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端石雕寿山福海纹砚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端石雕寿山福海纹砚 |
时代 | |
门类 | 文房用品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134229)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端石雕寿山福海纹砚❖图片
端石寿山福海纹砚
端石寿山福海纹砚砚面
端石寿山福海纹砚砚面拓片
端石寿山福海纹砚砚底
端石寿山福海纹砚砚底拓片
端石雕寿山福海纹砚❖简介
端石雕寿山福海纹砚,清乾隆,长22厘米,宽15厘米,厚3厘米。清宫旧藏。
砚为端石,呈椭圆形。砚堂平阔,受墨处光滑莹润;砚池内雕刻云蝠纹,寓意福寿吉祥。砚边框上雕卷云纹装饰。背面浮雕仙山云海,意寓寿山福海之祥瑞。
此砚石质细腻,色黝而紫,应为旧坑端石。随形配嵌玉(玉脱失)紫檀木盒。为内廷御用砚佳品。
相关知识科普
端石
端石产在广东省肇庆市东南烂柯山西麓端溪水一带。肇庆古称端州,此处石料制成砚台称之“端砚”。端砚是我国四大名砚之首,是著名的实用工艺美术品。用于书画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自唐宋时即已开采端石制砚。各岩坑所产砚石特点各异,有著名的青花、胭脂晕火捺、蕉叶白、石眼等天然纹理。端石制砚石质之细以达到“温润如玉、眼高而活、分布成象、磨之无声、贮水不耗,发墨而不损毫者”为佳品。
砚堂
砚的中心研墨处。为砚较为空白开阔的部位,又称墨堂、砚心。此处便于研墨,利于旋转,易于运动。砚的实用价值即视砚堂处石质的好坏而定。
砚池
砚面贮墨汁处,或称墨池,多为深凹小池。砚池多有富于装饰性者,以安排之巧、形状之奇或纹饰雕刻取胜。
雕工
雕镂之工。
紫檀木
紫檀木是世界上最名贵的木材之一,主要产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广东、云南等地有少量出产。其木质坚硬,体重,入水即沉,没有疤痕,呈紫黑色。紫檀木生长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故极珍贵。紫檀木的纹理纤细浮动,变化无穷,其色调深沉,显得稳重、大方、美观。《博物要览》称:“新者色红,旧者色紫,有蟹爪纹,新者以水浸之,可染物。”我国古代使用紫檀木制作器物历史悠久,东汉末年已见于记载,唐代宫廷中亦有使用紫檀木的记载。至明代,紫檀木更是受到皇家的宠爱。清代,紫檀木大量进入宫廷中,为内务府造办处用于制作清宫家具及文玩之器的必备材料,同时一些富商大贾之家也多使用名贵的紫檀木制造家具及生活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