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邓琰隶书新洲诗轴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邓琰隶书新洲诗轴 |
时代 | |
门类 | 书法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100405)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邓琰隶书新洲诗轴❖图片
邓琰隶书新洲诗轴❖简介
《新洲诗》轴,清,邓石如书,纸本,纵134.7厘米,横62.6厘米。
释文:
划破清波触面来,横拖皖口浪花回。盘根忽据鼋鼍窟,倒影疑飜艳滪堆。风拂帆樯缘蓼岸,月明云水隐珠胎。江城木落关荆画,一片寒沙雁阵开。皖口新洲诗,次江上草堂韵为楚桥八兄先生正之,完白山人邓石如初稿。
下钤“石如”、“邓氏完白”印。引首钤“日湖山日日新”印。无藏印,未见著录。
据《清史稿》本传记载:石如青年时曾在江宁梅镠家学书八年,之后除在京师短暂停留,后在毕沅幕府客居三年外,其余大部分时间即往来于江、淮间,遍游名山水。这幅“皖口新洲诗”应是他晚年在安徽一带活动时创作的。
邓石如隶书以汉人为宗,汲取篆书笔意,再将魏碑方整厚重的特点融入隶书当中,形成严整劲健而不失柔和、浑朴古茂却不伤雅致的独特隶书面貌。此幅立轴就体现出邓氏的隶书特色:书法结字扁长互见,行距紧密而字距宽疏。墨气浓重,用笔挺健,转折处方圆互见,而撇捺之笔复具北碑之形态。他自谓:“吾篆未及阳冰,而分不减梁鹄”,足见对自家隶书的自信。
相关知识科普
邓石如
邓石如(1743—1805年),初名琰,因避清仁宗讳,遂以字行,更字顽伯,号完白山人、笈游道人等,怀宁(今安徽安庆)人。清代乾、嘉时期著名碑学大师。少好刻石,弱冠谒江宁梅镠,梅家多藏金石善本,尽出与石如,使专摹习。客梅氏八年,学既成,又客于两江总督毕沅幕府。三年后辞归。工书法、篆刻。书工各体,以篆、隶为最精,颇得古法,兼融各家之长,形成独特风格。清李兆洛谓其书“真气弥满,楷则俱备,其手之所运,心之所追,绝去时俗,同符古初,津梁后生,一代宗仰。”对清代中、后期书坛有巨大影响。著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等书行世,《清史稿》有传。
引首
中国书画手卷的专业术语。指在本幅前面所留的空白纸方,一般用以题写书画名称或高度概括的品评,多为四字,与画心之间有隔水分开。因开卷时首先见其,故称“引首”,最早在明初出现。
毕沅
毕沅(1730—1797年),字秋帆,江苏人。清乾隆年进士,官至湖广总督。治学范围较广,由经史旁及小学、金石、地理,也能诗文。有《灵岩山人文集》、《灵岩山人诗集》。其它撰述收入《经训堂丛书》中。
魏碑
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420-588年)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以魏的书法最为兴旺发达。其书体方峻遒劲,朴拙奇肆,风格多样,各具特色。北魏书法艺术的形式也是较多的,除碑刻以外,还有墓志、造像题记及摩崖刻石文字。