毗卢遮那并称,视为一意。密教在盛唐时期开始迅速发展,特别是在安史之乱后,不空在其所住的大兴善寺建灌顶道场,为唐肃宗亲授转轮王七宝灌顶,后又在全国挑选49位大德常住是寺,密教遂发扬光大,并影响到辽代、南诏、大理国以及日本、朝鲜等国。
胎藏界
佛教术语。密教认为构成宇宙的二界(一为金刚界)之一,是以大日如来之慈悲构成,这种慈悲有如母亲怀育胎儿一般,可以包容一切,培养众生的先一悟性,故称。
曼荼罗
又作曼陀罗、曼吒罗、满荼罗等。意为坛、坛场,轮圆具足,聚集。印度修密法时,为防止魔众侵入,而划圆形、方形之区域,或建立土坛,有时也有上面画佛、菩萨像,事毕像废;故一般以区划圆形或方形之地域,称为曼荼罗。
水吉祥
又称大水吉祥菩萨。为密教现图胎藏界曼荼罗观音院外列上方(东)第五位之尊。其形像,身呈白黄色,左手持未开莲花,右手施无畏印,坐于赤莲花座上。
菩萨
菩提萨埵之略称,为十界之一。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密行,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
周昉
周昉(生卒年不详),字仲朗,又字景玄,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代画家,出身于官宦之家,曾任越州、宣州长史。擅绘佛道图像,因创制具典雅华丽特色的“水月观音”而被称为“周家样”。亦工人物肖像和仕女画,以画风写实、形神兼备而令世人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