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康熙帝读书像轴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康熙帝读书像轴 |
时代 | |
门类 | 绘画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006411)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康熙帝读书像轴❖图片
康熙帝读书像轴❖简介
《康熙帝读书像》轴,清,宫廷画家绘,绢本,设色,纵138厘米,横106.5厘米。
康熙皇帝自幼便广泛学习汉族传统文化知识,亲政后更是举行日讲和经筵以充实自己,他一方面身体力行地潜心钻研儒家经书,从历代丰富的典籍中汲取有益于自己治国平天下的知识,一方面通过与日讲和经筵的讲官讨论治国安邦之道逐步将孔孟之道、程朱理学确立为统治全国的官方正统思想,借以笼络汉族士大夫,掌握文化思想统治权,巩固清廷的封建统治。“尊孔崇儒”统治观念的树立,为制定、实践其文化政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倘若没有饱读诗书与遍览典籍的基础,没有认真踏实、联系实际的学习,恐怕康熙帝无法完成南征北战、一统疆域的伟业,更谈不上治理天下井井有条了。
《康熙帝读书像》轴为观者展示了大有作为的君主勤勉苦读的一面。图中康熙帝盘腿端坐,凝神静思,仿佛正在深思书中精华。身后书盈满架,排放齐整,传达出像主涉猎广泛、勤勉好学的信息。纵观全图,宫廷画家显然受到了欧洲绘画技法的影响,如人物面部的渲染,及衣服褶皱不用中国画以线条勾画的表现手法而用色彩明暗的变化加以描绘。再如人物背后的书架的透视关系与阴影的表现使用的也是欧洲绘画所特有的技法。这反映出中国画家正在初步尝试用一种外来的艺术技巧创作本国题材的绘画,这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例证。
相关知识科普
日讲
日讲是经筵制度的发展与补充,始于明景泰帝,即儒臣每日为皇帝进讲经史。
经筵
经筵是文学侍从之臣为皇帝讲读经史的活动,通常在每年的二月和八月举行。
渲染
中国画技法之一,属辅助性用笔,为突出形象之用。“渲”是在皴擦处略敷水墨或色彩,“染”是用大面积的湿笔在形象的外围着色或着墨,烘托画面形象。
透视
绘画造型术语,以近大远小的规律科学地展示人物和景物的空间关系和远近层次,达到与现实生活的一致,成为写实绘画的基本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