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清拓《安素轩石刻》宋高宗临兰亭序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清拓《安素轩石刻》宋高宗临兰亭序 |
时代 | |
门类 | 铭刻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159881-2/4)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清拓《安素轩石刻》宋高宗临兰亭序❖图片
册页4
册页5
册页6
清拓《安素轩石刻》宋高宗临兰亭序❖简介
清拓《安素轩石刻》宋高宗临兰亭序,木面。纸墨古旧,经折装,半开纵32.5厘米,横15.1厘米。
《安素轩石刻》,嘉庆元年,歙县鲍漱芳辑,漱芳字席芬,自署安素轩,此刻自唐讫明,皆以墨迹摹勒上石,无卷数次第,每册帖名隶书安素轩石刻。道光四年,其子治亭、约亭刻成;江都党锡龄摹刻。
此帖刻于《安素轩石刻》,单帖名隶书“宋高宗书”;行间有界栏,刻款:“绍兴十九年夏五月临赐陈康伯”;有陈璠宝刻款;“绍兴庚午九月初五日臣陈璠宝藏。”及许有壬刻跋;有刻印:“曹溶私印”、“御书之宝”、“绍兴”、“陈氏珍藏”、“太史氏有壬章”等。此帖书法笔法婉丽洒脱,自然流畅,颇得魏晋书法神韵。宋高宗(1107-1187年),名赵构,南宋开国皇帝,曾被封为“康王”。赵构政治上昏庸无能,然精于书法,明代陶宗仪《书史会要》称:“高宗善真、行、草书,天纵其能,无不造妙。”其书法影响和左右了南宋书坛。传世墨迹有《草书洛神赋》、《千字文》等。
相关知识科普
兰亭序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春三月三日,王羲之、谢安、孙绰等41人,集会于会稽(今浙江绍兴)山阴兰亭,修祓禊之礼。王羲之用蚕茧纸、鼠须笔书《兰亭序》,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书法遒媚劲健,精美绝伦,为历代楷模。
经折装
图书从卷轴装演变到册页形式的一种过渡性装帧。其特点是把长幅卷子一正一反折叠成长方形书本形式,前后粘以封面。佛家经典多用此式。隋、唐以后,佛教大盛,翻译了很多经卷。佛徒诵读时舒卷不便,乃改为折叠成册的形式。凡经折装的书本也称“折本”。因奏折也用这种形式,故后来又有“折子本”的叫法。
摹勒上石
古代书碑的方法之一。将要刻的文字写在纸上,用半透明纸蒙在原作背面,用笔蘸取,朱红颜料依字形勾出笔道轮廓,然后双勾好的摹纸复于碑石或木板上,用纸数层放在摹纸之上,以石均匀砑磨,使朱红笔道印在石上,然后施刻。摹勒上石之后书家的墨迹仍然可以保留下来。
曹溶
曹溶(1613—1685年),字秋岳,一字洁躬,号倦圃,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明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官御史。清顺治初授原官,迁广东布政使,降山西阳和道。工诗,精鉴别,富书画收藏,亦能书。有《金石表》、《静惕堂诗集》等。
陶宗仪
陶宗仪(生卒年不详),元末明初人,字九成,浙江黄岩人。元末举进士不中。明洪武六年(1373年)守令举人才,又以病免。二十九年(1396年)率诸生赴礼部考试。建文初年尚在。读书务古学,尤刻志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