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竹雕留青柳荫洗马图笔筒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竹雕留青柳荫洗马图笔筒 |
时代 | |
门类 | 竹木牙角匏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121125)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竹雕留青柳荫洗马图笔筒❖图片
竹雕留青柳荫洗马笔筒
竹雕留青柳荫洗马笔筒局部
竹雕留青柳荫洗马图笔筒❖简介
竹雕留青柳荫洗马图笔筒,清,高13.7厘米,口径最大9厘米。清宫旧藏。
笔筒天然卷书式,截面近乎“凹”字形,左右对称,曲线流转,于选材上煞费周章。器口沿镶嵌 文竹一周,颜色和谐,过渡自然。底部保留原有竹节之横膈,略加修饰,风格朴素,非人工雕凿可得。笔筒外壁以留青法表现柳荫洗马情景。画面于弧突部分如画卷般徐徐铺展,柳树旁,溪岸上,三匹健马,或立,或卧,神态生动,动势准确。溪水中一人高挽裤脚,手牵缰绳,马则伸颈缓步,意态悠闲。以凹入部分为界,与浴马图相对的是一马垂首隐身于山岩之后。笔筒造型别致,为装饰图样增添了变化之妙。
此器留青工艺极精,能于薄薄的青筠中区分出多个层次,表现物象的透视关系。某些局部的处理,如柳条、马尾、溪水等部分,都有其独到之处。特别是漩涡辅以阴刻,草木杂以浅浮雕,树干上略加染色等,多种技法的配合,为此器增色不少。
相关知识科普
留青
竹雕的一种手法。其作法是利用竹子表面的光亮外皮刻出花纹图案,再把无用的外皮剔除,使表皮形成浅浮雕式图案,谓之留青皮或留青。
笔筒
文房用具,插放毛笔之用。流行于明清两代,器形似筒状,另外也有方形、束腰形、竹节形等式样。常见有青花、釉里红、五彩、粉彩、斗彩等瓷器品种,也有铜胎、竹木牙角等质地的笔筒。
镶嵌
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铸造铜器时,在需镶嵌部位表面铸成线槽,将松石、红铜片或金银丝、片嵌入凹槽,再打磨平滑。镶嵌工艺始于二里头文化时期,在春秋时期较盛行。
文竹
又有“翻黄”、“贴黄”、“反黄”、“竹黄”等称谓。其工艺是在木制胎骨上贴以经过处理的竹内壁之黄色表皮,形成润泽的器体,还可于其上镂刻花纹。这种工艺本是湖南邵阳地区的民间工艺,后广为传播,清中期后成为竹刻之大宗,尤以乾隆时宫廷所制为佳。
青筠
即竹之表皮。
透视
绘画造型术语,以近大远小的规律科学地展示人物和景物的空间关系和远近层次,达到与现实生活的一致,成为写实绘画的基本法则。
阴刻
阴刻:将图像、文字以凹陷形式雕刻。
浮雕
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纹饰或物象的一种雕塑。按凸起高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等,也有几种雕刻技法结合使用的形式,多见于高精繁杂的雕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