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梅清黄山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10-01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梅清黄山图册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梅清黄山图册
时代
门类 绘画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016650)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梅清黄山图册❖图片

梅清黄山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黄山图》册第一开·泛舟岩溪

梅清黄山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黄山图》册第二开·沙城旅邸

梅清黄山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黄山图》册第三开·虬山草堂图

梅清黄山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黄山图》册第四开·春雨杏花楼

梅清黄山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黄山图》册第五开·娑罗园横川阁

梅清黄山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黄山图》册第六开·莲花峰

梅清黄山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黄山图》册第七开·天都峰

梅清黄山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黄山图》册第八开·曲径城头转群峰

梅清黄山图册❖简介

黄山图》册,清,梅清作,纸本,设色,每开纵26厘米,横33厘米。

本开自识:“一篙破寒玉,雨霽微波漾。蜿蜒八九灘,峰巒千萬壯。愛此良夜遊,次第歌聲放。群公逸興牽,暗綠山堂覆。綺席耀華燈,拇陣分紅豆。娑羅花未開,香風已先逗。庚午初夏,綺園先生、東岩世兄招同于鼎、栗亭、仁遠、鵬遠、文璿叔、夏家培翼泛舟岩溪,晚集虯山堂,各賦短古二首並正,弟清。”钤“某子”、“瞿老人”印两方。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歙县西北,山脉绵延三百余里,拥有72峰,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名闻于世。清初安徽地区的著名画家弘仁、梅清、石涛等多以黄山奇景入画,形成了“黄山画派”。其中,梅清笔下的黄山以气势取胜,不同凡响。

这套《黄山图》册是梅清晚年的精心之作。全册共八开,分别绘天都峰、莲花峰等黄山8景,或孤峰千仞,或云海茫茫,或苍松蔽日,或雄关峻岭,景色各异,气象万千。梅清画黄山之法有三,一以线条勾勒为主,二以墨色渲染为重,三是融勾勒与渲染为一炉。此图册便是采用第三种方法绘制而成。

梅清的山水画远承宋元诸家的遗绪,近学“元四家”和沈周的笔墨技法,又尝与石涛相互切磋画艺,故功力尤深。他的创作最重师法自然,他曾在燕、吴、齐、楚之地游历名山大川,终日面对青山描摹写生。黄山和家乡宣城是梅清绘画中最着力表现的题材。在《赠慕潭黄山十六景》册上,他自题“余游黄山,凡有笔墨,大半皆黄山矣。”可见他对黄山景色用功之勤。梅清图写黄山自写生入手,又加入自己的主观感受,再以豪放、泼辣的用笔,突出黄山奇、峻、险、秀的意境,独树一帜,别开生面。


相关知识科普


黄山

黄山,秦称黟山,唐天宝六年(747年)改今名。相传黄帝在此修身炼丹,故名黄山。现位于安徽歙县、太平、修宁、黟县间,方圆250公里,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也是世界知名的游览胜地。山脉绵延三百余里,重峦叠嶂,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无愧“人间仙境”的美誉。此外,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1992年被列为世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

梅清

梅清(1624—1697年),原名士羲,后改梅清,字渊公,号瞿山、敬亭山农,宣城(今属安徽省)人。清初画家、诗人。工诗善画,以画山水、松石、梅花著称,时有“画山水入妙品”,“松入神品”,画梅花“枝干奇古”之评。山水画大多是黄山景致,风格雄奇豪放,为宣城地区画坛领袖。梅清的山水画远承宋元诸家的遗绪,近学“元四家”和沈周的笔墨技法,又尝与石涛相互切磋画艺,故功力尤深。他的创作最重师法自然,曾在各地游历名山大川,终日面对青山描摹写生。黄山和家乡宣城是梅清绘画中最着力表现的题材。著有《天延阁集》、《梅氏诗略》等书。

弘仁

弘仁(1610—1663年),俗姓江,名韬,字六奇,出家后释名弘仁,号渐江学人,又号无智、梅花古衲,安徽歙县人。明亡后入武夷山为僧,云游各地后回歙县,住西郊太平兴国寺和五明寺,常往来于黄山、白岳之间。善画山水。其画取法元代倪瓒、黄公望,构图洗练简逸,笔墨苍劲整洁,善用折带皴和干笔渴墨。他重视师法自然,善画黄山、武夷山诸景,传达山川之美,意境伟峻秀逸,“得黄山之真性情”,与石涛、梅清同成为“黄山画派”的代表人物。在安徽与查士标、孙逸、汪之瑞并称“海阳四家”,形成“新安派”。同时,与石涛、八大、髡残合称“四僧”。

石涛

石涛 (1642—约1718年),俗姓朱,明宗室靖江王朱赞仪十世孙,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明灭亡后,出家为僧,法名原济,字石涛,号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等。工于诗文,擅绘山水、兰竹、花草及人物。其笔情纵恣凝炼,独具创新,对扬州画派和近、现代中国画的影响极大。与清初画坛朱耷、髡残、弘仁合称“四僧”,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针对画坛时弊提出诸多精辟见解。

黄山画派

中国画流派之一。以清初宣城(今属安徽省)梅氏一家为嫡系,有梅清、梅翀、梅庚、梅蔚与浙江、石涛等,他们均长期深入黄山,既师造化又师古人,以黄山景色为主要绘画题材。

渲染

中国画技法之一,属辅助性用笔,为突出形象之用。“渲”是在皴擦处略敷水墨或色彩,“染”是用大面积的湿笔在形象的外围着色或着墨,烘托画面形象。

沈周

沈周(1427—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世代隐居吴门,父亲恒吉、伯父贞吉均善画。他早年承受家学,兼师杜琼,后博学宋元诸家,自成一格。一生布衣,优游林下,为人敦厚,笃于友谊,性情随和,胸襟磊落,是吴中众望所归的贤达长者。 绘画上擅长山水、花鸟,尤以山水著称,有粗、细两种面貌。早年主宗王蒙,上追董、巨,以细笔为主;40岁以后博取诸家,着意于黄公望,风格逐渐变粗,形成粗笔风貌;60岁后汲取吴镇画法,笔墨疏简苍劲,格调雄健宏阔。其成熟时期的山水,笔墨上既吸收了宋院体和明浙派的硬度和力感,又保留了元人的含蓄笔致,于苍中带秀,刚中见柔。构图造境方面,无论繁复或简略,都强调山川宏阔之“势”,一改元人空寂之境,又着意于朴实的“质”,于拙中藏巧。他开创了“吴派”画风,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

相关文章

  • 君子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君子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君子图》轴,清,纸本,纵184cm,横92.1cm。钱维城(1720-1772),初名辛来,字宗磬,号茶山、幼庵,晚号稼轩,江苏武进人。清乾隆十年(1745)状元。供奉内廷,为画苑领袖。图绘松、柏、梅、兰、水仙“五君子”。松与柏立于整个画面,虬枝盘曲、雄伟挺拔,梅花在其后盛开,自然优美,双勾水仙、撇出的墨兰则相伴左右。构图平中见奇,笔法清细繁复,格调柔雅静...

    236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绘画作品藏品
  • 陈师曾梅花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陈师曾梅花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梅花图》轴,近现代,陈师曾绘,纸本,设色,纵132.5厘米,横40厘米。本幅上方自题:“画梅贵有风格,宜瘦不在肥,金冬心之说也。其法本于扬补之,补之学于华光僧。相传圈花画梅自华光始。花外以淡墨染晕,谓之倒晕素质。其甥汤正仲传其法。大抵宋以前皆钩勒设色,华光墨笔,盖创作也。华光画圈,十年始圆,可见骨法用笔未可轻易。曾于长沙见扬补之卷子,枝干秀挺,花外着淡墨,...

    220 陈师曾 金冬心 扬补之 华光 王冕
  • 丁皋靳介人画像卷 - 故宫绘画藏品
    丁皋靳介人画像卷 - 故宫绘画藏品

    《靳介人画像》卷,清,丁皋绘,绢本,设色,纵36厘米,横131.8厘米。本幅左下款署:“丹阳丁皋写。”下钤“丁氏”、“皋印”印2方。卷后有窦光鼐、蒋士铨、顾学翰、蔡廷衡、杨名馨等题十余则。画面表现的是暮春时节,茅亭绿柳,渚清荷新,一士人左手执卷,右手扶膝,正襟危坐于岸边石凳上,身旁石几上置书函、茗盏之属,一小童执扇对炉烹茶。环境清新雅逸,文人雅士闲适的生活情...

    1627 丁皋 窦光鼐 波臣派 肖像画
  • 吴伟武陵春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吴伟武陵春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武陵春图》卷,明,吴伟绘,纸本,白描,纵27.5厘米,横93.9厘米。本幅无作者款识。此画钤“小仙”、“次翁”印2方。引首近代溥儒书:“武陵春色,大千先生命题。溥儒。”钤“旧王孙”、“溥儒之印”印2方。本幅有清洞径居士题句,钤张大千“不负古人告后人”、“大千好梦”等鉴藏印共6方。后幅有明徐霖书“武陵春传”,近、当代叶恭绰、吴湖帆、向迪宗、罗惇暖、顾飞、溥儒...

    1012 武陵春 吴伟 白描 引首 溥儒 题句 张大千 徐霖
  • 戴进葵石蛱蝶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戴进葵石蛱蝶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葵石蛱蝶图》轴,明,戴进绘,纸本,设色,纵115厘米,横39.6厘米。款署:“静庵为奎斋写。”钤“钱塘戴氏文进”印。画幅上方有明刘泰等四家题跋。鉴藏印钤“朱之赤”等。此幅画盛开的蜀葵一株,两只蝴蝶翩翩飞舞。在戴进的作品中,工笔设色花鸟并不多见,此图用笔细润,色彩清丽,既保留了宋代院体花鸟的工致,又吸收了元代钱选 没骨设色的文雅之气。画面下端的湖石纹理粗糙,...

    808 戴进 朱之赤 蜀葵 院体 钱选 没骨 庞莱臣
  • 虚谷瓶菊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虚谷瓶菊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瓶菊图》轴,清光绪八年(1882年),虚谷绘,纸本,设色,纵126.2厘米,横57.7厘米。此图为瓶插秋菊的小品画。构图匠心独运,巧于设置,高低错落的瓶和壶、“S”形走势的秋菊令画面富有活力,并形成多层次的节律变化。设色淡雅清新,笔法灵活娴熟,是虚谷晚年的花卉画代表作。此图款署:“壬午冬月写于瑞莲精舍,虚谷。”钤 “虚谷书画”、“三十七峰草堂” 朱文印二方...

    575 虚谷 秋菊 花卉
  • 徐悲鸿竹林雄鸡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徐悲鸿竹林雄鸡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竹鸡图》轴,近现代,徐悲鸿绘,纸本,设色,纵68厘米,横34.6厘米。自题:“槐准先生新居落成,悲鸿作此申贺。廿八年九月。”钤“江南布衣”朱文方印。郁达夫题诗堂:“朱冠白羽曳淄纶,五德彬彬备一身。云外有声天欲晓,苍筤深处卧裴真。槐准先生深居郊外有裴真子风,悲鸿画鸡以申贺,属达夫题之,时己卯秋也。”下钤“涂中曳尾生”长方朱文印、“郁达夫”白文方印。廿八年即指...

    1486 徐悲鸿 郁达夫 韩槐准 华冠
  • 十骏犬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十骏犬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清,艾启蒙绘,纸本,设色。纵25.2厘米,横30厘米艾启蒙是供职于宫廷的外国画家。他用西洋画法绘制了这套图册,画中背景山水为中国画家所补绘。对开有词臣梁师正、汪由敦撰,嵇璜书写的题赞。图中猎犬神采飞扬,身材瘦削,姿态各异。从造型上看应为欧洲纯种猎犬。...

    1918 艾启蒙 汪由敦
  • 陈师曾山水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陈师曾山水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山水图》册,近现代,陈师曾绘,纸本,设色,4开,每开纵29.2厘米,横23.8厘米。 第一开,钤“师曾”印。 画院落一角,有百叶窗、树木、栅栏等。景物的写实感很强。 第二开,钤“染仓”印。 陈师曾的绘画受吴昌硕影响很深,取斋号“染仓”表示对吴昌硕的敬慕。此幅画山水,用笔粗放。 第三开,钤印“觭”。 此幅山水画风延续沈周风...

    1154 陈师曾 画院 吴昌硕 沈周 透视
  • 王渊桃竹锦鸡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王渊桃竹锦鸡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桃竹锦鸡图》轴,元,王渊作,纸本,墨笔,纵102.3厘米,横55.4厘米。该图上有王渊款:“至正已醜(1349年)王若水爲惠明作桃竹錦雞圖。”钤私印两方。是图将工整双勾的线条和细腻的水墨渲染合为一体,形成兼工带写的绘画技巧,以墨代色,脱胎于五代黄筌“黄家富贵”的工笔设色画风,反映了文人画重墨轻色的审美观。画家以水墨皴擦、晕染、粗细笔并用,行笔稳健而不乏洒脱...

    996 王渊 双勾 渲染 兼工带写 黄筌 黄家富贵 文人画
  • 赵左山水图轴(望山垂钓) - 故宫绘画藏品
    赵左山水图轴(望山垂钓) - 故宫绘画藏品

    《山水图》(望山垂钓),明,赵左绘,纸本,设色,纵132.3厘米,横38厘米。晚明时期的绘画风格多从前人画法中变化而出,大多带有较为明显的前人艺术遗迹,这也是晚明时期复古艺术思潮在绘画作品中的反映,从而构成了明代后期艺术所具有的鲜明的时代特色。赵左身处于这一时代大环境中,其作品,甚至其所代表的苏松派绘画都具有这一特点,从这幅《山水图》中也不难看出这一特色。此...

    1239 赵左 黄公望 倪瓒 赵孟頫 披麻皴 平远
  • 金农山水人物册 - 故宫绘画藏品
    金农山水人物册 - 故宫绘画藏品

    清代, 金农作 ,纸本墨笔或设色,纵24.3cm,横31.2cm 《人物山水图》册,清,金农作,纸本,墨笔或设色,每开纵24.3cm,横31.2cm。册共12开,分别绘佛像、山水、人物故事等。第一开:墨笔白描佛像、菩提树,画左自题2行,款“己卯八月”。钤“金吉金印”。第二开:画礼佛图,右方自题6行,款“心出家盫僧畫記”。钤“金吉金印”。第三开:画秋林共话,左...

    655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绘画作品藏品
  • 吴彬云峦秋色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吴彬云峦秋色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云峦秋色图》轴,明,吴彬绘,绢本,设色,纵126.5厘米,横28.3厘米。 款署:“丙申岁夏仲文中吴彬写。”钤“文中”、“吴彬之印”。 据款署可知,此图作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 吴彬画山水喜作狭长构图,山峦呈纵向层叠排列,突出高远之势。此图是其早期的作品,以浅绛设色画秋日景色,颇有元人画意,布景繁密似王蒙,山脚叠石似黄公望,揉合...

    1904 吴彬 浅绛 王蒙 黄公望
  • 陈师曾竹桃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陈师曾竹桃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竹桃图》轴,近现代,陈师曾绘,纸本,设色,纵129.6厘米,横24.2厘米。 画幅左侧款署:“衡恪。”钤“陈朽”印。 图绘竹叶、桃花交相掩映,景物丰满,构图别致。陈师曾画竹多用狼毫尖笔,竹竿自下而上节节上耸,有直冲云霄之势,竹叶尖峭,挺拔锋利,既画出了竹子昂然潇洒的姿态,又有亭亭玉立、精巧细腻之韵致,不失自然本色。本图中画竹用墨,桃花则单纯用色...

    315 陈师曾 狼毫
  • 袁江山水楼阁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袁江山水楼阁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山水楼阁图》轴,清,袁江绘,绢本,设色,纵210 厘米,横110.6厘米。画面近景坡石高松,屋宇亭台掩映期间,意境幽深。中景是宽阔的水面,一叶扁舟,划橹前行,静中有动。远处山峦连绵起伏,雄伟壮阔。全图用笔工整细致,技法娴熟,色彩清丽雅致,为作者中晚年之典型风貌。本幅款署:“丙午秋八月写,袁江。”钤“袁江之印”白文印。“丙午”为清雍正四年(1726年)。...

    1496 袁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