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文竹嵌玉炕几式文具盒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文竹嵌玉炕几式文具盒 |
时代 | |
门类 | 竹木牙角匏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121194)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文竹嵌玉炕几式文具盒❖图片
文竹嵌玉炕几式文具盒
文竹嵌玉炕几式文具盒局部
文竹嵌玉炕几式文具盒❖简介
文竹嵌玉炕几式文具盒,清中期,通高28.5厘米,长30.1厘米,宽13.2厘米。清宫旧藏。
文具盒通体包镶文竹。台座为长方几式,正背面均嵌贴龟背莲花锦地纹。四足,正面设小屉五,错落为高低二层,下层中间隔有空洞,洞饰镂雕花牙。每屉均装铜钮,钮上配挂蝠形白玉片,以便于抽拉。
较高的座面上立一木座方瓶,瓶身亦包镶文竹,并贴深色蕉叶纹、卐字不断头纹等为饰。瓶分4节,可拆分成3层小盒,各层均以子母口相合,瓶口部即为盖。瓶口内斜插如意,肩部嵌白玉兽首衔环耳。方瓶旁为一木座椭圆盒,贴饰缠枝莲纹,盖顶镶嵌青玉蟠螭饰件。
较低的座面上置一书函式二层盒。盒盖面阴刻 卐字纹地,上嵌玉书签,饰青玉雕蟠螭及染牙丝穗玉佩。盒壁仿书口处粘贴竹丝以象征书页之相叠状,颇生动。
此作工艺精益求精,造型多变而富装饰意味,展现了文竹工艺独特的美感。
相关知识科普
文竹
又有“翻黄”、“贴黄”、“反黄”、“竹黄”等称谓。其工艺是在木制胎骨上贴以经过处理的竹内壁之黄色表皮,形成润泽的器体,还可于其上镂刻花纹。这种工艺本是湖南邵阳地区的民间工艺,后广为传播,清中期后成为竹刻之大宗,尤以乾隆时宫廷所制为佳。
包镶
包镶指用一般木材造胎骨、以薄片硬木造贴面的家具工艺。
锦地
锦原为丝织物的种类名,花纹精致古雅。漆器上所谓锦地,是指用漆填或描绘出华美的纹样作衬地,其上再饰各种图案。
地纹
主体纹饰周围的细小纹饰,视之如主体纹饰饰于其上。地纹通常有雷纹、回纹等。
镂雕
1.雕塑的表现手法之一,即在浮雕的基础上,为了生动地表现物象,局部圆雕,使其脱离背景,形成镂空。 2.瓷器装饰技法之一,也称“镂花”、“镂空”或“透雕”。将装饰花纹雕空,形成内外通透的图案。此技法出现在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后在瓷器纹饰上广泛使用。
蕉叶纹
装饰纹样的一种。一端尖锐,一端较宽,作蕉叶的形式。蕉是“芭蕉”的略称,蕉叶即芭蕉叶。
兽首衔环耳
器物两侧兽首形口衔铜环的器耳。
缠枝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之一。所绘花朵系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枝叶相互缠绕,构成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的图案,统一中寓变化。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和缠枝宝相花等多种纹样。
缠枝莲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形式之一。其绘花朵上下周转,枝叶相互缠绕成图案形式,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等。以莲花为主题者,称缠枝莲。莲花是随佛教的传入而在中国的工艺品上流行开的。魏晋南北朝时佛教艺术在中国大为盛行,莲花便作为佛的象征而广泛出现在中国的工艺品上。南北朝时瓷器上的莲花瓣装饰十分普遍,成为这一时期瓷器装饰的标志性的纹样。此后,莲花就成为瓷器装饰中最普遍的纹样之一。
镶嵌
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铸造铜器时,在需镶嵌部位表面铸成线槽,将松石、红铜片或金银丝、片嵌入凹槽,再打磨平滑。镶嵌工艺始于二里头文化时期,在春秋时期较盛行。
阴刻
阴刻:将图像、文字以凹陷形式雕刻。
卐字纹
古代的一种符咒、护符或宗教标志。通常被作为太阳或火的象征,在古代印度、波斯、希腊等国家都有出现。婆罗门教、佛教、耆那教等均有使用。卐字在梵文中称Sriratsa(室利靺蹉),意为“吉祥之所集”。佛教认为它是释迦牟尼胸部所现的“瑞相”,用作“万德”吉祥的标志。武则天大周长寿二年(693年),制定此字读“万”。在佛经中,卐字亦写作『0147』。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二十一)等认为应以卐为准。“卐”字早在我国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马厂型的彩陶上就被作为装饰纹样,画法多样。其作为一种祥瑞标记,在历代工艺装饰上多有应用,并组成各种图案。
染牙
将象牙雕刻成所需物件,再行染色加工,所成之器称为“染牙”。
玉佩
用于人身服饰的玉件。《说文》释佩:“大带佩也,从人、从凡、从巾,佩必有巾”,是对玉佩使用情况的解释。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人身饰玉,一直延续至今。不同历史时期玉佩的表现内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