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明初拓东汉曹全碑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明初拓东汉曹全碑 |
时代 | |
门类 | 铭刻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045355)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明初拓东汉曹全碑❖图片
曹全碑碑文之一
曹全碑碑文之二
曹全碑碑文之三
曹全碑碑文之四
曹全碑碑文之五
曹全碑碑文之六
曹全碑碑文之七
曹全碑碑文之八
曹全碑碑文之九
曹全碑碑文之十
曹全碑碑文之十一
曹全碑碑文之十二
曹全碑碑文之十三
曹全碑碑文之十四
曹全碑碑文之十五
曹全碑碑文之十六
曹全碑碑文之十七
曹全碑碑文之十八
曹全碑碑文之十九
曹全碑碑文之二十
曹全碑碑文之二十一
曹全碑碑文之二十二
曹全碑碑文之二十三
曹全碑碑文之二十四
明初拓东汉曹全碑❖简介
《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又名《曹景完碑》,灵帝中平二年(185年)十月立。碑高253厘米,宽123厘米。碑阳20行,行45字,隶书,碑阴题名5列。无额。藏西安碑林。
此碑于明万历初于陕西郃阳(今合阳)莘里村出土,曾存郃阳孔庙,明末断裂。
此本为故宫藏博物院明代出土初拓未断本。黑墨精拓,明时装裱成册,为清初华阴王弘撰旧藏。每页纵23.5厘米,横10.8厘米。钤“王弘撰印”、“王山史啸月楼秘玩”等印7方。
此碑为汉碑中极负盛誉者,对后世影响很大。明赵崡云:“碑文隶书遒古,不减《史卒》、《史晨》、《韩勅》、《礼器》等碑,且完好无一字缺坏,真可宝也。”清孙承泽谓:“《曹景完碑》万历间始出郃阳土中,惟一‘因’半缺,余俱完好。且字法遒秀,逸致翩翩,与《礼器碑》前后辉映,汉石中之至宝也。”
明赵崡《石墨镌华》、郭宗昌《金石史》,清王昶《金石萃编》等书著录。
相关知识科普
曹全碑
全称《郃阳令曹全碑》,东汉碑刻,碑文隶书体。汉灵帝中平二年(185年)立,明万历初年在陕西郃阳县旧莘里村出土。碑文记载了曹全参与镇压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事件及郃阳县郭家起义等情况。书法秀丽骨劲,为汉隶名碑。
曹全
曹全(生卒年不详),字景完,敦煌效榖人。东汉光和六年(183年)举孝廉,除郎中,转任郃阳令。曾随军征疏勤,有战功,为官期间有政绩。属吏王敞等曾为其勒石纪功。
王弘撰
王弘撰(1622—1702年),华阴人,字文修,一字无异,号太华山史。监生,博学工书,对书画金石精鉴别。持反清复明之志,康熙十七年荐博学鸿词,坚辞不就。世居华山,有读易庐,著《易象图述》、《山志》、《砥斋集》等。顾炎武称王弘撰为“关中声气之领袖”。
赵崡
赵崡(生卒年不详),字子函,一字屏国,陕西盩厔人。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领乡荐。所居汉、唐古都多名碑古刻,时挟纸墨访拓,考证疏记。积30余年,所蓄旧碑颇多,有傲山楼,著《石墨镌华》。
孙承泽
孙承泽(1592—1676年),字耳北,一作耳伯,号北海,又号退谷,山东益都(今山东寿光县)人。明崇祯进士,官给事中。李自成克北京,任四川防御使。入清,官至吏部左侍郎。富收藏,精鉴别书画,其常用鉴藏印记有“孙承泽印”、“退谷老人”、“北平孙氏砚山斋图书”、“北海孙氏珍藏书画印”、“长宜子孙”等。著有《庚子销夏记》八卷,为其所藏书画的著录书。此书所录以题跋为详,间有议论与考证,鉴裁精审,评论独到,为学者所重。另有《春明梦余录》《天府广记》等多种著述传世。其常用鉴藏印记有“孙承泽印”、“退谷老人”、“北平孙氏砚山斋图书”、“北海孙氏珍藏书画印”、“长宜子孙”等。
郭宗昌
郭宗昌(?--1652年),陕西华州人,字允伯,一字胤伯,号委宛先生。清初隐居不仕,自构沚园于白涯湖上,柱础栏砌书刻款识铭赞。善鉴金石、书画,撰《金石史》、《松谈阁印史》,后者未见传本。
王昶
王昶(1725—1806年),字德甫,号述庵,又号兰泉,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市)人。清学者。乾隆年进士,官至邢部右侍郎。好金石之学,收罗商周铜器及历代石刻拓本一千五百余种,编为《金石萃编》一百六十卷。能诗词、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