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剔红荷花茨菰纹圆盒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剔红荷花茨菰纹圆盒 |
时代 | |
门类 | 漆器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107791)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剔红荷花茨菰纹圆盒❖图片
剔红荷花茨菰纹圆盒盖面
剔红荷花茨菰纹圆盒
剔红荷花茨菰纹圆盒器底
剔红荷花茨菰纹圆盒底边刻款
剔红荷花茨菰纹圆盒❖简介
剔红荷花茨菰纹圆盒,明永乐,高3.5厘米,口径7.4厘米,足径4.5厘米。清宫旧藏。
盒蒸饼式。通体黄漆素地上雕荷花茨菰等水生植物。外底髹赭色漆,左侧近足处有针划“大明永乐年制”行书款。
荷花迎骄阳而不惧,出淤泥而不染,在佛教世界中被作为神圣净洁的象征。茨菰(音慈姑)又名“燕尾草”,是一种可食用、补中益气的水生草本植物,其在自然界往往与荷花共生。茨菰间于荷花之中,整体图案更显自然生动。
相关知识科普
剔红
雕漆品种之一,又名“雕红漆”或“红雕漆”。此技法成熟于宋元时期,发展于明清两代。明黄成《髹饰录·坤集·雕镂第十·剔红》中写道:“剔红,即雕红漆也。……宋元之制,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纤细精致。”其法常以木灰、金属为胎,在胎骨上层层髹红漆,少则八九十层,多达一二百层,至相当的厚度,待半干时描上画稿,然后再雕刻花纹。一般以锦纹为地,花纹隐起,华美富丽。根据漆色的不同,有剔红、剔黄、剔绿、剔黑、剔彩、剔犀之分,其中以剔红器最多见。
茨菰
也作慈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像箭头,开白花,地下有球茎,可食。其球茎也称茨菰。
蒸饼式
为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果园厂所制雕漆的典型器形之一。此种形制的器物主要为圆形盒,盖面微微隆起,器壁下收,平底,有的底稍内凹。清初人高士奇在《金鳌退食笔记》中讲到明永乐年所制漆器型制时称:“……剔红盒有蔗段、蒸饼、河西、三撞、两撞等式。……”高氏所记与现存永乐漆器印证正相符合。
黄漆素地
明早期果园厂漆器的一种雕饰做法,常见于花卉题材的作品中。即以黄漆为底色,不刻锦纹,素地上压朱漆花纹,与山水人物题材的雕漆作品刻锦纹地的做法完全不同。这种黄漆素地的效果极佳,一方面可以突出表面的花纹,另一方面可以使漆地平滑整齐。
燕尾
天花支条上用云纹构成的,向四个方向伸出的燕尾形的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