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吴伟武陵春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10-05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吴伟武陵春图卷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吴伟武陵春图卷
时代
门类 绘画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087186)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吴伟武陵春图卷❖图片

吴伟武陵春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吴伟武陵春图卷❖简介

武陵春图》卷,明,吴伟绘,纸本,白描,纵27.5厘米,横93.9厘米。

本幅无作者款识。

此画钤“小仙”、“次翁”印2方。引首近代溥儒书:“武陵春色,大千先生命题。溥儒。”钤“旧王孙”、“溥儒之印”印2方。本幅有清洞径居士题句,钤张大千“不负古人告后人”、“大千好梦”等鉴藏印共6方。后幅有明徐霖“武陵春传”,近、当代叶恭绰吴湖帆、向迪宗、罗惇暖、顾飞、溥儒、吴定山、谢稚柳等10家题记。共钤印36方。

图中女子武陵春的面部和衣纹均以细匀的淡墨线条绘成,只在眼眸、发髻处用重墨点染,这种特殊的用墨方法不仅形成了生动的墨韵,同时也令画面清雅秀润,更贴切地表现出女主人的纤秀文静之美。此外,吴伟在创作上还采用了借物言志的艺术手法,以石桌上陈设的琴、笔、砚等文房用具揭示出武陵春内在的文化修养,以石桌左侧的盆景梅花象征武陵春心志如梅的高尚情操。以这些带有寓意性的物品作为衬景点缀画面,无疑在充实武陵春形象的同时也丰富了画面的视觉感受。吴伟凭藉其精湛的艺术造诣曾分别于明成化和弘治年间奉召进京供奉宫廷。他性情孤傲,不慕权势,为朝廷内外的恶浊环境所排斥。返回江南后,他常以饮酒狎妓遣释郁闷的心境,所以,他对青楼女子的生活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当他闻知富有文采的武陵春身在青楼而不受所处境地的影响、对爱情忠贞不渝时,为之深深感动,遂援笔作此图,以示对武陵春的同情与敬仰。清吴麒《图绘宝鉴续纂》认为吴伟“画人物落笔健壮,白描尤佳”。此幅便是吴伟晚期白描画中的精品。吴伟的白描人物宗法唐代吴道子和宋代李公麟,强调线条自身婉转流动的韵律感和塑造形象的精确性。

王世贞《艺苑卮言》、姜绍书《无声诗史》、徐沁《明画录》王肯堂《郁冈斋笔尘》,清谢堃《书画所见录》著录。


相关知识科普


武陵春

原名齐慧真,明代江南名妓。工诗文,巧应对。与傅生相爱情真意切而备受时人敬重。傅生获罪远戍广西,她舍钱财相救,不得,遂忧郁成疾病逝。

吴伟

吴伟(1459—1508年),字士英,又字次翁,号小仙,江夏(今湖北武汉)人。一生经历了几次从宫廷画家转为职业画家的过程。幼岁家道破落,被湖广左布政使钱昕收养,即学绘画。17岁至南京,受到公卿士大夫器重,声誉渐著。20多岁时游京师,应召入宫,宪宗授以锦衣卫镇抚,待诏仁智殿,因个性倔强,不事权贵,不久即放归南都,在金陵一带藉画谋生。30余岁孝宗登位时,二次征召入宫,待遇更高,授官锦衣百户,御赐“画状元”印,并恩准荣归老家武昌祭祖,在京赐西街府第,但他不耐拘束的性格和对官场的认识,使其在入宫两年后即“称疾归,居金陵秦淮上” (明·何乔远《名山藏》),继续过着自由自在的职业画家生活。武宗继位后,于正德三年(1508年)再次召他入宫,他却因饮酒过度而猝死,年仅50岁。 吴伟恃才负气,放浪形骸,喜剧饮狎妓,常短褐垢脸,故创作也多狂放之迹。擅长山水、人物,山水承戴进衣钵,主宗南宋“院体”,更趋粗简放逸,也有融诸家之长的集大成面貌。人物画早年以工笔白描法为主,承北宋李公麟传统,后出现粗笔画法,呈水墨写意面貌,其源出自南宋马远、夏圭和梁楷“减笔画”。他是继戴进之后的“浙派”大家,以粗劲纵横之笔,挥洒淋漓之墨,进一步发展了雄健豪放之风,增强了力度、动感和气势,“浙派”后学主要宗法吴伟画风,故又有“江夏派”之称。

白描

传统中国画的技法名称,指用墨线勾画物象,不施任何色彩者,名为“白描”。

引首

中国书画手卷的专业术语。指在本幅前面所留的空白纸方,一般用以题写书画名称或高度概括的品评,多为四字,与画心之间有隔水分开。因开卷时首先见其,故称“引首”,最早在明初出现。

溥儒

溥儒(1887-1963年),字心畬,别署西川逸士,河北宛平(今北京市)人。清宗室,恭亲王之后。诗词、书画颇具造诣,与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称。

题句

“心经二百六十八,足该三藏之全文。书惟贝多罗始称,金粟亦惟祖蔡伦。贝多罗既不可得,粤东菩提犹其邻。竺僧智药持种至,植之虞苑传虞翻。授偈百十七年后,菩萨于此示肉身。(注:应为百七十)六祖祝发果其下,风幡不动堂犹存。树历千载叶万亿,谓非佛力谁缘因。般若波罗书既竟,得毋见布而疑黂。以菩提叶制为小笺,写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并成是什,即书经后,同日御笔又识。”

张大千

张大千(1899—1983年),原名权,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斋名大风堂。生于四川省内江,祖籍广东番禺。1917年与二哥善留学日本,1919年回国后从曾熙、李瑞清学书画,1941年赴敦煌石窟临摹壁画,开学习敦煌画之先河,这对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亦曾大量临摹各种流派,如石涛、朱耷、徐谓、陈淳及宋元诸家。其画风多样,人物、山水、花鸟皆能,显示出多才多艺的艺术风范。1949年后迁移海外,先后在阿根廷、巴西、美国居住,1978年定居台北。

徐霖

徐霖(1462—1538年),字子仁,号九峰道人,又号快园叟、髯仙等,江苏苏州人,明代书画家,徙居金陵。解音律,精篆法,善画。九岁能作大书,操笔成体,正书出入欧、颜,大书初法朱熹,几乱其真,后喜赵孟頫,笔力遒劲,结构端饬,自成一家。篆书始尚雄丽,晚益朴古。著有《丽藻堂文集》、《快园诗文集》等。

“武陵春传”

“妓女齐慧真者号武陵春,自少喜读书,能短吟五七言绝句,鼓琴自能谱调,遇客不以筝琶取怜。客有强其歌者,歌宋诗余数闋酬之,客莫之解,多不乐。真自嗟曰:‘堕落业境岂侬本心也。’与江南傅生往来最密。生警敏,亦善吟,缔好者五载。生偶以诖误出戍广西。真竭其币赀拯之,不得,每寄书,辄以死许。生从戍,真忧惋成疾,不数月遂死。所存有《珠玑囊鸡肋集》传于人间。端居生曰:武陵春一娼家女流,狎客其分内事也,工文翰已为奇绝,而必择所合者委之,此殆有所见欤。既得其人,遂以死相守,其用情亦当矣。假使其初不失身焉,安知其不可以踵李哥哥之迹乎。”

叶恭绰

叶恭绰(1881—1968年),字裕甫,号遐庵,广东番禺人。毕业于京师大学堂。清末举人。曾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画院院长、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等职。精通诗词、书画、考古,是中国当代书画大家,篆、隶、楷、行、草各体皆精,又善丹青,喜画梅兰、松竹。晚年将所藏大量典籍、书画等文物捐献给北京、上海、广州、苏州、成都等地博物馆。著有《遐斋诗稿》、《清秘录》、《遐庵词》等。

吴湖帆

吴湖帆(1894—1968年),名万、倩,字遹骏、东庄,号倩庵、翼燕,斋名“梅景书屋”,书画落款“湖帆”,江苏苏州人。工书画,精鉴赏。山水远承宋巨然、元王蒙诸家,近法明董其昌、清“四王”各派,博取众家所长,形成自家淡雅秀润、傅染净丽之面目。书法擅为行楷体,笔致俊逸。家中所藏法书、绘画甚丰,具有一定的鉴别真伪能力。建国后,曾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会员等。画作被故宫博物院、上海中国画院、荣宝斋等多家单位收藏。著有《佞宋词痕》。

吴道子

吴道子(约685—758年),一作(?—792年),唐代画家,阳翟(今河南禹县)人。擅画道释人物,兼工山水,亦善绘楼阁、草木、鸟兽。张彦远认为“山水之变,始于吴(道子),成于二李(李思训、李昭道)。”所写衣褶有飘举之感,人谓“吴带当风”。千余年来被奉为“画圣”,民间画工尊其为“祖师”。

李公麟

李公麟(1049—1106年),字伯时,号龙眠居士,舒城(今属安徽省)人。北宋著名画家。神宗熙宁中进士,官至朝奉郎。好古博学,喜藏钟鼎古器及书画。擅画人物、佛道像,尤精鞍马,更以白描画法独步当世。

王世贞

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江苏太仓人。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以诗文名于世,工书法,兼善画。书画评论颇多。为明代著名文人,曾与李攀龙共主文坛,李死后独主文坛二十余年,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倡导复古摹拟,与李攀龙、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合称“后七子“,在当时影响极大。卒赠太子少保。其著述卷帙浩繁,主要有《弇山堂别集》《弇州山人四部稿》《觚不觚录》《书苑》《画苑》等。

《明画录》

清初徐沁撰。徐沁(公元17世纪),字埜公,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明画录》共收录明代画家850余人,按画科分类介绍该画科和所属画家,为史传类著述。

王肯堂

王肯堂(1549-1613年),字宇泰,号损庵,江苏金坛人。万历己丑进士,官至福建参政等职。曾上抗倭疏议,不被采纳,遂引疾回乡,从事医学研究,是明代著名医学家,著有《证治准绳》等医学专著多种。擅书法,深入晋人堂奥。富藏古法帖,辑有《郁冈斋帖》十卷。

相关文章

  • 金农自画像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金农自画像轴 - 故宫绘画藏品

    《自画像》轴,金农作,纸本,墨笔,纵131.3厘米 ,横59.1厘米。此图为扬州八怪之一金农73岁时的自画像。画中老者身着布衣,持杖侧身而立,姿态笃定,神情超然。其头部画法较为写实,具有肖像画的特征,浓密的长髯,细细的发辫,矍铄的双目,真实传神地描绘出金农本人奇倔傲世的性格特征。图中人物的体貌不求形似,极尽夸张,具有漫画意味,这是一种文人画家逸笔的肖像画。画...

    1021 金农 扬州八怪 肖像画 渴笔 马和之 漆书
  • 徐悲鸿枇杷佳果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徐悲鸿枇杷佳果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枇杷佳果图》轴,近现代,徐悲鸿绘,纸本,设色,纵111厘米,横53.2厘米。自题:“每因佳果识时节,当日深交怀李公。乙亥春日悲鸿。”钤“东海王孙”白文长方印。乙亥年为1935年,徐悲鸿时年40岁。图绘枇杷树的一枝。在暖风的吹拂下枝叶交叠,金黄的枇杷似果香四溢,散发着收获季节的成熟美。作者以笔酣墨饱的大写意法直接点染色、墨,不求物象的形似,只求笔墨在吸水性极...

    1779 徐悲鸿 宣纸 徐懋功
  • 元人画元后妃太子像册 - 故宫绘画藏品
  • 谢遂楼阁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谢遂楼阁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楼阁图》册,清,谢遂绘,绢本,设色,纵33.5厘米,横49厘米。本幅款署:“臣谢遂恭画。”首开钤“避暑山庄”一方,末开钤“乾隆御览之宝”一方。此册共8开,描绘的是圆明园中各式楼阁。画家在技法上利用透视线描表现亭台楼阙的纵深,用淡墨渲染区分建筑的明暗面,屋檐、回廊、窗牖、涵洞之下以水墨作上深下浅的渲染,表现出这些部位在漫射光的作用下逐渐变暗的视觉效果,有效地...

    555 谢遂 避暑山庄 圆明园 透视 渲染
  • 袁江山水楼阁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袁江山水楼阁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山水楼阁图》轴,清,袁江绘,绢本,设色,纵210 厘米,横110.6厘米。画面近景坡石高松,屋宇亭台掩映期间,意境幽深。中景是宽阔的水面,一叶扁舟,划橹前行,静中有动。远处山峦连绵起伏,雄伟壮阔。全图用笔工整细致,技法娴熟,色彩清丽雅致,为作者中晚年之典型风貌。本幅款署:“丙午秋八月写,袁江。”钤“袁江之印”白文印。“丙午”为清雍正四年(1726年)。...

    1496 袁江
  • 董其昌延陵村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董其昌延陵村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延陵村图》轴,明,董其昌绘,绢本,设色,纵78.5厘米,横30.2厘米。本幅自题:“延陵村在茅山之东,有张从申碑。从申,唐大历时司直。赵子固称其书品在李北海之右。玄靖天师碑与延陵季子此碑皆在华阳,笔法类徐浩三藏法师碑。延陵碑萧定作也。略曰‘听乐辩刊国之兴亡,审贤知世数之存没,挂剑示不言之信,避国保无欲之贞,玄风可想,至德如存云’。旁有四贤,以祀董永、韦昭、...

    828 董其昌 茅山 张从申 徐浩 披麻皴
  • 乾隆帝妃古装像轴 - 故宫绘画藏品
    乾隆帝妃古装像轴 - 故宫绘画藏品

    《乾隆帝妃古装像》轴,清,绢本,设色,纵101厘米,横97.2厘米。图绘乾隆皇帝的妃子对镜梳妆的情景。她注视着面前的铜镜,正在精心地往头上戴金钗。妃子对妆容的重视、妆容的优美,是显示其女德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她亲自插戴,动作一丝不苟。妃子身着蓝底华服,上边不仅镶有花边,还有描金的团花纹,显现出宫中女性服装做工的考究和华丽,具有皇家高贵典雅的特点。画幅上...

    1835 团花 郎世宁 金廷标
  • 王原祁山水册装轴 - 故宫绘画藏品
  • 陈道復瓶莲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陈道復瓶莲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瓶莲图》轴,明,陈道復绘,纸本,墨笔,纵156.4厘米,横55.4厘米。本幅右下款题曰:“癸卯夏六月晦作于五湖田舍,时既醉,不知其草草也。”钤“陈道復氏”(白文)印。本幅上方作者草书沈周题自画《瓶莲图》“临江仙”词并追和、题句:“花叶亭亭浑似采,坐闲凉、思横秋,几回相眄越娇羞。翠罗仍卷袂,红粉自低头。 前辈风流犹可想,丹青片纸还留。水枯花谢底须愁,只消浮大...

    1982 陈道復 沈周 庞莱臣
  • 闵贞芙蓉鳜鱼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闵贞芙蓉鳜鱼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芙蓉鳜鱼图》轴,清,闵贞绘,纸本,墨笔,纵105.5厘米,横40.5厘米。此图以特写的方式,绘一尾鳜鱼悠游而过的情景。全图取法青藤道人(徐渭)的大写意,通过精简概括的笔墨,表现出芙蓉在风中的娇媚、水草在清溪中的飘逸以及鱼儿在游动中的舒畅。画面所呈现的这种轻松惬意的自然情态,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生活状态。自题:“法青藤道人画意。正斋闵贞”。钤“闵贞”(白文方...

    320 闵贞 徐渭 徐宗浩
  • 吴伟长江万里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吴伟长江万里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长江万里图》卷,明,吴伟绘,绢本,淡设色,纵27.8厘米,横976.2厘米。卷末自题:“弘治十八年乙丑九月望,湖湘吴伟寓武昌郡斋中制”,并有汪尧辰、汪尧庚二家题记。此图绘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为吴伟传世水墨写意画中少有的长卷巨制,也是作者在故乡创作的重要作品。这一年画家47岁,距去世只有3年。图中描绘了万里长江沿途的壮丽云山、幽谷山村、城乡屋宇、江...

    1997 长江 吴伟 山川 斧劈皴
  • 马远踏歌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马远踏歌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踏歌图》轴,南宋,马远作,绢本,设色,纵192.5厘米,横111厘米。“踏歌”是中国南方乡间一个非常古老的习俗,村民们辛苦耕耘一年,终于迎来了丰收,于是全村的男女老幼,踏着节拍,边歌边舞,欢庆收获并感谢大自然的恩赐,就好像过年过节一样快乐热闹。从表面上看,《踏歌图》像是一幅表现自然山川风貌的山水画,而实际是一幅描绘人间生活的风俗画。作者马远在图中安排了不多...

    915 踏歌 马远 山川 渲染 斧劈皴 王安石 画院
  • 禹之鼎云山烂漫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禹之鼎云山烂漫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云山烂漫图》卷,清,禹之鼎绘,绢本,设色,纵43.4厘米,横162厘米。本幅右上自题“云山烂漫图”。左下以小隶题:“辛巳春三月广陵禹之鼎敬绘。”本幅钤印:“高云共此心”(朱文),“必逢佳士亦写真”(白方),“禹之鼎”(白文),“慎斋”(朱文)。辛巳为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画家时年55岁。尾纸吴孟龙题诗云:“抱膝者谁,凝然独坐,看遍乾坤,只如此大。半生...

    572 禹之鼎 辛巳 尾纸 朱扆 吴道子 李公麟 蓝瑛 兼工带写
  • 荷亭对弈图页 - 故宫绘画藏品
    荷亭对弈图页 - 故宫绘画藏品

    《荷亭对弈图》页,元,绢本,设色,纵24厘米,横24.5厘米。本幅无作者款识。收藏印钤“庞莱臣珍藏宋元真迹”、“项墨林父秘笈之印”二方。图中描绘池塘边敞轩水榭,绿柳掩映,塘中莲花片片,碧水微波。水榭中二高士对坐博弈,全神贯注,另有一人侧卧床榻,一手支颐,不知是弈后的疲惫小憩还是战前的养精蓄神;又有三仕女,一执扇,一伏案,一取水,整幅画面意境悠闲雅淡。此画将青...

    673 庞莱臣 仕女 青绿山水 界笔 赵伯骕
  • 丁云鹏玉川煮茶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丁云鹏玉川煮茶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玉川煮茶图》,明,丁云鹏绘,纸本设色,纵137.3厘米,横64.4厘米。款署“玉川煮茶图。壬子冬日为逊之先生写于虎丘僧寮,丁云鹏”,钤“云鹏”朱文印,“南羽”朱文印。另钤“三天子都外臣”白文印,“沈树镛印”白文印,“韵初审定”朱文印。壬子为万历四十年(1612)。图中描绘出唐代名士卢仝煮茶的情景,是丁云鹏晚年创作的工笔精细画作。卢仝(约796—835年),...

    1734 丁云鹏 沈树镛 卢仝 范阳 韩愈 游丝描 游丝 铁线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