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缂丝元音寿牒册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缂丝元音寿牒册 |
时代 | |
门类 | 织绣品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072834)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缂丝元音寿牒册❖图片
缂丝元音寿牒册之四
缂丝元音寿牒册之三
缂丝元音寿牒册之二
缂丝元音寿牒册之一
缂丝元音寿牒册之八
缂丝元音寿牒册之七
缂丝元音寿牒册之六
缂丝元音寿牒册之五
缂丝元音寿牒册之十二
缂丝元音寿牒册之十一
缂丝元音寿牒册之十
缂丝元音寿牒册之九
缂丝元音寿牒册之十六
缂丝元音寿牒册之十五
缂丝元音寿牒册之十四
缂丝元音寿牒册之十三
缂丝元音寿牒册之十七
缂丝元音寿牒册❖简介
缂丝元音寿牒册,清乾隆,纵29厘米,横30厘米。清宫旧藏。
此册页是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高宗弘历80岁寿辰之际,内务府将文华殿 大学士 和珅等人辑录的120条吉祥寿语篆刻成印章,然后刑部尚书胡继堂又用巧匠将其缂织成印谱,恭进给乾隆帝的寿礼。作品在粉色地上以平缂、构缂、搭缂等技法缂织。册页计17开。册首墨缂隶书“元音寿牒”,边框用三蓝缂松、鹤、云和万字纹样。正文为朱缂篆书“万寿无疆”等朱、白印谱各60方及墨缂楷书释文。册尾朱缂“臣胡继堂”、“敬摹”印,钤“宝蕴楼藏”章。
此作品装饰素洁淡雅,印文疏朗清晰,线条流畅。120个书写各异的“寿”字不但反映了清代高超的缂丝工艺,亦体现出中国古代金石文字变幻莫测的神奇魅力。
相关知识科普
缂丝
中国传统丝织工艺品种之一,其历史悠久。其织法以生丝为经,熟丝为纬,先将预定的图案纹样以墨线勾稿,画在经线面上,然后用几只乃至几十只装有不同色纬的小梭,依照纹样的轮廓和色彩以小梭、拨子等工具,用平戗、搭梭、长短戗、木梳戗、环缂(音刻)、掼缂、双子母经、绕、勾边线等多种技法,将多种彩色纬丝分段缂织,按图稿所示与经线交织,形成“通经断纬”。织物表面只显彩色的纬纹和单色的地纬,正反两面花纹和色彩一致。由于采用局部回纬织制,纬丝并不贯穿整个幅面,即花纹与素地及色与色之间呈小空或断痕,“承空观之,如雕镂之象”,故名缂丝,又名刻丝、克丝、刻色等。 宋代缂丝大都摹缂名家书画,北宋时以定州的缂丝最为有名,南宋时以淞江朱克柔的缂丝最负盛誉。明清时除缂织书画、诗文、佛像外,还缂织袍服、屏风、靠垫等,尤以苏州缂丝最为精美。由于缂丝工艺繁复,一件成功的作品,所用人力物力非普通人家可以承受,故有“一寸缂丝一寸金”之说。
册页
册页的组合形式类似西方绘画中的组画,这种艺术形式在山水画中能够比较完整地展现一个地域不同的自然景观,在花鸟画中可以从多重角度、时节去描绘其自然姿色。在人物画中,可以完整地叙述一个历史故事发生的全过程或细化表现某种道德观念。
内务府
全称“总管内务府”,是清代掌管皇家事物的最高管理机构。始设于清初。顺治十年(1653年)六月裁内务府,改设十三衙门。顺治十八年(1661年)废十三衙门,重设内务府。康熙十六年(1677年)内务府初具规模,下设七司三院:广储司、都虞司、掌仪司、会计司、庆丰司、营造司、慎刑司、上驷院、武备院、奉宸苑,其职能与国家机构中的六部相对应。另有分支机构一百三十余处。
文华殿
文华殿在太和殿之左,协和门之外,明嘉靖朝以前为皇帝之便殿,以后用为皇帝讲经筵之所。清袭明制。明中期,这里是皇太子摄政之地。明光宗崩,大臣刘一燝、杨涟等将皇太子从乾清宫扶至文华殿,遵其前制故。
大学士
官名,唐始设,宋设置渐广。明太祖废丞相,以大学士充顾问,至明中叶遂以大学士为内阁长官,起草政令,批答奏章,官品虽低却握宰相之权。清代大学士的品级提高了,职任反而不重要了。乾隆十年(1745年)后大学士专以三殿(保和、文华、武英)三阁(文渊、体仁、东阁)入衔,满汉各二人,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名,均为文臣最高的官位。
和珅
和珅(1750--1799年),姓钮祜禄,字致斋,满洲正红旗人。由于精明敏捷,颇得乾隆帝赏识,官职累迁,由御前三等侍卫而至户部侍郎,再至户部、兵部、吏部尚书,理藩院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四库馆正总裁等,在军机大臣任上二十余年。乾隆帝晚年倚为心腹。他专擅弄权,贪污极巨。乾隆帝死后,嘉庆皇帝即以二十大罪赐其死,抄家所获巨资充公。其时竟有“和坤跌倒,嘉庆吃饱”之民谣。
尚书
一为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尚书》即《书经》,内容为商、西周两代统治者的讲话记录及春秋、战国时期根据远古材料加工编成的虞、夏史事。
一为官名,始于战国,西汉时尚书的地位逐渐重要,隋唐时设三省六部,尚书为三省之一,宋以后,行政全归尚书省掌管。明代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六部尚书等于国务大臣,清代沿袭明制。
平缂
依照图案色彩的变化要求,顺经纬之理进行平纹交织。
构缂
缂丝技法之一,又称构(勾)边。在纹样的边缘部位,以区别于主体纹样色彩的另一种色线缂出明显的边界或轮廓线,具有分别色彩层次和划分纹样之间界线的作用。
搭缂
缂丝技法术语之一,亦称“搭梭”。当缂织两种不同颜色的花纹边缘时,因两色不能互相连接而形成裂缝,故在每隔一定距离处,使两边的色纬相互搭绕对方色区的一根经线,以避免竖向裂缝过长而形成裂口,此种缂织技法称搭缂。
三蓝
指深蓝、蓝、浅蓝三种深浅不同的蓝色,有晕色效果。
万寿无疆
典出《诗经·豳风·七月》:“称彼兕觥,万寿无疆!”意为在朝堂上捧举起大酒杯,祝国君万年长寿无尽。
宝蕴楼
1911年清逊帝溥仪退位后居住于紫禁城内廷,外朝由北洋政府接管。1914年2月4日成立了古物陈列所,所址设在紫禁城外朝部分。此前,当时的内务部与逊清皇室将盛京(沈阳)故宫、热河(承德)离宫两处所藏宝器20余万件运至紫禁城,然文物存放之地尚未解决。时内务部与外交部协商批准从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中拨出20余万元建文物库房,其基址选定在原咸安宫基础上。当年6月开工,历时一年,于1915年6月正式建成,交付使用,这是中国近代建成的第一座专门用于文物保藏的大型库房。库房为两层楼西洋式建筑,其中所藏集历代古物之萃,青铜、书画、陶瓷、金玉,至珍且奇,因定名曰“宝蕴楼”。1947年,古物陈列所并入故宫博物院,宝蕴楼所藏文物遂逐步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