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水晶古琴式镇纸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水晶古琴式镇纸 |
时代 | |
门类 | 文房用品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106047)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水晶古琴式镇纸❖图片
水晶古琴式镇纸❖简介
水晶古琴式镇纸,清,长12.4厘米,宽4厘米,高1.5厘米。
镇纸仿古琴式造型,琴面呈拱形,一端竖排雕琢7个圆圈代表弦孔,横排13个圆圈代表徽星,背前后各两足。
镇纸又称压尺,主要压放于书写、绘画用纸和绢帛等边缘,以保持纸帛的平整、舒展,也可用于阅读时压平书籍。
此物造型新颖别致,以古琴入题制作文房用具,似乎在书斋中飘出幽远琴声,加之水晶之晶莹剔透,更显优雅情趣。
文房用器除却笔墨纸砚四宝外,书斋所用之笔筒、笔洗、镇纸、臂搁、砚滴、砚屏、印章等各类文房用器亦丰富多彩,它们或陈设,或实用,或雅玩,亦成为文人潜心追求之物。清代是文房用具的完备鼎盛之时,无论是审美理念,还是工艺制作技术都达到了炉火纯青之境。
相关知识科普
古琴
古琴,中国传统丝弦乐器。形体被人格化,上端突出部分为头,最上近边沿处为额,头下内收部位为项,再宽出处为肩,直下内收部位为腰,最下为尾。琴背面、额两角为护轸,名凫掌,项上横开之浅槽为轸池,7个小孔穿轸绒,上端系弦,下边系轸,上音孔称龙池,下者称凤沼,腰部之中左右各开方孔名足池,用以安足,足为雁足,用以缠弦。琴上紫檀嵌件简称岳尾,横列项上高出琴面者为岳山,岳下平面横木为承露,尾部中间略高出琴面者为龙龈,岳龈架弦便于弹拨,龙龈左右者为焦尾,下者为尾托。琴横陈案上,头左尾右,其外侧安13枚取音标志名徽,徽多用蚌壳制作,金玉者为贵。琴张7弦由外向内渐细,第1弦最粗。琴弦本为丝弦,晚近乃用西乐之钢弦。弦穿出轸绒外之结曰“蝇头”。
笔筒
文房用具,插放毛笔之用。流行于明清两代,器形似筒状,另外也有方形、束腰形、竹节形等式样。常见有青花、釉里红、五彩、粉彩、斗彩等瓷器品种,也有铜胎、竹木牙角等质地的笔筒。
臂搁
文房用具,又名“秘搁”。一般为片状,背面内空,写字时可置于肘下,以免将写过的字弄脏。宋代文献中已有臂搁使用的记载,目前发现的古代臂搁多为竹、木、牙、玉制。
砚滴
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具,用于贮水并向砚池内滴水。清人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记:“蟾滴、龟滴,由来已久。古者以铜,后世以瓷,凡作物形而贮水不多则名曰砚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